互联网世界巨变

格隆汇
11 Jul

AI原生浏览器,最近是科技圈的热门话题。

继Perplexity的Comet、The Browser Company的Dia后,OpenAI的浏览器也有望于数周内正式上线,集成聊天界面和AI代理功能。

功能很强大。

比如Comet,以“AI即浏览器”重新定义界面逻辑,网购时可以帮你比价、查看评论,甚至直接完成结账流程。

在任意网页上,使用“Assistant”或“Summarize”功能快速分析上下文总结内容、翻译信息等等。

好不好用?当然好用。

订阅费200美元/月,能不好用吗?

这几年我们常说,淘汰你的不是工具,而是抢先使用工具的卷王。

所以,各路卖课的“老师”们,又开始PUA了:进圈子(V我500)!再不换AI浏览器,你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这就很牛(傻)逼。

AI浏览器的出现,无论对个人获得/创造知识的效率提升、还是对信息的呈现形式,都确实有惊艳的表现。

它也确实可能撼动互联网时代的格局。

但正如ChatGPT刚出现时,万众期待的GPT-5一样,到现在都还没影。

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还不必过度高估。

01美好的愿景

互联网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浏览器的历史。

至少迄今为止,我们手机里绝大部分App的请求,仍然是基于Https;PC上几乎所有的访问,当然也全都是Https。

而承载如此庞大信息的工具,最重要的就是浏览器。

我们常说,AI将改变一切。

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AI将成为万能工具,取代/改变一切旧有的工具。

注意,这句话的主语是AI,是AI去改变旧工具,而不是成为工具的附庸、工具的工具。

比如,我们现在打开一个主流浏览器,都会先进入一个AI聊天框。

你可以直接在这个聊天框输入关键词,也可以如过去一样进入特定网址。

这是将AI作为第三方插件,嵌入浏览器中,只是作为辅助,相当于新增了一个器官。

实际上,浏览器本身的性质,并没有变化。

你以前怎么用浏览器的,现在还是怎么用;你想知道什么,必须输入精确的关键词。

唯一的区别只有,现在多了一个AI给出的回答。

你说它没用吧,那不太合适;但你要说它有用,其实真没多大用。

真正基于AI的浏览器应该是怎样的?

根据Dia自己的描述,它与目前的浏览器+第三方AI插件,有四点区别:

1.内建AI、原生集成,而不是靠第三方插件。

2.AI可访问用户允许的所有标签页,第三方插件只能访问当前页面。

3.深度集成,有别于多平台多插件的不一致体验。

4.一体化支持所有功能,不必再多个插件组合。

简单来说,Dia的AI引擎,与浏览器的内核是同一个层级的;而不是,在不同层级分别嵌入第三方AI插件。

这就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环境。

在任何一个你打开的标签页里,都可以直接要求AI完成翻译、总结、润色,这是过去的浏览器绝对做不到的。

比如,你要翻译网页内容,就必须专门安装翻译插件。

你想干什么,都必须安装一个特定功能的工具。

而提供一体化功能的AI浏览器,可以在你浏览每一个页面的同时,就同步完成翻译和总结。

这就是效率的提升。

当然,这仍不足以体现AI浏览器的强大功能。

它真正强大的点在于,能够比较、总结多个页面的信息。

AI的功能是整个浏览器的,而不是插入当前的网页,这就意味着它可以分析你正在浏览的所有网页。

它的能力不是单单分析当前TAB的内容,而是将若干个页面的内容全部整合提炼重点。

就像群聊一样,你可以在侧边栏让AI总结当前页面,也可以@多个页面给AI整合。

甚至,根据你的偏好和搜索的顺序,它还能区分出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重要信息详细给出、次要信息一笔带过。

用豆包AI制作

简单来说,AI浏览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作为“人与信息连接”的工具,还能为你甄别、分析、整合多个渠道的信息。

这就相当于,古早的手机只能打电话,但现在的智能手机早已远远突破“通话”这一功能的限制。

AI浏览器之于传统浏览器,与手机的进化有相似之处,但要超过后者。

它强大的根源,是“深度思考”这四个字。

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从死工具变为“活工具”,用智能协作用户收集、提炼更有用的信息。

它是工具,也是每个人的助手。

这种深层次的变化,意味着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效率将大幅提高。

02现实的难题

AI浏览器的强大,无疑令人心动

但是,以上我们说的种种好处,究竟能否真的全部落地?

说一千道一万,一件商品是否能被大众接受,最重要的属性就是:好不好用。

AI原生浏览器,能否真的打开新时代的大门,同样必须遵循这点。

功能再强大,若不符合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就无法大规模商业化,难以持续。

过去,因此而夭折的产品,数不胜数。

而目前的Dia,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太好用。

是的,Dia在多个页面之间串联上下文、对YouTube视频的总结等等功能……都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一个字:酷。

对内容创作者而言,甄别信息、对比信息、整合信息,这节省了大量时间,时间就是金钱。

但仅仅如此,就足以让大多数人放弃用了十几年的工具吗?

首先,Dia浏览器目前只适配Mac M1芯片及更高版本的macOS 14+系统。

而全世界绝大多数人,使用的事Windows、Linux乃至旧版的Mac系统,都用不了。

即便能用,比如我的浏览器上积累了这么多年的书签,其中包含海量信息和个人收藏,以及大量次级平台的账号……

这些东西,不仅是个人的生活记忆,更是财富,价值怎么算?

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为了某个新事物,而放弃自己的基本盘,而是两者同时使用。

我需要工作时,用Dia;平时冲浪娱乐,还是用Chrome。

即便如此,就谈不上什么取代不取代了,两者是争夺用户的竞品。

更关键的是,AI浏览器再怎么创新,它依然是浏览器。

AI跨页面分析、整合碎片信息化的能力,其实仍然没有跳出“浏览器”这个框架。

AI与用户的每一次交互,没办法真的脱离“浏览器”这个载体。

AI整合的一切信息,都来源于浏览器。

也就是说,AI浏览器的一切创新,都建立在浏览器仍是最大的开放标准之上。

就目前来看,Dia虽然提高了信息获取效率,但当你想要进行更复杂的操作时,仍然需要“浏览器”这个工具,作为可视化的操作界面。

只要我们用的还是实体PC,这是不可能避免的。

即便你不去看,也不代表你真的没有使用它。

比如,AI助手可以根据你的时间和天气帮你订车票,但它调用的仍然是运输部门官网的API接口。

这个源头的页面你虽然没看见,但AI提供给你的任何服务都依赖其运转。

它就像是城市的地下管道,你看不见,但它是基础。

从这个角度看,AI浏览器并非传统浏览器的掘墓人,而是后者的辅助。

或者说,两者并不是相对立的,而是合作的关系。

前者处理信息,后者呈现世界。

但是后者明显比前者重要,它是前者的基础。

正如过去二十余年,从网景到IE,从火狐到Chrome,任何充满创新的、被定义为新一代交互范式的产品,最典型的就是火狐,最终都会被生态更强大、资源更雄厚的“先来者”整合。

AI浏览器之于传统浏览器,大概率依然是过去的剧情重演。

03尾声

至少在现在这个时刻,说浏览器的搜索功能会被AI浏览器取代,就像1999年担心门户网站会让浏览器倒闭。

结果我们现在都知道,浏览器吞并了门户、吞并了Flash、吞并了桌面软件,这一次,它可能同样会吞并AI。

每一次创新都让浏览器变得更强大,AI也只是它的大脑而已。

除非AGI出现。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