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科学报
“不正常,非常不正常,太不正常了。”
在和《中国科学报》记者谈论起Meta(前身为Facebook)给前苹果公司人工智能团队负责人庞若鸣(Ruoming Pang)开出的2亿美元天价薪酬包时,国内某大厂资深算法专家牛超(化名)连用3个“不正常”来表达这个数字“简直匪夷所思”。
“2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超过14亿元,这对于打工人而言意味着什么?”牛超掰着手指头跟记者算了起来:即便是百万年薪,也要工作1400年才能赚到这个数字。也就是说,维持年薪百万的薪资待遇千年不变,需要从唐太宗继位那年开始,才能在今年赚到这个数字。
记者了解到,马克·扎克伯格最近正在为其野心勃勃的“超级智能实验室”计划四处挖人。这些顶尖人才来自OpenAI、谷歌、苹果和一些势头正盛的创业公司,因此扎克伯格不惜开出上亿美元的薪酬包。有网友调侃:“小扎不去代言个锄头品牌可惜了”“挖人没有任何技巧,就是砸钱”。
?
年薪为“数千万美元”,2亿美元是薪酬包
需要指出的是,Meta给庞若鸣开出的2亿美元并不是年薪,而是一揽子的薪酬包。
最早报道该消息的媒体是彭博社。当地时间7月7日,彭博社在题为《苹果顶尖AI模型高管被Meta挖角》(Apple Loses Top AI Models Executive to Meta's Hiring Spree)的报道中写道:“为了争取到庞若鸣,Meta向其提供了每年数千万美元的薪酬包。”
消息来源为“相关知情人士”,由于涉及未公开的人事变动及薪酬细节,这些知情人士要求匿名。但该文指出,Meta已确认“正在聘用庞若鸣”。
随后,当地时间7月10日,彭博社再发一则新闻,题目直接点名Meta挖角庞若鸣:《Meta以超2亿美元薪酬挖走苹果公司的庞若鸣》(Meta Poached Apple’s Pang With Pay Package Over $200 Million),并在文中强调Meta高达2亿美元的报价为“多年期薪酬包”。
文章还指出,这份薪酬包由基本工资、签约奖金和Meta股票构成,其中股票是薪酬包中占比最大的部分。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这类薪酬包中的大部分金额与绩效目标挂钩,且需在多年服务期内逐步解锁(一说是至少4年)。这意味着,如果员工提前离职或Meta公司股票表现不佳,将无法全额获得这部分薪酬。
不过,对于相关薪酬待遇等信息,苹果、Meta以及庞若鸣本人等相关方均未有进一步置评或回应。
挖人是Meta大手笔下注AI的开始。7月1日,扎克伯格发出一封长达2000多字的内部邮件,宣称对Meta公司的AI团队进行重组,以更专注于“超级智能”,并宣布“超级智能实验室”(Meta Superintelligence?Labs)正式成立。超级智能实验室将挑战那些能与人类完成任务能力持平甚至超越人类的AI技术。
随后Meta还宣布,今年将在与AI相关的工作上投入数百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资金将用于数据中心和芯片等基础设施。
庞若鸣,何许人也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一位从事AI大模型研究的副研究员这样评价Meta开出的天价薪酬:“超出认知,很难理解”。不过他对庞若鸣也略知一二:“(庞若鸣是)既懂infra(算力构建)又懂算法,既懂科研又懂产品的人。”
公开信息显示,庞若鸣1995年从上海市向明中学毕业后,被免试保送至上海交通大学“教改联读班”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998年以“优异生”身份本科毕业后,庞若鸣赴美深造,先后获得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硕士学位(2000年)和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2006年)。
博士毕业后,庞若鸣加入谷歌公司,开启了他在谷歌长达15年的职业生涯。信息显示,他是谷歌多个重要工程项目的直接负责人和重要贡献者。2021年,庞若鸣加盟苹果公司,并快速升任苹果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领导约100名工程师推进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的研发。
庞若鸣的学术成就同样傲人。他在谷歌学术上的个人页面显示,截至2025年其已发表超过100篇有影响力的论文,个人被引量超过46000次,自2020年以来其H-index为47,i10-index为77。
其中,他在语音合成领域的工作成果——Tacotron 2系统,是目前谷歌语音助手等产品的核心技术支撑;他主导开发的Babelfish/Lingvo框架,为大规模深度学习模型的部署和优化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持。
苹果公司前首席科学家、谷歌Gemini模型开发主管曹亮亮(音译)高度评价庞若鸣是“难得一见的、极受大家尊敬和喜爱的工程师”。他说,庞若鸣是那种最优秀的机器学习专家,不仅精通机器学习算法,还对算力基础设施有着深入的了解。
如果将训练AI模型比作“炼丹”的话,庞若鸣堪称“既懂炼丹又懂烧炉”的顶尖专家。
“他拥有卓越的软件技能和机器学习知识,且非常谦逊且乐于助人,他在很多我不甚了解的领域帮助过许多人。每每阅读他写的代码,我常常忍不住暗自赞叹。”曹亮亮说,能够有机会与庞若鸣合作,“我深感荣幸”。
有意思的是,尽管庞若鸣被Meta重金砸中的消息满天飞,他本人还是一副“站好最后一班岗”的样子。他在X平台上最近的一条分享是在7月9日,分享他在苹果公司的团队关于“异构基础设施上的模块化大模型训练”的成果。而他置顶的一条帖子,则是6月10日他们团队推出新一代大模型的消息。
对AI的发展,庞若鸣有自己的态度:“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我一直在思考人类思维中哪些方面是机器难以轻易替代的。我认为答案之一是自由意志:那种并非出于必然,而仅仅是‘因为它存在’就去追求目标的欲望、决断与决心。”
该不该学习?硅谷没有“竞业限制”
《中国科学报》注意到,Meta近来仿佛发动挖人机器一般,在向庞若鸣下手的同一周,前OpenAI研究员李元志与前Anthropic工程师AntonBakhtin也被招入麾下。
有网友提出,硅谷难道没有“竞业限制”吗?
还真没有。在硅谷,“竞业限制协议”是不存在的。硅谷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少数几个不支持竞业禁止条款的州之一。根据加州《商业和职业法典》第16600章规定,“除本章规定外,任何限制个人从事合法职业、贸易或任何类型业务的合同均属无效”。这一规定自1872年延续至今。
而据加州2024年生效的新修正案,该州不仅将禁止几乎所有竞业禁止协议的现有判例法编入法典,还赋予员工起诉雇主施加或试图强制执行竞业禁止协议行为的权利,胜诉员工可收回合理的律师费和成本。
也正因此,Meta一周连挖三将,也被外媒调侃为“扎克伯格把招聘搞成了周更热剧,而OpenAI只能在推特发祝福”。
牛超对记者表示,加州对竞业限制的禁止,本质上是将人才流动置于企业短期利益之上,通过法律设计构建出“创新公地”。这种模式虽存在商业秘密保护的争议,却成就了硅谷“人才即财富”的生态。
不过,具体到庞若鸣等人在Meta的前景,牛超调侃道,庞若鸣们还是“单纯了”。
“想一想,如果他们没签Meta的入职合同,而是三五个人组个创业公司,搞出来几个Demo,好好包装一下卖给扎克伯格、黄仁勋、马斯克这些不差钱、不差股票的大佬,收入可比死工资高多了!”牛超说,“如今他们拿着这么高的收入,被全球盯着,不知道他们入职后会不会如坐针毡。”
参考文献信息: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videos/2025-07-08/apple-loses-top-ai-models-exec-to-meta-s-hiring-spree-video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07-09/meta-poached-apple-s-pang-with-pay-package-over-200-million
https://mp.weixin.qq.com/s/SD_z-IiyiHj4aBfp67pcQw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