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罗辑 北京报道
7月16日,A股迎来年内最大IPO、一家重量级新能源企业挂牌上市。在此之前,中船双瑞(洛阳) 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淮南万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则同日撤回首发上市申请。A股IPO情况再度受到市场关注。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16日,今年年内终止IPO的企业数量合计78家,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超七成。同时,今年以来首发上市的企业数量和合计募资规模同比双升。此外,沪深北三大交易所今年以来获受理的IPO数量较去年同期出现了数倍增长。
多位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的机构人士提到,上述变化反映出A股IPO市场总体呈现回暖态势。摩根士丹利证券总经理钱菁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包容性持续显现,市场韧性也经受住了考验。展望未来,A 股市场将持续作为境内核心的直接融资平台,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赋能中国新兴科技产业方面扮演更为关键的角色。”
IPO终止数量同比下滑超七成
A股IPO市场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Wind数据显示,按上市日计算,今年以来合计55家企业顺利首发上市,合计募资595.04亿元,无论是数量还是募资规模,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上行。截至7月16日,三大交易所今年以来获受理的IPO共有180家,较去年同期的39家增长361%。其中,仅6月份,合计有152单IPO获受理,远超去年同期的74家。此外,截至7月16日,今年年内78家IPO企业终止审核或终止注册程序,该数据较去年同期的308家大幅下滑约74.68%。
这一变化备受市场关注。
国金证券投行相关人士提到:“短期来看,自‘827’新政(即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发布《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至今已近两年,这期间IPO排队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同时新增受理数量也同步下降,IPO‘堰塞湖’现象大幅缓解,为今年IPO受理腾出了空间。在此期间,各家券商也积累了不少优质项目待申报,在在审项目‘存货’数量有限的背景下,今年出现的IPO受理增长,属于上述情况叠加导致的结构性回暖。”
进一步来看,Wind数据显示,今年新增受理的180家IPO项目中,有116家来自北交所,占比达到64.44%。同时,根据安永提供的今年上半年IPO市场报告,2025年上半年,A股IPO筹资额以中小规模为主,北交所IPO平均筹资规模大幅上升。从行业来看,A股IPO数量和筹资额的前三分别是工业、科技和材料,这三大行业的合计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别占上半年A股IPO市场总量的86%和89%。其中,2025年上半年上市的IPO公司中,有三成左右的企业隶属于汽车行业上下游企业。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在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差异化定位的持续推进下,北交所是广大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首选。”国金证券上述投行人士提到。
安永大中华区审计服务市场联席主管合伙人汤哲辉也提到:“从行业分布来看,目前A股IPO申报企业主要聚焦战略领域。排队企业中不乏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项目,说明A股资本市场将更多体现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
此外,在A股IPO市场稳步结构性回暖的同时,今年港股IPO市场较为火热,上半年共完成43宗IPO,累计融资金额超千亿港元。钱菁看到的是A+H股双平台的升温,其中,“包括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A股上市公司赴港IPO融资,揭示出内地龙头企业在政策优化和监管协同的加持下,A+H双平台上市已成为助推其全球化战略的重要驱动力。”
持续助力科创领域
A股IPO市场的上述变化背后,预示着何种长期趋势?
国金证券上述投行人士提到,IPO市场将围绕三个方面展现出稳中有进的发展趋势。其中,从产业上看,资本市场对科创的支持持续加码、对消费行业限制正重新放开。
“现阶段,我国正遇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近两年国家陆续出台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政策,如‘科技16条’‘科创板8条’等,可以预见的是科技型企业,尤其是具有‘硬科技’的科创企业将会是资本市场大力支持的对象。”国金证券上述投行人士提到,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刺激内需的政策举措陆续推出,为消费行业企业逐步放开了上市融资限制,例如今年6月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一举打破了此前消费行业受“红黄灯”政策影响的上市限制。
其次,从市场板块上看,北交所目前上市公司数量相对沪深交易所来说仍较少,在国家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当下,创新型民营中小企业将会是北交所上市的中坚力量。
此外,从投融资动态平衡上看,近期二级市场逐步回暖,上证指数突破3500点关口,创业板指数、沪深300等主要指数也持续回升,在一、二级市场动态平衡机制下,该投行人士提到:“一级市场预计也将陆续迎来春天。”
汤哲辉进一步提到,2025年以来,以新“国九条”为核心的政策体系持续落地,优化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升了市场包容性和吸引力,体现资本市场对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的支持,要将有限资源优先配置到国家科技创新最需要的地方,持续加大对关键领域、重要区域和薄弱环节支持。随着改革政策的不断推进,一方面,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明显增强,A股市场行情稳步回升,市场活跃度提升,中长期资金入市,改善了市场资金结构;另一方面,IPO数量与融资规模同比增长,投资者参与度提高,为融资端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就发行节奏方面,汤哲辉判断,A股IPO将在市场承受能力范围内“有节奏”“新常态”化地发行。“随着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持续落地及经济基本面改善,预计资本市场将延续‘量增质优’的发展态势,IPO及再融资规模有望保持温和增长,市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投融资改革见成效
站在更宏观的角度,上述IPO市场的变化背后,还承载着资本市场整体性的投融资综合改革深化趋势。
钱菁提到,从融资端来看,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政策持续释放积极信号,其中,科创板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上市标准,以及科创板“1+6”新政的推出,都在引导资本向科技创新集聚,从而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为具有“硬科技”属性及“专精特新”的企业打开了关键的融资窗口。同时,在投资端,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持续优化制度环境,积极推动“长钱长投”,以及在科创板“1+6”新政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等。“这些举措对逐步推动IPO的‘新’常态化颇具意义——在企业质量过关的前提下,更具包容性的上市制度一定程度上向市场保证了稳定的、高质量的IPO供给,夯实资本市场之基。同时,通过优化投融资规则和制度环境,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
实际上,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提到,从整体上看,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已经取得了多维度的实质成果。
其中,一位私募人士提到:“不仅在融资端可以看到,科创类企业在资本市场整体占比的持续上行,在IPO市场有所变化的同时,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推进也正在加速落地。尤其在支持‘长钱长投’政策体系的构建方面,诸如险资入市、公募基金改革等正在推动行业深度变革。”
国金证券上述投行人士提到:“资本市场不断制度创新,精准服务科技创新,提升市场包容性。A股IPO标准不断优化,尤其是近期科创板重启第五套标准,并落地‘科创成长层’,兼顾了稳定预期与激励创新,走出了符合中国实践并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之路。同时,IPO与并购重组双轮驱动之势渐显,市场融资功能增强,市场活跃度明显增强。其次,中长期资金‘长钱长投’,正在逐渐改善市场结构。未来,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将进一步深化。”上述投行人士认为,A股市场未来的改革方向,将继续围绕服务科技创新、引入长期资金、强化监管、提升价值等目标展开,最终实现市场稳定、企业成长、投资者受益的共赢局面。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