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方正富邦基金/供图
证券时报记者 赵梦桥
在全球人工智能浪潮奔涌的当下,其催生的产业机遇正加速显现。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多家科技公司正迅速迭代“人形机器人”产品。
“2025年,我们极有可能见证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的到来。”方正富邦基金基金经理李朝昱认为,人形机器人已经处在从0到1的过程,且在应用端,工业制造、医疗、物流、消费等领域将为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行业“未来是星辰大海,蕴含着无尽的机会和惊喜”。
双轮驱动
硬科技赛道掘金
李朝昱在长达10年以上的证券从业经验以及4年的投资经验中,逐渐打磨出一套成熟且独特的投资逻辑与框架。他认为,投资的关键在于寻找具备“长期成长性+好的商业模式”的优质公司。
长期成长性方面,李朝昱首先会研究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阶段,判断是处于朝气蓬勃的朝阳期,还是步入增长乏力的夕阳期。其次,行业未来的长期发展空间至关重要,是局限于几十亿元规模的小众市场,还是有望拓展至千亿元甚至万亿元级别,这直接决定了投资的潜在回报。
他指出,行业在未来3至5年,乃至10年的复合增速,是衡量其是否符合投资标准的关键指标。例如,对于那些复合增速低于预期的行业,即便当前看似稳定,也可能难以满足他对长期增长的追求。
除成长性外,李朝昱更看重公司核心竞争力,他强调:“技术壁垒是否难以复制是关键——拥有核心技术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抵御对手冲击。更重要的是,企业产品需具备超越行业的增长潜力,龙头企业往往凭借品牌、技术、成本优势,逐步提升份额,实现高于行业均速的增长。”
谈及商业模式,他重点关注财务可持续性:“毛利率、净利率、研发投入等是衡量商业模式健康度的核心指标,需长期稳定,体现盈利与创新的平衡。此外,经营质量(ROIC、资产属性、上下游话语权、应收账款、现金流等)同样关键——良好的经营质量意味着高效资本运用、稳健财务及抗风险能力,能支撑长期股东回报。”
人形机器人
开启量产元年
在投资框架指引下,2024年四季度时,李朝昱从众多行业中筛选出了机器人板块并大胆重仓。以他管理的方正富邦信泓混合基金为例,在2024年末,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清一色为人形机器人概念。在基金净值跟着板块走出凌厉涨幅后,今年一季度,李朝昱基于估值和基本面变化又一次调整持仓,在机器人板块内再度“掘金”,使得基金在市场震荡调整中依旧表现出明显的阿尔法收益。
自2022年特斯拉发布首代Optimus起,李朝昱便敏锐捕捉行业机遇,通过深度调研与持续跟踪建立前瞻研判。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10.17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1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56%;同期销量从1.19万台增至60.57万台。中国市场前景也很广阔,2030年规模预计达380亿元,销量跃升至27.12万台,占全球份额44.77%。这一庞大市场空间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李朝昱分析,从应用场景来看,短期内工业制造领域将成为人形机器人应用的主战场。汽车制造和3C电子等细分行业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尤为迫切。
例如在汽车产业智能化升级中,人形机器人可高效完成零部件装配、焊接、检测等复杂工序,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人力成本。瑞银证券预测,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保有量将突破200万台,工业场景(含汽车制造)占比达63%。
“从中长期来看,医疗、物流、C端消费等领域将为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医疗领域,机器人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在物流领域,能够实现仓储货物的高效搬运和分拣,提升物流效率;在消费领域,可为家庭提供陪伴、教育等服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李朝昱说。
谈及量产前景,他直言2025年或迎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特斯拉2024年展示的新一代Optimus已完成度高,具备部分工业场景落地能力,这一进展为行业注入信心,标志着人形机器人正从概念迈向现实。
全产业链突围
中国打造机器人产业高地
那么,哪些国家将受益于人形机器人的跨越式发展?李朝昱指出,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里具备显著的比较优势,尤其是在核心零部件环节,我国企业取得了显著突破,个股投资机遇也随之涌现。
首先,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完整闭环,同时拥有最完善的物流网络配套和充足的能源供应。
其次,在政策与资本多年协同支持之下,中国已经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多个特色鲜明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最后,中国在过去20年培养了大量的高端技术人才,工程师红利明显。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从人力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业的转型。因此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短期内难以被撼动,人形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势必会为供应链上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李朝昱以减速器为例,国内企业在谐波减速器等关键技术上持续突破,逐步打破国外垄断,本土化率显著提升;传感器领域,力传感器、视觉传感器等产品性能加速迭代,适配复杂环境的能力持续增强;控制器作为机器人“小脑”,在运动控制算法、智能化控制等维度快速追赶,与国际差距不断缩小。这些技术突破为机器人产业夯实基础,推动本土企业在产业链中占据关键位置,形成显著投资价值。
人形机器人本体制造环节汇聚了宇树、智元、优必选等兼具实力与创新能力的企业,凭借丰富经验满足工业、服务、特种机器人等多元需求。李朝昱指出,本体制造企业作为产业链的终端供给方,其产品质量直接决定下游应用效果。随着工业制造、医疗、物流等场景的加速渗透,具备技术积累与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将迎来发展机遇。
(转自:网易科技)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