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央行(RBA)上周突然宣布,自2026年7月起将全面禁止信用卡和借记卡附加费(surcharge),这无疑为澳洲消费者每年省下高达12亿澳元的刷卡成本,也算是在迟迟未降息的背景下的一点安慰。
刷卡附加费自2003年起被允许,但随着通胀飙升,这笔原本不起眼的费用成了“结账噩梦”。不过,在新规生效之前,你还得了解以下两点:
当前规则提醒:
- 附加费必须公平、反映真实成本。比如“一刀切地加2%”就是违规。
- 若不提供现金支付选项,则不得收附加费。这种费用应直接计入商品价格中。
然而,除了“明面上的”刷卡费,还有不少你没察觉的“隐形消费”,可能对你钱包的杀伤力更大:
节假日外出就餐的隐藏加价
去餐厅、咖啡馆、酒吧吃饭,如果碰上周日或公共假期,你可能会被收取额外的“节假日附加费”。虽然这是合法的,但必须提前明确告知顾客,比如门口或菜单上需醒目标注。
目前,这种附加费最高可达25%,意味着一个200澳元的家庭聚餐,可能得多掏50澳元!
在餐饮价格普遍上涨的大环境下,这种加价让人不禁重新考虑:“还值得在这些日子外出吗?”
海外消费,悄悄被抽水
无论是出国旅游刷卡,还是在家网上购买海外商品,你都可能被收取所谓的“外币交易费”。
虽然我们早在十几年前就注意到这类费用的存在,但如今跨境网购流行,它们的影响更大了。
虽然因“无现金交易”限制,在线交易时很少再加刷卡费,但你每刷100澳元,就可能有4澳元白白流走!
省钱建议:
- 选择免外币交易费的信用卡
- 或使用旅行货币卡(Travel Money Card),可以预存多种外币,通常汇率较优、ATM取现低费。
不过,旅行卡也有问题:一旦你多存或没花完外币,可能面临“取出难”或“双重汇率转换”的损失。
投资理财、养老金账户中的“隐形佣金”
早年被广泛诟病的“尾随佣金(trailing commission)”已被禁,但如今你仍可能通过其他方式被收“无感服务费”:
- 若有财务顾问介入,他们可能通过“资产比例收费”长期从你的账户中抽取费用
- 投资基金或养老金账户还会收取“管理费”——通常为1.5%
举例来说,10万澳元的养老金账户,每年就可能支出1500澳元作为管理费!
这笔费用本身并不一定“不合理”,关键是:
你真的得到了高于平均的回报吗?
此外,你的养老金还会扣除保险费用(如人寿、全残、收入保护等),这些费用虽然合理、成本低廉,但你是否清楚具体保额和覆盖范围?
作者提醒:
在澳洲金融系统中,“隐形费用”无处不在,尤其刷卡新规即将落地,商家很可能会把费用“重新隐藏”在价格里。
别再无意识地为你不需要的费用买单了。
Nicole Pedersen-McKinnon理财作家、《How to Get Mortgage-Free Like Me》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