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0店塔斯汀赴港,食安隐忧与资本棋局

蓝鲸财经
14 Jul

文|号外工作室

“中国汉堡”计划赴港上市了!

近期,福州塔斯汀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塔斯汀”)注册资本从103万元猛增至1.18亿元,增幅高达11323%,随后原股东集体退出,由注册于香港的Tasting (HK) Holdings Limited全盘接手——这家穿透后由开曼群岛公司控股的实体,正是为赴港上市量身定制的红筹架构。

对于塔斯汀的股权变动,创始人魏友纯以“正常工商变更”轻描淡写回应时,却未否认上市传闻,资本市场的嗅觉早已被激活:中式汉堡第一股的诞生进入倒计时。

1、红筹架构落子,万店帝国的上市密码

福建福州,塔斯汀的三个80后创始人在2025年夏天悄然布下一盘资本大棋。

塔斯汀的股权重组堪称教科书级的红筹架构搭建。2025年2月22日,Tasting (HK) Holdings Limited在香港注册成立,魏友纯担任唯一董事;四个月后,这家由开曼群岛母公司全资持有的香港实体,全面接管了塔斯汀境内运营主体的股权。

至此,塔斯汀一条清晰的境外上市通路被打通:境内权益注入香港公司,再经由开曼控股主体对接国际资本市场——这套“两步走”策略正是中概股赴港上市的经典路径。

然而,资本动作背后是严苛的时间表。早在2021年,塔斯汀就明确“五年内上市”的目标,而当下正值其承诺兑现的关键窗口。

更耐人寻味的是,2025年香港IPO市场回暖,茶饮连锁沪上阿姨、零食折扣店赵一鸣等新消费企业相继递表。选择此时落子,塔斯汀显然希望借势资本热潮。

而想要支撑塔斯汀估值的核心数据足够亮眼:9600家门店覆盖全国29省310城,2022-2024年新增门店超8000家。这一规模已碾压星巴克麦当劳等国际品牌的中国门店数。若按单店加盟费45万元估算,仅此一项便为塔斯汀贡献超36亿元现金流,而营业额抽成(13-20万部分抽3%,超20万抽6%)更构成持续性的“现金奶牛”。

而塔斯汀选择香港而非A股,既因港股对餐饮企业估值更友好(如蜜雪冰城港股IPO估值达300亿),亦受益于当前消费股回暖的窗口期——2025年上半年港股44家新上市公司募资超千亿,餐饮企业占比近三成。

2、加盟双刃剑,下沉市场的闪电战困局与食安危机

塔斯汀的扩张是一部典型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演绎。凭借二线以下城市超70%的门店占比,它精准刺入洋快餐的薄弱地带。18.6元的客单价卡位在麦当劳与华莱士之间,既维持品质感又不失性价比,又完美契合小镇青年的消费心理学。

2017年塔斯汀转型中式汉堡,独创“手擀现烤堡胚”工艺,将北京烤鸭、麻婆豆腐等传统菜肴塞进汉堡,以“中国胃”定位撕开洋快餐垄断缺口。

依托加盟模式疯狂扩张,2020年塔斯汀仅千家门店,到2024年突破8000家,2025年6月更是达9600家,覆盖全国310城,三线以下城市占比近半。其加盟费仅3.88万元(65㎡标准店总投资45万元),不足麦当劳的1/10,吸引大量县域投资者。

如今,塔斯汀70%门店下沉至二线以下城市,18-25元客单价精准卡位华莱士与麦当劳之间的空白带,用“国潮包装+中式口味”俘获小镇青年。

但是,现制工艺与规模效率的天然矛盾。塔斯汀引以为傲的“手擀堡胚”需现场制作,既拖慢出餐速度(平均3分钟/单),又增加人力与明厨面积成本。当单日订单破百万时,这一重人力模式成为塔斯汀品控的致命弱点。

在狂奔的发展之路上,塔斯汀的食品安全也引发了信任危机。2022年央视315晚会的一记重锤,揭开了塔斯汀狂奔下的阴影。南昌门店被曝使用过期食材、修改有效期标签、后厨卫生失控,引发舆论海啸。尽管创始人杨兵发布内部信致歉,但危机并未终止。

黑猫投诉平台积累的塔斯汀3700余条投诉中,超八成指向食品安全问题。而海口市监局的统计更显示,塔斯汀投诉量高居餐饮品牌第三位,仅次于华莱士和沙县小吃——这与其“国潮美食”的品牌形象形成刺眼反差。

塔斯汀的内部更是存在加盟模式与品控的天然对立。与塔斯汀直营体系相比,加盟商在食材储存、加工环节更易违规,总部远程监控往往流于形式。当扩张速度超越管理能力时,食品安全成为必然牺牲品。

3、万店模型能否撑起估值?

尽管塔斯汀年营收据传已达70亿元(加盟费+供应链抽成),但其盈利模式正遭遇严峻挑战。

而塔斯汀的加盟商管理费按营业额阶梯抽取,但密集开店导致单店营收下滑,总部抽成收入承压。

“中国汉堡”的品类创新曾是塔斯汀最锋利的武器。从北京烤鸭堡到麻婆豆腐堡,再到引爆Z世代社交圈的“板烧凤梨堡”(话题曝光量1.42亿次),塔斯汀产品差异化确实撕开了市场缺口。但如今多个汉堡品牌都入局中式本土化产品,中式汉堡赛道从蓝海转向混战。

而资本市场的耐心正在消耗。塔斯汀早期投资者源码资本、不惑创投于2025年4月集体退出,虽被解释为“架构调整”,但亦折射出资本套现离场的迫切。

更重要的是,目前塔斯汀的价格优势正在消失。早期以20元套餐横扫市场的塔斯汀,如今客单价悄然逼近40元,“性价比”标签褪色。

目前,塔斯汀9600家的规模已逼近市场容量极限。今年上半年新增门店仅828家,同比增速明显放缓。当规模见顶,提升单店营收与供应链效率成为唯一选择。

塔斯汀的上市进程,恰似其招牌手擀堡胚的制作过程——需要在资本烈焰的烘烤与品质管理的精准控温间寻找平衡。当开曼群岛的控股架构遇见福建古田的创业基因,当9600家门店的规模优势遭遇3700条投诉的信任危机,这场商业实验远未终局。

赴港上市不是终点,而是塔斯汀从“网红”到“长红”转型的成人礼。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