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奥特曼的日子是真的不好过啊。
当地时间7月11日下午,连着两个坏消息传来。
第一个坏消息,是扎克伯格又又又出手了,Meta又挖走了OpenAI的两名研究员。
而且,其中又有一名华人Lu Liu,是4o图像生成团队的一员干将。
第二个坏消息,是OpenAI差点就收购的AI编程公司Windsurf,不仅收购告吹了,还和谷歌“手拉手”官宣合作了。
说是合作,其实和收购也差不多了——不仅获得Windsurf部分技术的授权,还把公司CEO、联合创始人和部分员工全部吸纳进谷歌DeepMind。
为此,谷歌不惜豪掷24亿美元。
还真是谁有钱谁上分,Meta和谷歌这两个老牌科技巨头,数十亿美元咣咣砸,留OpenAI在风中凌乱。
A
先来看看Meta又挖了谁
这两个人都是OpenAI的研究员。
一个是Allan Jabri,曾在谷歌及DeepMind实习,2023年拿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的博士学位,随后就加入了OpenAI。Jabri长期研究“无需人工标签即可学习视觉常识”。他主张以对比学习或随机游走的形式,让模型在时间连续的视频片段中自行发现“同一物体的不同视角”与“跨帧对应关系”。
另一个是Lu Liu,没错,又是一名华人,我们重点来看看她的履历。
Lu Liu是一名90后,2017年从华南理工大学电子工程本科毕业,而后就去澳大利亚,在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的计算机科学项目当了一年交换生。随后,她继续在澳洲深造,进入悉尼科技大学,2021年拿到计算机科学的博士学位,主攻深度学习领域。
她的研究兴趣包括元学习(Meta-learning)、少样本学习(Low-shot learning)以及图神经网络及其在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中的应用,还有个性化人工智能(Personalized AI)以及在少监督、弱监督和无监督条件下的隐私保护。
读完博士之后,Lu Liu就北上美国,先后在微软、谷歌和Character.AI做研究员。
在去年年初的时候,Lu Liu加入了OpenAI。
在离开OpenAI之前,她是4o图像生成团队的一员,经常在X和领英上分享和4o图像生成相关的内容,对工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4o的图像生成大获成功,曾在3月时曾经掀起一波“吉卜力”风潮,全世界网民都在用其功能将图像转成宫崎骏的吉卜力动画工作室风格。
如今就连OpenAI CEO奥特曼的X账号头像都是吉卜力风。
据The Information的爆料,这次被挖走的Allan Jabri和Lu Liu也将加入Meta新成立的超级人工智能实验室(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
随着Lu Liu被挖走,被公开的Meta从各个公司挖走的已经有11名华人,其中有9位来自OpenAI,以及谷歌DeepMind和苹果各一位。他们中不乏余家辉(Jiahui Yu)这样的业内顶级研究员,外界盛传Meta为他们开出了4年3亿美元的天价薪酬,部分人甚至第一年就可以解锁1亿美元。此前才被挖走的前苹果基础研究团队负责人庞若鸣(Ruoming Pang),彭博社爆料Meta开出了2亿美元的薪酬。
虽然这些薪酬并非现金,而是包括股票、签约奖金和绩效挂钩等的总包薪酬,但是动辄数亿美元的总账面价值,依然惊人的高。
B
扎克伯格正在不惜成本地为Meta注入新鲜血液,以期在AI竞赛中脱颖而出,OpenAI快被薅秃了。
祸不单行,就在Meta又挖走OpenAI两名研究员的消息传出时,另一个噩耗传来:
OpenAI眼瞅着要吃到嘴的Windsurf,被谷歌截胡了!
Windsurf用短短四年时间,从浏览器插件成长为估值数十亿美元的AI编码平台。
去年8月,Windsurf完成1.5亿美元C轮融资,估值达到12.5亿美元。到了今年4月,Windsurf开启新一轮融资,目标融资额30亿美元。
紧接着,多家媒体报道称,OpenAI正在和Windsurf谈,以30亿美元全资收购这家公司,希望借此快速补齐“IDE + 代码 RLHF 数据 + 企业分销”三块短板。
然而,就在当地时间7月11日,谷歌和Windsurf居然一起宣布惊人消息,那就是OpenAI 收购Windsurf的交易已取消,谷歌将聘请 Windsurf首席执行官 Varun Mohan、联合创始人 Douglas Chen以及Windsurf 的部分研发员工,并将他们纳入谷歌DeepMind 团队。
其中Mohan和Windsurf的员工将专注于谷歌DeepMind的代理编码工作,并主要致力于Gemini项目的开发。谷歌不会对 Windsurf 拥有任何控制权或股权,但将获得Windsurf部分技术的非独家授权。
需要注意的是,这不是一起收购,Windsurf还在,设置了新的临时CEO和新总裁。
这也是美国科技巨头近两年的一个经典操作,不以收购之名,行“鲸吞”之实。去年微软对初创公司InflectionAI出手,就是一模一样的做法。这样可以规避垄断的风险,还可以吸纳技术和人才。
OpenAI费了半天劲,看上的公司却和竞争对手谷歌牵了手,别提多尴尬了。
更尴尬的是,根据《华尔街日报》等的爆料,之所以OpenAI没能成功收购Windsurf,主要原因是其“大金主”微软从中阻挠。
简单来说就是:OpenAI 不想让微软使用 Windsurf 的技术,这违背了OpenAI和微软之间的合同。那微软就对收购的部分条款提出了异议,谈判陷入僵局,过了60天的锁定期,最终告吹。
C
要说OpenAI如今是真不容易。
这家初创公司以“公益组织”的形式创立,现在正在经历转型,想要将商业实体转为PBC公益公司。但是转型期走得很艰难,这其中微软就是一道坎。
微软和OpenAI牵手于微时,陆续给OpenAI投资数百亿美元。合同赋予微软对股权稀释、重大并购、公司重组拥有实质否决权,因此OpenAI如要改制并引入新投资者,必须先获微软点头。
此外,双方还有“AGI条款”:一旦 OpenAI 宣布实现AGI并预计带来大于1000 亿美元利润,微软就失去后续模型独占权,且不得自行开发AGI。
根据路透社、商业内幕等的报道,微软以“需先重新谈判利润分成”为由,尚未点头,导致OpenAI重组时间一再延后。Wired披露微软正把批准重组当作筹码,要求 OpenAI 撤掉或弱化将来可终止独占的AGI条款。
OpenAI自然是很着急的。OpenAI在去年10月高达 66 亿美元、估值 1570 亿美元 的融资里,明确将“两年内完成公司结构转型”写进条款。如果无法兑现,那届时6.6亿美元都会转为负债。
在这样的艰难转型之路上,OpenAI还要承受竞争对手猛烈的进攻。
一方面,OpenAI的GPT-5一再跳票,迟迟没有上线。谷歌、Meta、xAI等竞争对手却一次又一次宣布模型迭代,虽然OpenAI现有模型依然位列前茅,但时钟嘀嗒转,留给它的时间不多了。
另一方面,AI界的人才抢夺向来激烈,如今又被Meta带头推上新的高度。
OpenAI不是没有反击。
首先,奥特曼没有保持沉默,而是直接表达对Meta用天价薪酬挖人的行为表达不满,形容这就像是直接去别人家里抢劫。
其次,OpenAI曾直接让员工放假一周,并且承诺会重新考虑薪酬问题。
最关键的是,OpenAI也出手抢人。
7月9日,多家媒体报道OpenAI新招来了四位重磅员工。
不过尴尬的是,Meta重击OpenAI,但OpenAI抢夺的人才里只有一位是来自Meta的。
此人也是华人,名叫Angela Fan,哈佛大学统计学出身,后拿到了法国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院(INRIA)Nancy 研究中心的博士,研究方向为文本生成。她已经在Meta效力9年。
除此之外,OpenAI出手抢夺的人才都和马斯克有关。
其中包括xAI初创团队“十二金刚”之一Uday Ruddarraju,以及xAI的研究员Mike Dalton 。还有一位新加入OpenAI的也是华人David Lau,是前特斯拉软件工程负责人,曾多次来中国督导上海/北京研发中心、面对面与媒体交流。
OpenAI招募这些人才花了多少钱目前不得而知,但大概不会像Meta一样大手笔。
The Information在前不久爆料,OpenAI2024年发放的股权激励高达44亿美元,占全年营收约 37 亿美元的 119%——也就是说“发股权花的钱比赚的钱还多”。
这个数字是2023年的5倍多。也就是说,OpenAI在Meta这次“不讲武德”的大举进攻之前,已经防御性地为人才支付了高昂的成本。
接下来,OpenAI还能怎么做,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转自:网易科技)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