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节点财经
白酒行业深度调整之下,各家酒企都在变着花样搞营销,试图在激烈的“内卷”中闯出一条增长之路。比如酒鬼酒就搞出了大动作,联手了零售界顶流胖东来。
近日,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其抖音账号发布了“酒鬼酒·自由爱”新品外观,并配文进行宣传预热。而酒鬼酒相关负责人也对外证实,产品将于近期上市。
凭借胖东来的名气,此举或许对酒鬼酒的销售和品牌形成拉动。但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热闹的营销动作背后,酒鬼酒业绩持续下滑的状况能够解决吗?
公开财报显示,酒鬼酒2024年总营业为14.23亿元,同比下降49.70%;归母净利润为1249.33万元,同比大幅下降97.72%。今年一季度,业绩下滑的趋势仍在持续,当期总营收为3.44亿元,同比下降30.34%;归母净利润为3171.33万元,同比下降56.78%。
其实,业绩数据只是表象,隐藏在背后的诸如渠道混乱、价格倒挂、品牌定位模糊等才是根本性问题,其是否能够得到真正解决,才是决定酒鬼酒未来增长的关键所在。
01 业绩承压背后,冲得高,跌得重?
登高跌重,酒鬼酒现在的“落魄”,一定程度上来自于之前冲的太猛,步子迈得太大。
从2019至2022年,酒鬼酒凭借独特的馥郁香型定位和全国化扩张战略,业绩一度如同火箭般蹿升,营收从15.12亿元猛增至40.50亿元,净利润更是从2.99亿元突破至10.49亿元。
在高光的业绩表现及当时资本市场的托举下,那几年酒鬼酒股价飙升超20倍,成为白酒股中最耀眼的黑马之一。
但是,风光的背后,酒鬼酒为了快速增长,也埋下了不少隐患。比如为了拉高业绩,酒鬼酒采取了较为激进的渠道压货模式。其经销商数量在2022年前的三年内,从497家暴增至1774家,增幅达257%。
彼时,海量的成品酒被推向渠道,库存从2993吨猛增至7375吨,这种以透支渠道健康为代价的增长,很有些寅吃卯粮的感觉。而在《节点财经》看来,最终让酒鬼酒业绩跌跌不休的原因,是其未在高端化战略中取得突破。其被寄予厚望的核心产品内参系列,曾是酒鬼酒叫板一线名酒的底气。但其1050元/瓶的出厂价,在终端市场却没有打开市场,价格严重倒挂。
据今日酒价公众号数据,7月7日,其52度内参酒的批发参考价仅为750元。经销商卖一瓶亏一瓶,利润空间被压缩到这个程度,又有谁愿意再下力气?所以,进入2024年后,酒鬼酒内参系列难以继续支撑,销量同比暴跌50%,收入占比从35%骤降至16.55%。其经销商网络也开始瓦解,2024年一年内,经销商数量从1774家缩减至1336家,净减少438家,相当于每天都有超过一家经销商离开酒鬼酒。作为经销商信心的晴雨表,合同负债也从2021年峰值的13.82亿元跌至2024年的2.45亿元。
对于业绩的快速滑坡的原因,酒鬼酒总经理程军在股东大会上归咎于“行业整体不景气”和“发展逻辑切换”。但不论是头部的茅台、五粮液,亦或营收水平相近的金徽酒、伊力特等,表现都远好于酒鬼酒。所以,酒鬼酒的问题更多还是来自于自身。
02 联名胖东来,真能有戏吗?
在《节点财经》看来,渠道动荡,经销商数量暴涨暴跌是酒鬼酒的核心症结之一。从2020年到2023年,其经销商数量由763家增至1774家。当时除湖南所在的华中地区,酒鬼酒在其他区域共有1085家经销商,占总经销商的61.16%,大举全国化的布局。
但随着全国化受挫,其经销商数量又快速下跌,从1774家一年就跌去438家。随之而来的是存货快速增加,经销商积极性受挫,最终形成渠道的恶性循环。随着整个白酒全行业进入存量市场,酒鬼酒面临的压力尤为严峻。
产品结构失衡与品牌定位模糊则是另一个深层次问题。"内参"、"酒鬼"和"湘泉"是酒鬼酒旗下的三大系列,覆盖高端、次高端和大众价格带。近年来,其明星大单品销售减少,而各系列产品之间的协同效应也不理想。
更为关键的是,酒鬼酒的品牌定位在“文化酒”与“高端酒”之间摇摆不定。一方面强调湘西地域文化特色,另一方面又试图跻身高端白酒阵营,并不明晰的定位导致消费者认知混乱,难以形成清晰的品牌联想。
回到本文开头,此次酒鬼酒与胖东来的联名虽然为前者注入了"自由爱"的新元素,但酒鬼品牌本身的内涵是否能与胖东来元素相匹配呢?从目前的市场反馈看,胖东来带来的流量更大,酒鬼酒的产品特质仍有待市场验证。而且,胖东来的渠道优势主要在河南市场,其网红效应能否转化为全国范围内的持续动销,并重塑消费者对酒鬼酒馥郁香型的认知,仍要打上一个问号。
酒鬼酒要真正解决上面的核心问题,首先要想好的,或许是更为根本的问题,战略是什么?
03 “二低一小”战略,真的靠谱吗?
说到酒鬼酒的战略,很容易让人犯迷糊,因为变化的有点快。
6月25日,酒鬼酒在其湖南省吉首市的总部举办了2024年度股东大会。据中访网报道,参会人数只有十几个人,颇为冷清。但是,会上酒鬼酒提出了新的产品战略,即“二低一小”(即低端酒、低度酒、小酒)。但是,就在此前发布的2024年财报中,公司的产品战略才刚被表述为“1+3”(即高中低全价位覆盖)。
从全面覆盖到转向聚焦低端,酒鬼酒的战略有着明显的摇摆,而这背后则是公司管理层的动荡。
仅2024年一年,酒鬼酒就接连更换了董事长、副总经理和总经理。其战略从王浩时代的大规模全国扩张,到高峰上任后提出重视湖南“大本营”,再到程军回归,战略在“高端化”与“大众化”、“全国”与“区域”之间反复。
当然,如果战略能够扭转颓势,摇摆几下也可以忍受,关键是目前的“二抵一小”战略,似乎仍面临诸多挑战。
所谓“二低一小”战略,根据酒鬼酒的说法,是要“聚焦大众价位段,凸显性价比”,目的是在所谓的“消费降级”趋势中寻找一线生机。但是,在《节点财经》看来,这一转型看似顺应潮流,实则一脚踏入了竞争更为惨烈的“红海”。
其中,以牛栏山、红星为代表的传统品牌根基深厚,长期盘踞大众市场。江小白、汾酒玻汾、沱牌舍得、郎酒顺品郎等新兴势力也在加速渗透,并已建立起强大的品牌认知和渠道网络。
在这片市场,酒鬼酒的根基薄弱,其主打中低端的湘泉系列,2024年营收占比仅为5.34%。无论在品牌力还是渠道力,湘泉都无法与上述对手相抗衡。
更值得关注的是,低端酒的毛利率远低于高端产品。以牛栏山为例,其毛利率长期徘徊在40%左右,而酒鬼酒的高端产品曾超过80%的毛利率。在销量无法保证快速放量的前提下,贸然将重心转向低端,有可能进一步拖累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
此次和胖东来官宣合作后,酒鬼酒的股价短期得到了一定的提振,但是,对与未来的业绩表现,机构几乎是清一色的看衰。短期热炒与长期看淡的背离,也印证了市场对酒鬼酒未来的疑虑。没有扎实的基本面支撑,单靠蹭“胖东来”的热度,股价上涨又能持续多久?对酒鬼酒而言,无论是押注低端,还是拥抱流量,最需要都是面对现实。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