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晚间,深交所官网发布公告显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科股份”)的IPO申请已正式获得受理。
目前惠科股份准备在深交所主板上市,计划募资85亿元,其中,25亿元用于长沙新型OLED研发升级项目,30亿元用于长沙Oxide研发及产业化项目,20亿元用于绵阳Mini-LED研发制造项目,1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惠科股份此次IPO的估值水平引发了市场关注。根据最新招股书,公司计划募资85亿元,按此募资规模,其估值在560亿至850亿元之间。若按照面板行业1.2倍左右的PB估值,惠科股份对应估值大致为400亿元左右,IPO募资估值水平则高出160亿至450亿元左右。
惠科股份曾于2022年6月向深交所创业板递交招股书,2023年8月5日被终止,当时计划募资95亿元。如今,惠科股份再次递交招股书,此次募资规模降至85亿元。此前,惠科股份由于2022年(疫情)业绩亏损,不符合创业板上市标准,因此于2023年8月2日主动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深交所决定终止对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
惠科股份在IPO过程中面临多重风险与挑战,如今再次冲击IPO,能否如愿?
业绩逐步改善,但形势仍不明朗
惠科股份是一家专注于半导体显示领域的中国领先、世界知名的科技公司主营业务为半导体显示面板等核心显示器件以及智能显示终端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多种尺寸和类型的TV面板、IT面板、TV终端、IT终端以及各类智慧物联终端,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商用显示、汽车电子、工业控制、智慧物联等显示场景。
2022年~2024年(报告期内),惠科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271.34亿元、357.97亿元和403.10亿元,主要由半导体显示面板和智能显示终端销售收入构成。净利润分别为20.97亿元、28.26亿元和36.7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4.28亿元、25.66亿元和33.39亿元。
群智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度,惠科股份电视面板出货面积、显示器面板出货面积、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面积分别位列全球第三名、第四名、第三名全球市场占有率均超过10%。
惠科股份境外收入贡献业绩的“半壁江山”。报告期内,公司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52.70亿元、186.38亿元和196.0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8.18%、53.53%和49.92%。
2022年公司经营业绩出现亏损,主要原因包括:消费电子行业因2021年需求提前释放,导致2022年整体需求疲软;全球LCD产能在2021年显著增加后,2022年显示面板厂商库存压力加大,供需失衡引发面板价格走低,厂商降价去库存进一步加剧价格下跌;同时受行业周期性波动、地缘政治冲突及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显示面板行业景气度较低,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经营业绩普遍大幅下滑或亏损。
如今公司申请上市募资扩产,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产能利用率虽有所提升,但仍未达到80%的水平,产能扩张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匹配度仍需观察。
债务规模大,依然大额分红
公司所处的半导体显示行业具有重资产、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项目,对建设资金投入和日常营运资金需求量较大。
惠科股份采用自有资金、自有资金与国有资本或市场化资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投产运营,近年来陆续与滁州、绵阳、长沙、北海、郑州等地方国资合资成立半导体显示或智能终端等项目公司。
截至2024年末,公司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余额分别为218.81亿元和112.71亿元。
截至2024年末,公司待收购股权、已收购尚未支付的股权转让款和附有收购义务的少数股权余额合计129.27亿元。子公司待收购股权等金额合计近130亿元,资产负债率高出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近15个百分点。
其高负债率和财务杠杆问题不容忽视,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合并口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9.10%、69.47%和68.78%,流动比率分别为0.64倍、0.85倍和0.99倍,速动比率分别为0.50倍、0.69倍和0.85倍,资产负债率较高,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较低。
然而,在高额债务压力之下,公司仍于2024年进行了约2亿元的现金分红。
报告期内,2024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90亿元,2023年度为5.58亿元,2022年度为6.40亿元。
存货准备金金额大幅降低
对于惠科股份这样的面板企业,折旧费用与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对公司利润影响重大。2022~2024年,惠科股份净利润分别为-20.97亿元、28.26亿元和36.73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使用权资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费用分别为48.32亿元、53.17亿元、60.12亿元。
虽折旧费用巨大,但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残值率及年折旧率等方面,惠科股份对标甚至严于行业龙头京东方,像惠科股份机器设备折旧年限是2到10年,年折旧率是9%到50%,而京东方分别是2到25年和3.6%到50%。
在存货计提方式上,惠科股份与京东方、TCL等行业龙头差异明显。2022~2024年,惠科股份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分别为13.69亿元、4.25亿元和2.72亿元,占存货账面余额的比例分别为21.32%、5.73%和4.09%,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
相比之下,同期京东方存货跌价准备占存货账面余额的比例一直维持在20%以上,分别为26.65%、23.46%、22.64%;TCL科技这一指标也较高,分别为14.72%、13.29%、18.96%。
惠科股份存货准备金逐年降低,可能存在对存货减值风险估计不足的情况,若未来市场环境变化,存货实际价值下降,可能因计提不足导致利润大幅下滑,影响公司财务健康与市场竞争力。
大尺寸优势显著
OLED技术可能成为弱势
半导体显示行业竞争激烈,京东方、TCL等大型企业在市场份额、技术研发、生产规模等方面占据优势地位。惠科股份虽然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技术实力,但在与这些行业龙头竞争时,仍面临较大压力。
近年来,受益于下游终端产品多元化需求的推动,全球半导体显示面板产业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作为人机交互的核心载体,半导体显示面板已广泛应用于下游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以及商业显示、汽车电子、工业控制、智慧物联等专业显示。
产品全球半导体显示技术主要包括LCD、OLED、MiniLED、MicroLED等技术路线。LCD由于技术成熟及工艺的持续改良,在显示性能、生产成本等方面均展现出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广泛应用于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商用显示等几乎各类显示领域;OLED具有自发光、厚度薄,可实现柔性显示等特性,但由于其自发光材料的不稳定性、较高的生产成本和更复杂的生产工艺,目前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穿戴设备等中小尺寸产品领域。
目前LCD显示面板行业成为全球显示面板行业主导力量,数据显示a-SiTFT占据LCD显示面板主流地位,同时LCD显示面板下游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电视、笔记本电脑、汽车电子、显示器等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OLED显示面板产值持续增长随着中小尺寸OLED显示技术量产成熟,OLED在小尺寸显示面板领域发展成熟,在中尺寸显示面板领域渗透持续提升,在大尺寸显示面板领域渗透相互缓慢。
惠科股份拥有四条技术特点各有侧重的G8.6高世代产线,G8.6高世代产线在85英寸及以上的超大尺寸上具备显著优势,同时G8.6高世代产线可高效覆盖32英寸、50英寸、58英寸、98英寸、100英寸等产品单切需求司时可通过套切灵活布局43英寸、55英寸、65英寸、70英寸、75英寸、85英寸、86英寸和116英寸等产品。公司凭借G8.6高世代产线,可通过套切搭配实现几乎全尺寸段的经济裁切,聚焦主流经济切割的产品,实现主流产品全覆盖同时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大尺寸领域的竞争优势。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惠科股份并没有关于OLED的技术产线,在全球OLED产值逐渐上升的情景下,公司在中小面板的市占率可能遭到抢占。OLED的弱势也是此次募集资金的目的之一。目前全球半导体显示面板行业主要企业集中于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形成了“三国四地”的竞争格局。其中韩国厂商主要聚焦于OLED显示面板领域,具备领先技术优势;日本厂商近年来产能收缩明显,主要聚焦于中小尺寸应用,在上游核心设备制造和关键原材料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中国大陆半导体显示面板企业主要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股份、深天马、彩虹股份、龙腾光电等。中国大陆以外的主要企业包括群创光电(中国台湾)、友达光电(中国台湾)、乐金显示(韩国)、三星显示(韩国)、日本显示公司(日本)、夏普(日本)等。
在全球市场重重考验下,一方面提出填补OLED、Mini-LED技术窟窿,一面却砍研发预算,2024年研发费用为14.11亿元研发费用,占营收3.50%,比2022年的14.31亿元降了近两千万元。如今,IPO拟募资85亿元,惠科股份是真发展技术还是蹭热点?
目前来看,尽管惠科股份近年来业绩有所改善,但其高负债率、财务杠杆问题以及行业周期性风险仍需引起重视。未来,惠科股份能否通过此次IPO实现财务结构优化、提升市场竞争力,将取决于其在技术研发、产能布局以及市场拓展方面的持续努力。(《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免责声明:文章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