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香港业务,欧莱雅香港裁200人

蓝鲸财经
Jul 14

作者/化妆品那些事 尹莹

欧莱雅香港真的裁员了。

近日,小红书有人爆料称“欧莱雅香港分部计划裁员90%”,不过欧莱雅很快对此否认。

7月8日,香港多家媒体再度报道,“欧莱雅集团香港分部将与中国内地分部合并,预计裁员超200人,部分员工需调往广州工作”。有匿名员工透露,早在6月27日公司就已开始通知,裁员规模超过200人,9月底前全部离职,仅保留少量人员维持运作。还有网友感叹,“工厂主管级别以上都快轮两轮了”。

这一次,欧莱雅官方对行业媒体回复称“数字不实”,但并未否认裁员事实,至此,欧莱雅香港裁员大概率成定局。

欧莱雅为何会集中调整香港业务?裁员背后,到底是市场“唱衰”,还是集团在进行一次战略“升级”?

欧莱雅裁员的背后

若将时间线拉长,欧莱雅对香港分部的调整早有伏笔。

早在2020年疫情期间,欧莱雅就曾传出在香港分部进行过大规模裁员,涉及品牌部门约60名员工。公司当时表示,消费者已从实体店转向线上,部分职位“不再是未来发展的一部分”。

去年12月,欧莱雅大众化妆品部门传出陆续裁员;今年4月,新华网报道称,欧莱雅中国旅游零售部门正计划裁员,且该部门裁员比例或高达50%;尽管今年7月初的“裁员90%”传闻被否认,但集团同时承认“正评估香港分部与内地业务的协同空间”。

欧莱雅财报数据显示,近5年其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均呈现上涨趋势,但从2022年开始,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增速出现明显放缓,到2024年欧莱雅净利率增速同比下降0.2%。分区域看,2024年包括中国在内的欧莱雅集团北亚区营收同比下滑3.2%,是唯一出现负增长的地区。中国市场营收也出现个位数下滑,这是欧莱雅中国业绩近1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欧莱雅已在中国内地市场进行多番调整,包括启用苏州智能运营中心、搭建南通高档化妆品智能运营中心、关闭旗下彩妆品牌NYXPROMAKEUP的天猫海外旗舰店和美即线上旗舰店等。

一系列改革之下,欧莱雅中国的市场表现依旧未达预期。根据财报,欧莱雅2025Q1的销售额为117.3亿欧元,实现了4.4%的同比增幅。北亚区营收同比增长 6.9%,但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日本和韩国市场,中国市场的业绩与去年基本持平。

在这种情况下,欧莱雅选择裁员降本,提高效率。

首先,近年来中国内地在数字和电商领域展现出强劲实力,“双十一”期间欧莱雅在天猫美妆品类霸榜,近三年天猫“618”期间欧莱雅均取得美容护肤品牌榜TOP5的亮眼成绩。虽然国内电商渠道拉动了整体销量,但也推高了品牌的履约成本、促销投入和平台佣金等流程费用。尤其是在目前流量价格呈几何倍数增长的驱使下,为了在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维持利润率,欧莱雅就必须对大中华区整体运营模式进行优化和整合。

其次,香港本地的人力、租金及营运能力成本普遍较高,导致维持分部独立运用的单位成本远高于内地。正如网友提到的“欧莱雅砍掉人均成本4万港币的香港团队,转用广州1.5万的内地员工”。对于跨国企业来说,这些成本直接拖累了区域利润表现,也削弱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欧莱雅通过大规模裁员和调岗、合并香港与内地团队、核心决策与运营职能北移广州等举措来释放协同效应,降低重复支出。

再者,当数字化成为核心增长引擎,香港团队的比较优势却在传统零售领域,但过去消费者“赴港买化妆品”的价格优势正在削弱。如今内地电商平台的流量优势、免税店的设立等,减少了对香港零售渠道的依赖,这种能力的错位导致欧莱雅香港分部难以贡献集团需要的增长动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保留庞大且独立的香港团队已失去其必要性。

欧莱雅通过此次裁员与整合,实质上是在对整个大中华区业务进行提效重组,既是应对利润压力的被动选择,也是提升运营效率的主动调整。

美妆企业纷纷调整业务

美妆巨头裁员早已不是新鲜事。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就至少有10家美妆企业陆续传出裁员信息。

就在本周,陶氏宣布其董事会已批准关闭三个欧洲上游资产,以应对该地区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并提升盈利能力,此次关停行动将影响约800个陶氏岗位。上月,宝洁宣布将开启为期两年的重组计划,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减约7000名员工。

联合利华在2025Q1裁减了约6000个职位,作为其全球重组计划的一部分。今年2月,雅诗兰黛宣布预计裁员5800至7000人,旨在提升运营效率并优化业务结构。此外,今年上半年资生堂上美集团、科蒂等企业均发布裁员计划。

美妆企业的裁员理由均指向同一方向:恢复利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一方面,企业通过裁撤非核心支持部门实现人员结构升级。上美集团直接裁减法务、客服等传统支持部门,凸显企业将资源向研发和市场等核心部门倾斜。同样地,联合利华的办公室岗位、宝洁的非制造业和企业职能部门的裁减也是收缩非核心职能部门,以此实现人员结构优化调整,显示出头部企业普遍进行冗余人员的削减以实现人员结构调整。

另一方面,裁员规模与战略激进程度也有关。雅诗兰黛、宝洁、联合利华等集团级企业动辄数千数人的裁员,与战略重组和业务模块简化等目标强关联,企业旨在短期内完成组织架构的重建。

同时,企业仍关注生产端价值。露华浓、陶氏化学对工厂部门进行裁减,目的伴随着对工人的调整和再培训,说明企业仍重视生产环节的核心价值,裁员更多是为了适配智能化生产升级后的人力需求。同时裁减冗余的制造工厂降低成本,优化盈利能力。

从区域来看,美妆行业裁员从中国市场到欧洲等全球多个市场,美妆行业裁员潮已成为全球性的行业共性问题。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通胀压力、消费信心不足等因素导致美妆市场增长放缓,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欧洲市场,均面临终端需求疲软的问题,因此企业为应对需求收缩,选择对非优势区域的冗余产能和人员进行优化。

美妆裁员潮表面是经济下行期的成本控制,实则是行业进行资源整合,效率优化的深层转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必须通过做减法来换取新的增量,砍掉冗余组织层级、剥离低效业务线,将资源押注在真正的增长引擎上。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