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递运指南
极兔速递上央视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总台记者来到巴西境内物流配送最偏远的州之一罗赖马州,聚焦巴西快递公司如何克服亚马孙雨林的重重障碍,将包裹送到罗赖马州偏远地区用户手中,让他们也能享受快递业发展带来的食品、药品和生活用品等基本必需品的获取便利,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与就业机会增长。
央视记者跟拍的,就是极兔速递。
近两年,国内快递行业深陷“内卷”泥沼,价格战硝烟弥漫,各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纷纷打起价格牌,单票收入不断下滑。在这场低价混战中,极兔却另辟蹊径,适时调整了市场策略,不再猛追国内快递同行的脚步,而是将目标投向了海外市场。
2025年7月8日,极兔速递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数据,便是有力的见证。
一、极兔东南亚强势领跑
根据极兔发布的第二季度经营数据,截至6月30日,包裹总量为73.91亿件,同比增长23.5%。其中东南亚、中国、新市场包裹量为16.88亿件、56.14亿件、0.89亿件,分别同比增长65.9%、14.7%、23.7%。
东南亚市场增速远远高于中国市场,包括2025年前半年,东南亚同比增长57.9%,中国同比增长20%,新市场同比增长21.7%。
极兔速度在东南亚的强势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持续深化与区内主流电商平台、本⼟品牌及各⾏业客户的战略合作。尤其是第二季度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以及TikTok、Shein及TEMU等新客户带来的强劲增长。
这一增长态势更深层的支撑,在于东南亚电商的蓬勃发展。谷歌、淡马锡发布的《2024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预计,2024年东南亚电商市场规模约为1590亿美元,2025年约为1860亿美元。
2024年东南亚电商市场的渗透率只有12.8%,但随着东南亚互联网渗透率的快速提升,未来东南亚的电商渗透增长空间明显。对于快递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片增量蓝海,为其业务扩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极兔,及时地抓住了这一机遇。
面对东南亚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极兔持续加大在当地的物流投入。截至2025年6月30日,东南亚网点数量增至19200个,与2024年相比新增100个,转运中心为239个,这些密集布局的物流节点,强化了末端服务的触达能力,提升了转运效率,为业务的增长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
另外,极兔速递发家于东南亚,与中国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对东南亚市场更熟悉;与当地本土公司相比,极兔团队在中国这个全球竞争最激烈、业态最丰富的物流市场中历练出的实战经验,则成为了其独特的竞争力。
这种兼具本土洞察与国际视野的双重优势,让极兔在东南亚市场的角逐中,既能快速融入当地生态,又能凭借成熟的运营体系实现高效扩张。
那么对于中国市场呢?
二、野蛮生长后遗症,极兔中国阵痛
相较于高速增长的东南亚市场(65.9%),第二季度,极兔在中国的增速较缓,仅为14.7%,极兔在中国的网点数量也远低于东南亚网点数量,与2024年相比,甚至减少了300个,干线车辆数量同步减少600辆。
极兔似乎放弃了在中国市场的穷追猛打,对此,极兔表示在中国市场坚持长期、健康的发展方针,启用了一系列精细化管理举措,推动业务规模稳健增长,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为什么极兔不穷追猛打,不野蛮生长了呢?
极兔速递创立于2015年,2020年正式杀入中国市场,仅五年的时间便打开中国市场,跻身中国快递行业前列,成为行业黑马。不过这耀眼战绩的背后,隐藏着极兔不可磨灭的伤痕。
极兔进入中国市场之初的成功来源于超低价策略,这种以价换量的打法,为极兔快速打开市场的同时,也让极兔深陷低端市场以及价格战的泥沼之中。2024年,极兔的单票收入为0.32美元,扣去成本0.30美元,利润仅为0.02美元(折合成人民币约为0.14元)。
这样微乎其微的利润空间,短期内,带来了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帮助品牌完成初步的市场渗透;长期来看,持续的低价竞争不仅严重挤压利润空间,让极兔难以在服务与品牌形象上与京东物流、顺丰等高端玩家抗衡,极度影响消费者的服务体验。
打开黑猫投诉平台,输入“极兔”关键词,相关的投诉多达五万多条,投诉内容包括服务态度不好、收不到快递、快递破损、不派送等。
同样,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输入“极兔”,几乎全是差评。例如,一网友发帖,6月29日就已经在路上的快递,7月3日开始不更新物流信息,7月4日联系客服后,7月5日回复称让其退货,其态度恶劣。
恶劣服务态度的背后,藏着极兔工作人员的困境,据离职的极兔客服爆料,客服岗位规矩多,罚款严重,这种以罚代管的模式,让客服人员处于高压、崩溃的工作状态,最终形成员工抱怨加剧-服务质量下滑-客户不满意的恶性循环之中。
此外,极兔的成长轨迹与拼多多绑定较深,甚至可以说,是被拼多多催熟的快递公司,这种高度集中的客户结构,让极兔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庞大的业务量,同时使极兔抗风险能力较薄弱。
当然,极兔也尝试开辟多元化新渠道,比如与玩具之都广东澄海的玩具产业进行合作,但增长动能仍显不足。相比之下,通达系、顺丰、京东与国内多平台绑定,同时利用自身强大的供应链,又深耕企业客户,形成了更均衡的、多条腿走路的业务结构。
极兔的未来在哪呢?
锚定在“出海”与“中国深耕”的动态平衡中。面对国内的白热化竞争,从规模扩张转向服务提质、成本优化。与此同时,增量海外蓝海市场。
这“两条腿走路”的途径,既是应对国内内卷的无奈之举,也是全球化布局的主动选择,但最终发展如何,则需要时间的检验。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