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支付破局到平台崛起:镁信健康赴港上市,港股稀缺资产的成长性验证

格隆汇
15 Jul

“门庭喧闹,客满如山”,这句话用来形容最近港交所的盛况再合适不过。数据显示,仅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就融资高达884港元,超过2024年的全年总量。7月9日,港交所更是创下“一日鸣五锣”的记录,市场回暖迹象明显。

生物医药企业更是春风拂面:2025年以来,中国医药创新成果呈爆发式增长,今年1至5月国家药监局批准超20款1类创新药上市,刷新近五年同期纪录。

这一创新活力在资本市场上也得到了积极呼应。据阿斯达克财经网数据显示,截至7月14日,已有12家生物医药企业成功登陆港股,超过去年全年总量、恒瑞医药赴港上市成就港股近五年最大医药IPO…

资本流向印证着市场热情。公开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总额已达7311.93亿港元,接近去年全年的8078.69亿港元,其中对医疗保健业的净买入金额更是超过1200亿港元。同时,恒生创新药ETF作为A股市场目前仅有的跟踪恒生创新药指数的ETF,亦持续受到资金追捧,年初以来涨幅已近80%。

在这轮资本盛宴中,多家生物医药产业相关概念股公司企图抓住融资窗口,开始密集递表冲刺IPO。其中既可见专注创新药研发的百力司康、劲方医药等传统药企,更涌现出像镁信健康这样深耕医药多元支付赛道的平台型选手。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中国最大的医药多元支付平台,凭借AI技术重构“药企-保险-患者”价值链条的战略定位,恰好弥补了港股市场在医药多元支付细分领域的空白。

作为行业革新者,镁信健康通过技术创新持续优化创新药支付生态,其独特的商业模式正在重新定义医疗服务的价值分配逻辑。这种稀缺性特质,使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尤为值得期待。

千亿蓝海市场,政策需求催生支付革命

按自上而下的投资逻辑来看,企业的长期成长潜力与其所属赛道的长期发展前景息息相关。政策与需求的双重驱动正在深刻重塑中国创新药械的支付格局,催化一场支付体系的革命性变革。

于政策端而言,多元支付体系的顶层设计加速落地。

例如,近期发布的《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要求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方信息互通与协同,强化医保数据资源管理并推动其利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商业健康险精算定价、风险控制和产品创新提供关键数据支撑,显著提升保险产品的精准度和市场竞争力。​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2025年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申报操作指南》首次将“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纳入调整方案,标志着我国创新药械多元支付体系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

另外,此前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及持续推进的保险行业改革,同样旨在提升创新药械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与之相呼应的是《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则进一步设定了全面提升健康保险覆盖深度与广度的明确目标。

一系列高规格、成体系的政策密集落地与强力引导,绝非孤立之举,而是共同绘制了一幅多元支付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清晰蓝图。从数据赋能、目录并轨、制度保障、覆盖扩容等多个维度的精准发力,为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医药支付体系扫清制度障碍。可以预见,在解决创新药械支付难题、服务更广泛患者群体的过程中,多元支付平台的价值有望得到进一步凸显。

于需求端来看,当前支付结构的失衡孕育着巨大变革空间。

尽管医保已覆盖大部分医疗支出,但2024年患者自付比例仍高达48.5%,而商业健康险仅覆盖医疗总支出的7.7%,巨大的保障缺口正是驱动支付体系升级的原始动力。​​

对此,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中国创新药械的支付结构到2030年将迈向更均衡、多元的新阶段。一方面,基本医保作为核心资金源,继续担当普惠性保障的支柱,基石作用持续强化。另一方面,商业健康险在政策赋能与市场成熟双重助推下,支付占比有望于2030年达到16.3%,较2024年增长逾一倍。由此,多层次保障完善将有效提升患者可及性与支付韧性,驱动个人负担压力切实减轻,有望在2030年降至43.0%。

这一支付结构的深刻变革,直接转化为巨大的市场增长动能。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创新药械解决方案市场(不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市场)的支付总额(GPV)预计将由2024年的910亿元,增至2030年的243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8%。

与此同时,中国商业医疗险保费(不含重疾险、护理险及失能险)同期也将以21%的增速扩张,预计到2030年突破1.35万亿元,创新健康保险服务市场的崛起已成定局。

AI赋能,用“科技底座”撬动多元支付未来

行业强劲的增长势能为参与者带来价值重估机遇,而技术实力与核心壁垒构筑能力将成为头部企业的关键胜负手。

在医疗支付生态领域确立显著领先优势的镁信健康,其核心竞争力远不止于传统意义上的“撮合”,而在于打造了一个类似“健康险领域Android系统”的底层平台能力。

这种平台化操作系统的角色,使其在整合药企、保险公司、医疗网络三方资源时具备更高的规则制定自主权与支付路径设计能力,从而更有力地突破行业长期存在的政策与商业接口壁垒

而支撑这套“操作系统”高效运转的,正是镁信健康以AI科技驱动的强大底层技术能力及资源整合网络。

其一,AI智能中枢mind42.ai深度赋能保险理赔与运营优化,是平台系统的核心大脑”。

该系统能挖掘海量数据洞见,驱动自动化与智能分析能力的持续升级。其中最为突破性的应用之一是实现理赔审核流程自动化,其利用智能自动化,以机器驱动流程取代人工审核,大幅提升理赔效率与精度。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处理超3.85亿条理赔数据,且依托大规模AI的医疗审核覆盖率超60%,平均审核时长压降至10分钟以内。

基于该平台的持续迭代,公司于今年4月正式推出医药支付领域首个AI智能体ClaimMaster,直击行业“材料处理低效、病程分析粗放、条款解析滞后”三大核心痛点。通过结构化处理与智能决策,该应用为高频率、高复杂度的特药理赔场景按下加速键。

此外,其还为保险公司精算定价、风控反欺诈以及药企所需的真实世界证据提供强大的数据与模型支撑,助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二,供应链网络MediTrust Rx专注于创新药械供给链路,打通患者触达的最后一公里

该基础设施强大的触达能力由三大专业履约中心(含一个智能运营中心及两个集中式邮购中心)与遍布全国295城的超3300家特药药房共同支撑,确保创新治疗方案安全、快捷直达患者。譬如,当患者需要如冷链生物制剂或某种特药,而零售药店未配备时,该基础设施会协调全冷链配送,以保障用药及时性并严格遵循操作规范。

其三,医疗网络MediTrust Healthcare:深度链接医生网络资源,致力于优化患者诊疗路径。

通过与顶级医院及医师签约合作,该基础设施在确保优质医疗服务可及性的同时,通过协商折扣与治疗标准化实现成本控制。目前,其汇集了逾20位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核心指导专家,链接超6000名资深医师资源,并已接入超2万家医院,实现了复旦大学医院排行榜百强医院的100%覆盖,为患者精准对接优质医疗资源,提升服务品质与效率。

这三大核心能力的协同效应,构建了坚实的多维壁垒。其中,AI技术对流程的深度重构以及其与医生网络、药企的联动能力,是镁信健康底层能力的核心体现。

简单来说,公司与保司联手开发更多创新保险产品,得以将更多新药特药纳入保障范围,大幅提升创新药物的患者可及性。其次,患者用药需求增加,直接驱动了药企销售增长,进而激励更多药企将其创新药品接入保险保障体系。最后,保司因保障范围的持续扩大与优化,吸引了更广泛的投保人群,保费收入随之稳步攀升。

因此,相较于依赖“通道型中介”模式的竞争对手,镁信健康凭借其平台化“操作系统”和强大的技术整合能力,更像是一个提供核心机制与接口解决方案的“机制提供商”。这不仅有效解决了患者支付难、药企推广受限、险企风控成本高等行业痛点,也为其在多元支付领域构建了难以复制的差异化优势与可持续增长的科技引擎。

生态协同价值释放加速,多维数据透视增长确定性

技术平台的领先优势最终需要转化为市场价值,这在镁信健康生态协同、用户规模与平台粘性的强劲表现中得以清晰印证。

在面向用户(To C)的应用层,平台能力直接转化为便捷的支付体验,其一站式用户服务平台“一码直付”,正是这种底层能力在简化患者支付端的直观体现

过去,保险用户在就医时往往需要“先支付,再就医”或“先自费、再理赔”,由此带来不少关于医疗费用压力的担忧、保险理赔步骤流程繁琐的焦虑,同时用户也在保险产品服务的获得感方面有所缺失。

镁信健康于2024年2月重磅推出一站式用户服务平台——一码直付,率先开启“商保支付刷码”的新业态:在医院,保险用户仅需展码即可在门诊或者住院时实现至简操作,在医保报销完之后实现商保秒级直付。在药房,通过一码直付领药码就能去到指定药房,完成“展码拿药”无感体验。此外,更多的患者关爱服务,如找医生、找药、药品配送、就近安排输注中心等,都可一码直连。“一码直付”的背后,是医疗服务网络。一张网将多元化的就医购药全场景,包括公立三甲医院、公立医院特需/国际部、私立医疗机构、DTP药房、零售药房等,连成一个服务生态,进而极大提升人们的购药就医体验。

这种模式已取得实质验证。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6月23日,“一码直付”月活用户数超15万。其直付功能让患者在诊疗现场无缝完成医疗服务及先进疗法费用的在线直付。目前平台已链接全国超2万家合作医院,支持高价值疗法与住院护理场景的无障碍结算,累计促成交易额约人民币1.7亿元。

为了系统化服务并强化这一生态循环,镁信健康构建了聚焦核心参与者的“双轮驱动”平台策略。

其中,面向药企的“智药解决方案”,致力于提供覆盖药品全生命周期的商业化支持,有效整合多元支付渠道以提升药品市场渗透。而面向保司的“智保解决方案”,则深度整合公司自有的尖端AI能力与稀缺优质医疗资源,为险企定制端到端的产品创新与服务支持,成为撬动健康险市场升级的关键支点。

二者共同指向一个核心目标,即通过平台更高效地连接各方,最终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优质、可负担的医疗健康服务。

亮眼的关键运营数据,有力验证了镁信健康平台模式的规模效应、网络效应与强大的资源整合力,这正是投资者关注的核心价值点。

招股书披露,截至2024年底,镁信健康已累计服务约160万患者,平台相关医疗支出总值(GPV)达397亿元。

同时其生态协同能力亦获得广泛背书,不仅深度服务超90家保司,实现了中国年度保费收入TOP20险企的全覆盖,还与超140家国内外药企建立深度合作,囊括全球收入TOP20药企中的90%。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公司已成功覆盖中国已上市1类新药的40%,其中包括超六成的肿瘤治疗相关药物(不含中成药、诊断试剂、疫苗及血液制品),充分彰显了其在创新医药支付领域的关键节点价值与深度渗透。

可以清晰看出,一个赋能多方、高度协同且自我强化的生态闭环已然形成。

镁信健康以创新的科技平台重构连接效率、以扎实的基础设施构建竞争壁垒、以实实在在的用户规模与伙伴生态,兑现持续增长的商业潜力。这不仅保障了公司当前业务的健康扩张,更为其打开了未来价值释放的广阔空间。

结语

当资本市场的暖风遇上商业模式的稀缺性,镁信健康的投资价值愈发凸显。

镁信健康的价值在于构建了一个保司敢承保、药企愿让利、患者用得起的新生态。随着商业健康险从“锦上添花”变为“必要补充”,这家中国最大的医药多元支付平台,或将成为中国医疗支付升级的关键基础设施。

可以预见,镁信健康在资本加持下的新故事才刚刚开局。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