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0亿南下资金重构港股生态:2025上半年高股息与硬科技双主线深度解析

智通财经
15 Jul

2025年上半年,港股上演了一场气势如虹的全面反弹。恒生指数大涨20%,在全球主要股指中拔得头筹。这场反弹的核心驱动力,是内地资金通过“港股通”渠道的大规模涌入,叠加全球资本对“便宜的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 。 

这场由增量资金主导的、全球性的再配置背后,南向资金的汹涌流入起了决定性作用。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通过港股通南下的资金累计净流入规模超过7300亿港元这一数字已经达到去年去年的90%,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显示内地投资者对港股配置需求激增。

本文将系统分析上半年港股通资金流动的整体状况、板块偏好及个股选择,深入探究资金流向背后的驱动因素。通过对成交金额、净流入规模、行业分布等维度的数据分析,揭示南向资金对港股市场的结构性影响,以及内外资合力推动下港股市场的投资机会与风险。

港股通资金流量创历史新高结构性牛市特征显著

2025年上半年,港股通资金流量创历史新高,南向资金主导市场。港股通累计成交金额为4.8万亿港元,同比增长50 %,占港股市场总成交额的19%,影响力持续提升。此外,外资回流共振显著。外资通过ETF等渠道重返港股,iShares MSCI Hong Kong ETF年内净流入超7亿美元,与南向资金形成合力。  

从成交活跃度来看,上半年港股通日均成交金额为2402亿港元,创历史新高,远超2021年牛市水平(1882亿港元),符合历史“全面牛市”特征。此外,与2021年的市场环境相比,2025年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当前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而2021年则处于估值高位。这种差异使得当前资金流入更具可持续性和价值基础。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月份南向资金单月净买入达1528亿港元,创出最近4年来新高,也为港股通史上单月第二高,仅次于2021年1月的3106亿港元。这种资金流入强度在历史上极为罕见,显示出内地投资者对港股市场的信心显著增强。

从市场维度来看,南向资金重塑港股生态,甚至与全球市场联动出现新特征。一方面,南向资金持续大规模流入已显著改变了港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目前南向资金占港股总成交的比例已从2020年的不足10%上升至接近20%,在某些交易日甚至贡献了市场超过一半的成交额。另一方面,这种结构性变化使得港股市场与A股市场的联动性进一步增强,同时也提升了港股相对于全球市场的独立性。

港股市场涌现资金狂潮的深层原因,其一在于美联储降息预期:市场押注2025年9月启动降息,全球资金涌入高股息资产,港股成为重要目的地。其二则是A股“虹吸效应”:南向资金持续高流入,部分分流A股流动性,推动“港股领涨A股”现象。最后,政策套利也是重要原因,内地“新国九条”强化分红监管,部分资金转战港股高息股(如电信、能源板块)。 

增量资金板块偏好:高股息+创新药双主线 “杠铃策略”盛行

2025年上半年,南向资金的行业配置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高股息和创新药成为资金流入的主力板块。根据Wind数据,绝对净买入额前三的板块分别为能源、电信和银行,分别买入620亿元、410亿元及380亿元,分别占比为28.7%、19.0%及17.6%。

这些板块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估值优势——市净率普遍低于1倍,较A股折价20%以上;二是股息回报——四大国有银行H股的股息收益率均在5%以上,显著高于内地银行存款利率和多数理财产品收益率。中国海洋石油(00883)获240亿港元净买入,受益于油价回升及高股息(股息率8%以上)。这种"高股息+低估值"的组合在低利率环境下显得尤为珍贵。

 

从比例变化角度看,公用事业、生物科技和半导体板块的资金流入增速最为显著,持仓占比分别提升3.8%、2.5%及1.9%。

具体来看,港股创新药指数毫无悬念地霸榜了上半年涨幅榜。其中,两只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代码987018、931250)涨幅双双超过60%。18A公司平均涨幅达146%,显著跑赢恒生指数(+20%)。 

这场爆发并非偶然。股市有句俗语:“横有多长,竖有多高。”在经历了长达四年的惨烈下跌后,创新药赛道在估值和基本面的“戴维斯双击”下,迎来了绝地反转。

一方面,中国创新药企的研发成果不断获得国际巨头认可,出海授权交易金额屡创新高,为行业提供了全球性的价值锚。另一方面,港交所独特的18A规则汇聚了一大批A股稀缺的、高成长性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它们正逐步进入商业化兑现期,成为资金追逐的焦点。

 

这一轮南向资金的配置转向,不仅反映了市场对确定性收益与成长潜力的双重追求,更折射出港股市场作为连接中国与全球资本的特殊价值—当高股息资产成为利率下行周期的"压舱石"时,创新药板块则凭借其全球竞合能力演绎着"中国创造"的价值重估。

未来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及国内创新药出海加速,这种"杠铃策略"或将持续深化,推动港股市场形成更鲜明的结构性特征:一端是现金流稳定的价值堡垒,另一端则是技术突围的成长先锋,共同构成中国资产国际定价的新坐标系。

港股通十大牛股:多元分布显著 新晋高弹性黑马集中硬科技赛道

通过对上半年港股通十大牛股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晰看到资金追逐的主线逻辑和市场的结构性机会。

从最终涨幅排名来看,老铺黄金(06181)以330.18%的惊人涨幅拔得头筹,三生制药(01530)和荣昌生物(09995)分别以288.98%和278.12%的涨幅紧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上榜门槛高达179.36%,较2024年同期提升近50个百分点,显示市场赚钱效应显著增强。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涨幅榜单呈现多元化特征。生物医药板块领跑,占据三席(三生制药、荣昌生物)、零售消费占据两席(老铺黄金、泡泡玛特)、互联网占据两席(美图公司易鑫集团)及传统周期行业占据三席(山东墨龙德康农牧万国黄金集团)。

具体来看,荣昌生物的ADC药物海外临床进展超预期,推动股价上涨278.12%,港股通持股比例更是突破50%大关。老铺黄金成为上半年最大黑马。在国际金价持续走高的背景下,公司凭借其独特的古法黄金工艺和快速扩张的门店网络,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港股通资金上半年增持706.82万股,持股比例达到11.32%。

不过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资金流向呈现明显分化。三生制药、易鑫集团等获得港股通资金大举增持;荣昌生物港股通持股超50%,显示机构高度认可。

此外,2025年3月新调入港股通的标的中,华虹半导体(01347)、科伦博泰生物-B(06990)及中广核矿业(01164)成为南向资金重点配置对象。截至6月30日,三家公司港股通持股比例分别快速攀升至31.57%、22.15%和16.08%,这一现象集中反映了内地资金对硬科技赛道的强烈偏好——半导体国产替代、创新药国际化以及能源安全三大投资主线正获得持续加码。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家企业在调入港股通后日均成交额较此前放大3-5倍,显示互联互通机制有效提升了标的流动性和估值发现效率,同时也凸显出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具备核心技术突破能力的企业正成为资金避险增值的重要选择。

小结:三大趋势与展望

结合上半年港股通资金流向,智通财经APP认为,下半年港股市场结构性机会与风险并存,核心趋势有以下三方面:

其一,资金配置的"杠铃策略"延续。

南向资金对高股息资产(能源、电信)与高成长赛道(创新药、半导体)的同步配置仍将主导市场。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落地,高股息板块的防御性价值将进一步凸显,而创新药企业的出海进展和商业化能力将成为成长股表现的分水岭。

其二,硬科技赛道持续受益政策红利。

半导体国产替代(如华虹半导体)、创新药国际化(如科伦博泰)及能源安全(如中广核矿业)三大主线,将长期获得内地资金倾斜。国家大基金、产业政策及港股通机制的结合,将持续提升这些领域的流动性和估值水平。

其三,市场分化加剧。

资金向头部标的集中的趋势明显,荣昌生物等港股通持股超50%的个股可能享受流动性溢价,而缺乏基本面支撑的中小盘股或面临边缘化风险。

综上,2025年上半年港股市场的亮眼表现,既展现了内地与全球资本对中国资产的重新定价,也揭示了港股作为连接中外资本市场的重要桥梁作用。展望下半年,市场将在多重力量的博弈中寻找新的平衡点。投资者需要以更精细化的视角,在"高股息为盾、硬科技为矛"的配置框架下,把握港股市场的结构性机会。

值得期待的是,随着互联互通机制的持续深化和港股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2025年有望成为港股市场实现"质变"的关键一年——不仅是估值的修复,更是市场生态和定价体系的重构。在这个过程中,那些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能够穿越周期的优质企业,将继续获得资金的长期青睐。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