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超1000亿元!公募基金开撒“红包雨”

滚动播报
12 Jul

  来源:中国经营网

  中经记者 顾梦轩 夏欣 广州 北京报道

  2025年已经过半,随着权益市场的回暖,基金分红呈现如火如荼之势。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9日,全市场全部公募基金(开放式+封闭式)合计分红超过1000亿元,达到1290.28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37.5%;分红次数达到3616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22.2%。其中,债券基金一直是基金分红的“主角”,年内分红金额达到845亿元,分红次数2507次,位居全部基金类型之首。指数基金尤其是ETF分红金额涨幅惊人,指数基金分红金额涨幅超100%,ETF分红金额涨幅超过200%,达到了269.5%。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分红金额较高,主要是因为政策强化引导,鼓励公募基金通过分红改善持有体验。在基金净值普遍上涨、红利策略流行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今年公募基金分红金额较去年同期实现了显著增长。

  债基保持分红“大户”

  一直以来,债券基金是基金分红的“大户”。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债券基金年内分红金额达到845亿元,占全部分红金额的65.49%,相比2024年同期增长16.87%;分红次数为2507次,相比2024年同期增长5.2%。

  孙珩指出,债券基金分红金额较高,主要因其投资标的以债券为主,收益相对稳定且注重定期派息,债券的利息收入为分红提供了持续且可预期的资金来源。同时,债券基金风险较低、波动较小,更易满足持续分红的条件,也契合了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对“落袋为安”的需求。

  国泰基金有关人士补充道,今年以来,权益市场持续走强,债券进入震荡行情,股债“跷跷板效应”显现,债券基金通过分红也可以起到增强债基产品吸引力、安抚债券投资者情绪的作用。

  记者注意到,分红金额较高的债券基金种类主要集中在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以及混合债券型基金。

  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得益于今年以来债券市场整体表现较为稳健,债券基金累积了可供分配利润,具备较强的分红能力。债券型基金的投资者通常较为注重收益的稳定性,对产品的分红也有相对较强的预期,在满足分红条件的基础上,为满足投资者需求,增强投资者获得感,同时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少债券型基金向投资者进行了分红。同时,基金也可以通过分红,有效控制产品规模,有助于产品操作的灵活性。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指数基金的崛起和发展,指数基金尤其是ETF的分红金额也呈上升趋势,且金额可观。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全部指数基金年内分红金额达到335.8亿元,分红757次,相对于2024年的138亿元,增长了143.3%,分红次数增长了99.2%。

  ETF成为指数基金分红金额增长的主要“功臣”。根据Wind数据,截至7月9日,全市场全部ETF分红金额合计212.1亿元,分红158次,相比去年同期金额增长269.5%,次数增长167.8%。

  天相TXMRT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本年度分红金额总额与单次分红金额显著增加,这一趋势主要以市场宽基指数为主导,尤其是沪深300指数相关基金。其中,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为例,该基金单次分红达83.94亿元,刷新了境内公募市场单次分红的历史纪录。此外,华夏基金、嘉实基金旗下沪深300ETF分红金额均超20亿元,南方中证5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华泰柏瑞红利ETF分红金额超10亿元。

  对于指数基金尤其是ETF分红金额的增长,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有关人士表示,指数基金今年以来分红金额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市场环境改善、政策导向以及投资者需求增加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今年股票指数整体上行,带动了指数基金资产净值的增长,从而提升了基金的可分配收益。同时,随着多项鼓励分红政策的陆续落地,基金公司在盈利趋于稳定的情况下,更倾向于通过提高分红频率和金额来增强投资者信心和产品的市场吸引力。此外,随着市场对被动投资产品的认可度不断提升,指数基金规模持续扩大,这也进一步推动了分红能力的增强。

  不必过于看重分红

  决定基金分红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有关人士介绍称,首先,基金的可分配收益是最基础的因素。这主要包括已经实现的投资收益,比如卖出股票获得的价差收益、债券利息收入等,才能用于分红。那些尚未卖出的持仓股票,即便账面有盈利,通常也不能计入可分配收益。

  其次,基金合同的约定对分红起着关键性约束作用。不同产品类型的分红政策差异显著,固定收益类基金通常设有明确的分红频率和比例要求,比如每季度必须分配一定比例的收益;而权益类基金则赋予管理人更大的自主决策空间。

  再次,市场环境的变化会显著影响分红决策。在牛市行情中,适时分红可以帮助投资者锁定收益;而在市场震荡或下行阶段,管理人可能更倾向于留存资金以把握投资机会。

  最后,投资者的实际需求也是重要考量因素。追求稳定现金流的投资者往往青睐高分红产品,而注重长期资本增值的投资者可能更偏好红利再投资。同时,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也会对分红策略产生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胡聪慧向记者指出,投资者从包括基金在内的任何金融资产当中获得回报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分红,另一种是通过低买高卖获取资本利得。在流动性很好的市场里,即可以方便出售金融资产时,分红没有那么重要。相反,相比资本利得,分红还会有一个额外的成本,就是税收。因此,尽管在基金市场、股票市场上,对于长期投资者的红利税都是有优惠的,有的甚至完全减免,但还是会有一些税收的成本。

  胡聪慧同时指出,从本质上说,基金分红不会改变基金价值。投资者喜欢基金分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投资者对于分红存在认知偏差。第一种是认为分红是白送的,相当于是额外多出来的一部分价值,但这完全是误解。分红后,基金的净值会降低。第二种是散户喜欢购买低净值的基金,通过分红可以降低基金的净值,因此可以吸引散户来购买,这是很多基金分红的重要原因。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