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品略财经
最新财报显示,萨莉亚闷声赚麻了。那么,萨莉亚有没有秘密?更有意思的是,萨莉亚门徒越来越多,都想争抢做下一个“萨莉亚”,谁会是下一个“萨莉亚”?
01萨莉亚闷声赚麻了
谁也没想到,被不少消费者遗忘,甚至被认为有点“土”的连锁餐厅品牌萨莉亚上热搜了。
《新品略财经》关注到,7月11日,“萨莉亚前三财季净利创新高”话题曾一度冲上百度热搜财经榜,很快引发市场关注和热议。
据媒体报道,日本意式连锁餐厅萨莉亚近日发布的2025财年前三季度(2024年9月至2025年5月)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销售额为1883.39亿日元,同比增长15.4%,上年同期增速为23.6%;归母净利润为77.84亿日元,同比增超五成,上年同期增速超过九成;营业利润达到106.08亿日元,同比增长5.4%,上年同期增速超过1.8倍。
萨莉亚在财报期内的销售额、归母净利润和营业利润三大关键财务指标表现不错,特别是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超五成,可以说:萨莉亚闷声赚麻了。
据外媒报道,萨莉亚前三季度净利润数据超过此前市场预期的71亿日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萨莉亚的财报数据之所以表现亮眼,主要的“杀手锏”是靠着维持低价的战略取得成效,顾客数量增长了16%。
有媒体引述SMBC日兴证券的高级分析师皆川良造的观点报道称,由于价格相对便宜,人均点餐数量出现增加,这让萨莉亚的客单价也提高2%。
萨莉亚财报数据表现亮眼主要得益于其在日本市场的门店销售表现的强有力支撑。数据显示,萨莉亚日本国内门店销售增长18%。
当然,萨莉亚的财报数据也有不够美丽的一面。
财报显示,萨莉亚在亚洲市场(除日本市场以外),销售额达到630.58亿日元,同比增长10.5%。营业利润为77.99亿日元,同比下滑5.4%。萨莉亚解释原因为不断拓展新店,这说明萨莉亚在亚洲市场还在持续开新店。
《新品略财经》关注到,在东莞东南部临深的塘厦镇的天虹购物中心在去年就新开了一家萨莉亚。
洞察背后,虽然萨莉亚加速新开门店,但实际上一线消费市场也对萨莉亚的生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萨利亚曾表示继续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增加投资,还将投资3000万美元在广州新建工厂,目前已经开工建设,力争在2026年1月投产。萨利亚还计划未来把中国市场门店增加至1000家(目前约为500家)。
萨莉亚对2025财年业绩预期信心十足。在此次最新财报中,萨莉亚对2025财年(截至2025年8月)的全年业绩指引保持不变,预计销售额达2587亿日元,同比增长15.2%;归母净利润为103亿日元,同比增长26.4%。
在《新品略财经》看来,整体上看,萨莉亚最新财报数据,在当前国内餐饮行业猛打价格战和内卷的情况下,萨莉亚有如此的业绩表现,的确值得关注和研究。
那么,萨莉亚到底有没有秘密呢?
02萨莉亚没有秘密
不了解萨莉亚的人会以为它是一家来自意大利的西餐品牌,但萨莉亚却是一个日本人开的,起源于日本,主打意大利特色菜的平价西餐连锁餐饮品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个叫正垣泰彦的日本年轻人在学厨,他收获了一个美食感悟:美味=原材料。出师后的正垣泰彦一边上大学,一边创业,于1967年开了第一家萨莉亚,主打意大利菜。
萨莉亚刚开始走中高端路线,结果生意惨淡,无奈之下,开始试着各种办法延长营业时间,增加菜品,但生意还是没起色,实在没办法了就开始打折,结果折扣力度越大,门口食客排队越长,生意就越好,萨莉亚从此走上了平价路线。
后来萨莉亚的菜单越来越丰富,菜式有70多种,再加上葡萄酒、鸡尾酒,差不多有100个种类。
萨莉亚如今在日本市场是仅次于麦当劳和星巴克的连锁餐厅品牌,门店早就超过了1000家,萨莉亚也因此有了一个别称:意大利沙县小吃。
2003年,萨莉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陆续在上海、广州、北京、深圳等城市开店,巅峰时期,萨莉亚以每年新开30~40家新店的速度狂飙。
今年6月,有媒体报道称,萨莉亚截至目前在中国内地市场已经拥有约500家门店,但其中广州市场拥有222家门店,萨莉亚广州门店数量占中国市场门店总数的一半。
萨莉亚这两年在中国市场继续新开门店,保持一定的节奏,长期看好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
尽管萨莉亚最新财报季期内,亚洲市场销售额增长了,但净利润却下滑了,有新开门店的原因,也有市场因素影响,但整体上现在的萨莉亚看起来既好像变了,但又好像没变。
萨莉亚看起来好像没变,现在消费者进入萨莉亚,萨莉亚的Logo、菜单以及口味等多方面都没有变化,就算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去,进店之后还是那么的熟悉,或者说是青春的回忆。
萨莉亚至今能继续开门店,保持盈利的关键主要靠关键一招,平价,说得更直白点就是走大众消费路线,便宜实惠,有性价比,便宜的有20元以下的,高的也不超过50元,虽然很多消费者认为萨莉亚有点“土”,但还是无法阻挡低价的诱惑。
正是因为萨莉亚走平价路线,让萨莉亚的消费者很多元化,特别是萨莉亚很深受年轻人、学生人群,以及刚步入社会的打工人的青睐,所以萨莉亚也被称为:学生和打工人的天堂。每到周末、节假日或者暑假,萨莉亚有不少学生年轻人的消费者,还有家长带着小孩去吃萨莉亚。
再从商业运营角度来看,萨莉亚是一个追求极致的商业狂魔,绝对是餐饮行业中值得研究和学习的标杆案例。
萨莉亚有着惊人的高毛利率。数据显示,萨莉亚自2020年至2023年,萨莉亚毛利率水平一直维持在62%左右,高的时能达到65%。
萨莉亚为什么能做到如此高的毛利率,以及最新财报反映出萨莉亚生意爆火呢。在《新品略财经》看来,萨莉亚的崛起和发展主要靠两个字:省、快。
萨莉亚一直很省,更可以用抠门一词来形容,门店不选黄金位置,店租便宜,在食材成本上也很省。
萨莉亚追求快,把效率追求到极致。比如,在节省人工及提升人员效率方面,萨莉亚为了节省5秒钟时间,服务员直接用手托着上菜,而不是用托盘。
萨莉亚一直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下功夫,建立了系统化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做到了极致。比如,萨莉亚在日本、澳大利亚开设农场和加工厂,一方面从上游原材料开始控制品质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在南北半球都设立加工厂,方便在不同季节稳定采购原材料并向不同国家餐厅供货。
更有意思的是,公开信息显示,萨莉亚一直走直营模式,没有加盟店,市场上甚至还出现了山寨萨莉亚,萨莉亚还曾出来打过假。
可见,萨莉亚其实没有秘密,要说有秘密就是三个关键词:便宜、省钱、高效。
所以,萨莉亚看起来有点“土”,但很亲民,就算市场无论怎么变化,萨莉亚还是那个萨莉亚。
03争抢做下一个“萨莉亚”
不少餐饮从业者们看到萨莉亚至今仍在开新店,盈利还不错时,其实平价大众餐饮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近些年来,市场上有多家餐饮品牌做起了萨莉亚门徒,都想成为下一个“萨利亚”,复制下一个萨莉亚“神话”。
要做下一个“萨利亚”,当然就是要做平价西餐生意,直接复制萨莉亚的低价策略和经营模式,去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整体上看,市场上目前有三个很有代表性的萨莉亚门徒。
第一个萨莉亚门徒,绝对想不到会是必胜客。
近些年来必胜客这家老牌西餐披萨品牌在中国市场想努力想讲出新故事,于2024年5月在广州开了首家“Pizza Hut Wow”店,主打低价策略,披萨最低19元,人均消费58元,被网友们调侃称为:萨莉亚平替。
第二个萨莉亚门徒是北京的西红柿休闲西餐,以番茄为主题元素,提供意面、烩面、披萨等20余款西餐主食,客单价在20元至40元。
第三个萨莉亚们度是深圳的帕吉塔以意大利面8.5元、披萨9元、香烤鸡排13元等超低价著称,人均消费约40元。该品牌通过精准定位工薪阶层,成为当地热门选择,目前已开设约9家门店。
这些萨莉亚门徒们和萨莉亚一样,共同瞄准的是背后规模庞大的平价西餐市场,在前些年大讲餐饮消费升级浪潮中,平价西餐市场其实一直在保持高速增长。
据中国餐饮研究院报告显示,2023年平价西餐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00亿元,年增长率达到18%。
平价西餐市场大概率近一两年还是在保持增长,我们从萨莉亚最新财报中其亚洲地区(除日本市场以外),主要是中国市场的门店销售数据保持增长就能看出来。
萨莉亚门徒当然和萨莉亚一样想瞄准更多的年轻人消费人群,毕竟在当前的消费环境下,现在的年轻人都追求性价比消费。
再从未来的市场发展空间来看,除了一二线城市外,如今平价西餐品牌正在加速市场下沉,触达更多下沉市场的消费场景。
平价西餐市场也还吸引了知名人物入场。比如,今年4月,王思聪推出了餐饮品牌“牛校长”,以29.9元的牛排套餐走红,瞄准年轻人和打工人。
《新品略财经》认为,萨莉亚看起来很简单,但要学起来并不容易。有观点认为,萨莉亚的成功主要是靠低价策略,这一点没错,但萨莉亚真正的竞争力还是背后的全球和本土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做到极致高效的经营效率,这一点却并不好学。
从现阶段来看,想做下一个“萨莉亚”的门徒不少,但要真正成为下一个“萨莉亚”的品牌还没出现。
不过,随着萨莉亚门徒越来越多,还会有更多萨莉亚门徒出现,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四不像”平价西餐品牌,到头来大概率难以成功。
尽管萨莉亚也不完美,但萨莉亚的经营及成长发展故事,还是值得餐饮行业从业者们细细研究。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