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了,蓝屏死机被一块“黑布”盖掉了

科技狐
Jul 13

Windows 操作系统无疑是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操作系统,虽然苹果的 Mac 系统也很优秀,然而 Windows 超过 70% 的市场占有率说明了一切。

但这也并不能说明 Windows 系统就是最稳定,最好用的。相反,Windows 系统有时候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导致系统崩溃或者卡顿,就很烦人!

总之,相比于苹果的 Mac 系统,Windows 系统的稳定性确实不咋地。但你非要是问老狐 Windows 系统中最让人抓狂的问题那绝对是蓝屏!相信每个用过 Windows 的人对蓝屏都不陌生。

因为相比其它系统错误,蓝屏会直接导致系统重启,而且突发性极强,用户根本没时间保存正在操作的文件。所以大家都不待见蓝屏这个熟悉的老面孔。甚至有人说每次看到系统蓝屏那一瞬间仿佛心脏骤停。

老狐自己也试过因为电脑蓝屏导致一晚上的 PPT 白写了,那感觉,你们懂的。但现在,关于蓝屏这事儿可能出现了转机。

好消息:已有 40 年历史的蓝屏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坏消息:蓝屏变黑屏了,死机重启都还在,一个不少!

其实微软最近做了个特别无聊的决定:在最新内测版本的 Windows 11 24H2 版本中微软对蓝屏界面做了大幅简化。

这是大家熟悉的蓝屏界面:

而最新的黑屏界面长这样:

没错,蓝屏消失了,变成黑屏了,Windows 11 蓝屏标志性的:(”表情与二维码消失了,对于错误信息的提示也更加简短。

好嘛,问题是一个都没解决,只是把界面简化了,老狐只能说,不愧是微软,真有你的,还顺便把 Windows 用户对蓝屏那仅有的一点记忆也给抹去了。

其实,自从 1985 年第一版 Windows 诞生以来,蓝屏就如影随形,虽然不受待见,但它一直客观存在着。

Windows 1.0 系统的蓝屏界面长这样的:

看着比较陌生,貌似和我们今天熟悉的蓝屏不太一样,事实上,那时候的 Windows 1.0 并非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系统,很多程序的运行还是依赖于 DOS 系统。

如果用户安装了错误的 DOS 版本,那么 Windows 1.0 系统就会出现这个蓝屏并且退回 DOS 系统。

应该说,这个时期的蓝屏还是给用户留了后路的:大不了退回 DOS 系统。这一蓝屏界面也被沿用到了 Windows 2.0 中。

到了 Windows 3.X 的版本中,微软对蓝屏界面稍作修改,触发条件也发生了变化:当运行的程序卡死,并且用户按下 Ctrl + Alt + Del 组合键时就会出现这个蓝屏界面:

Ctrl + Alt + Del 这个操作被沿用至今,但彼时的蓝屏依旧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用今天的视角来看,Ctrl + Alt + Del 能解决的问题那都是小菜一碟。

蓝屏真正被微软用于指示系统错误是在 1993 年发布的 Windows NT3.1 中,主要是提示用户一些比较关键的系统错误。界面大概是这样的:

而被大伙熟悉的真正意义上的蓝屏其实是从 Window 95 和 Windows 98 开始的,这时候的蓝屏代表着极其严重的系统错误,直导致电脑崩溃重启!这个蓝屏界面大家就很熟悉了吧:

当年老狐在读小学那会儿它可是学校机房的常客,熟悉 Windows 98 蓝屏的小伙伴可以在评论区冒个泡。

印象中,许多人对于 Windows 系统不稳定,容易死机的这个刻板印象也是从 Windows 98 这一代的蓝屏开始的。

讲真的,Windows 98 的稳定性确实是一坨,蓝屏死机说是家常便饭也不为过。

老狐真没有在尬黑 Window 98 系统,毕竟 Window 98 的蓝屏可是上演过名场面的!在自己发布会上的现场演示环节 Windows 98 系统在众目睽睽之下蓝屏了!

这经典的名场面可能很多人都还记得吧:

再往后,就来到了史上最强钉子户:Windows XP。也许直到今天某些机关单位或者政企重要部门的电脑里依旧运行着 Windows XP系统,客观的来说,Windows XP 在引入了新的内核之后,稳定性比之前的 Windows 9.X 系统确实好了不少,蓝屏的次数也少了很多。

但是绝不是说 Windows XP 就不会蓝屏了,只是微软再次优化了蓝屏界面。除了提示系统错误之外,Windows XP 的蓝屏界面还会给出详细的错误代码和,还会显示抓取 dump 等相关的技术信息。

后续 Windows Vista 和 Windows 7 的蓝屏界面也大致如此,老狐觉得,对于懂电脑技术和专业的开发人员而言,这一时期的蓝屏提示是最友好的。虽说界面略显凌乱复杂,但很好的一点在于微软提供了详细的错误代码的 dump 信息,这极大地方便了专业用户和开发者快速定位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很明显,相比于界面的美观,彼时的微软更希望帮助用户解决系统的严重 Bug。

到了 Windows 8 的时代,微软对系统界面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蓝屏界面也不例外,它变成了这样:

我们熟知的:( 悲伤表情就是在 Windows 8 的蓝屏界面中被引入的。不得不说,微软是懂用户的,:( 悲伤表情的引入一方面让冷冰冰的蓝屏界面不再那么瘆人,另一方面,也为用户提供了一丢丢的情绪价值,至少,那种心脏骤停的感觉是少了几分。

但是 Windows 8 是公认的比较失败的系统,就拿这个蓝屏界面来说,它虽然显得更有温度,但相比于 Windows XP 的蓝屏界面,dump 信息不再蓝屏界面提供,好在错误代码得到保留,并且由 Windows XP 时代的一大串字符改为了相对更容易读懂的英文信息。

Windows 10 发布之后,微软又对蓝屏界面进行了小修小补,还与时俱进的加入了二维码!要想了解蓝屏的具体原因?麻烦你扫码!这看似是个不错的想法,既保证了蓝屏界面不至于太“吓人”又能让用户了解更多的详细信息。

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啪啪打脸,以老狐自己使用 Windows 10 和 11 的经验来看:往往是电脑蓝屏之后的 5 秒钟就自动重启了,大多数人根本来不及掏出手机扫码!有时候甚至连最基本的错误代码都来不及看清楚!要知道,在 Windows 9.X 的年代,蓝屏之后的重启是需要用户按键确认的。用户有大把时间来看清楚具体的错误信息。从这一点来说,微软真的是在开倒车,典型的为了美观,牺牲功能与实用性。

然后就到了这次的蓝屏变黑屏!对于这个微软这个操作,老狐表示完全看不懂,更无力吐槽。如果说在此之前,Windows 11 的蓝屏界面好歹还有个二维码给你扫,无非就是要用户拼手速罢了,这样还能勉强接受的话,那么此次微软蓝屏变黑屏则是把这最后一条路也亲手给堵死了。

从最新的黑屏界面来看,微软只会告诉你电脑出现了严重问题,需要重启。

至于更详细的错误信息,直接消失了,连二维码也不给扫了!也许在微软看来,大多数 Windows 用户根本就是小白,根本不需要知道系统崩溃的具体原因。对于这一点,老狐表示完全无法接受!

因为老狐自己就曾多次利用蓝屏的错误代码以及相关的详细信息解决了蓝屏问题。但是,如果今后的黑屏界面不再提供详细信息,或许每当电脑频繁出现蓝屏……不对,应该是黑屏时,用户根本无法定位和解决问题,也就只剩下彻底重装系统一条路了……

更为关键的是微软这种做法摆明了是治标不治本,蓝屏死机和严重系统错误导致系统崩溃的问题依旧还在,只不过是裹上了一层更加华丽的外衣而已。

老狐觉得微软这波操作颇有点掩耳盗铃的意味了,反正用户看不见具体问题了,那就约等于没问题了对吧?还是说,脚痛医脚,头痛医头,医不好干脆直接砍头?

好吧,容老狐冷静一下,显然,几乎每位用户对于 Windows 的蓝屏问题都深恶痛绝,毕竟有多少人因为蓝屏,一晚上 PPT 白做了,即将完成的工程没来得及保存!这里面的痛相信不少人都有切身体会。

而蓝屏的本质是严重的系统错误导致的电脑瞬间崩溃,这里当然不排除有可能是硬件的原因,但是 Windows 的屎山代码恐怕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微软现在倒好,不想着铲除这些屎山代码,从根源上解决蓝屏问题,反而是在蓝屏界面上耍花招。老狐真的表示很无语……

其实,从 Windows XP 开始,微软就刻意的在简化蓝屏界面,试图讨好用户,但其功能性以及实用性却是在不断的缩水,直到这次蓝屏变黑屏一刀切,不让用户了解具体原因了,这种自欺欺人的把戏显得如此的拙劣。

在 Windows 蓝屏这个问题上,微软还真是一条道走到黑。

问题依旧在那里,它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因为微软从蓝屏改成黑屏就得到解决,最后,求求微软做个人吧…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