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网易科技)
本文作者:高智谋
来源:硬AI
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之巅,OpenAI无疑是那个定义了时代的王者。
自2022年11月发布ChatGPT以来,这家曾经“安静的研究实验室”已然成为行业风向标,坐拥超过8亿用户,并以3000亿美元的惊人估值成为AI领头羊。
然而,在一片高歌猛进的公众印象之下,一份来自摩根大通(J.P. Morgan)的深度报告,却揭示了一个更为复杂甚至严峻的现实:
“脆弱的护城河”:技术快速迭代,模型商品化趋势不可避免
日前,摩根大通宣布覆盖非上市企业开辟研究新领域。作为这一新方向的首批成果,关于OpenAI的深度报告开篇便十分犀利——报告毫不客气地指出,OpenAI在前沿模型创新上构筑的护城河,正变得“日益脆弱”。
最有力的证据,来自于模型竞技场上的排名更迭。报告援引了基于用户偏好的模型性能基准LM Arena的数据:OpenAI曾引以为傲、一度登顶排行榜的GPT-4模型(发布于2023年3月),如今的排名仅在第95位。
与此同时,谷歌的Gemini 2.5 Pro模型凭借其成本效益,已在综合性能和编码能力的排行榜上取代了OpenAI的旗舰模型;中国DeepSeek-R1模型在更新后也重返用户排名榜前列。
技术快速迭代,使得任何“单一供应商都无法持续保持竞争优势”,也整个行业的趋势正不可避免地走向“商品化”,并转化为商业上残酷的价格战。
报告提及,为了更好地与谷歌更低成本、性能强大的Gemini 2.5 Pro模型竞争,OpenAI已将其o3模型的API价格大幅下调了80%。
这标志着,行业的竞争焦点已从单纯追求模型性能的“军备竞赛”,转向了对“性价比”(price-to-performance)的残酷比拼。对于严重依赖消费者订阅(占收入约75%)和API收费的OpenAI而言,这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升维求生”:从模型转向代理与硬件
报告指出,由于高昂的“推理成本”和不断被侵蚀的“模型定价能力”,仅仅依靠订阅和API的商业模式已难以为继,寻求更高维度的变现途径已成为“商业上的当务之急”。
面对模型竞争的激烈态势,OpenAI正在押注三大战略支柱,试图从一家“模型工厂”,加速进化为一个“智能代理生态系统”,构建更持久的竞争壁垒:
1. AI代理
7月17日发布的ChatGPT代理和5月16日发布的Codex标志着公司向AI代理领域的重大推进。
而报告认为,近期发布的、能够处理复杂任务的通用代理ChatGPT agent,以及云端软件工程代理Codex,或许只是仅仅是“冰山一角”。
值得一提的是,有媒体报道,OpenAI预计,未来五年内,AI Agents业务收入将从目前的约30亿美元增长到2029年的290亿美元,占总收入的近四分之一。CEO Sam Altman也曾明确表示:
与此同时,OpenAI正积极构建一个更多元、更具用户粘性的商业闭环。报告提到了几个关键动作:
2.硬件布局
5月21日,OpenAI宣布以65亿美元收购Jony Ive创立的硬件初创公司io Products,旨在实现其创始人Sam Altman所说的“改变人机交互方式”的愿景——一个他认为可能为OpenAI带来万亿美元市值的机会。
3. 收入多元化
除了订阅和API外,OpenAI正探索更多收入来源,包括:
显然,OpenAI的战略意图是,当模型本身不再是牢不可破的壁垒时,就通过无处不在的智能代理和软硬件结合的生态,将用户深度锁定在自己的体系内,从而建立起一道更可持续的商业护城河。
“隐秘的掣肘”:当公司结构成为发展“绊脚石”
如果说外部竞争是OpenAI面临的“明枪”,那么其独特的内部治理结构,则是报告揭示出的“暗箭”,且这支暗箭已然射出。
报告将焦点对准了OpenAI“非同寻常的组织结构”——一个由非营利组织最终控制营利实体的复杂设计。这一为确保公司使命不被商业利益压倒的结构,如今正成为公司发展的现实掣肘。
此前的CEO罢免风波便是例证,而对于Windsurf收购因微软获取Windsurf IP的问题而告吹,更是这一架构风险的进一步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公司结构”的风险,因另一项财务安排而被急剧放大。报告指出,在今年3月完成的高达400亿美元融资中,有200亿美元的到账,是以“公司在年底前完成对‘经济瀑布’(economic waterfall)的资本重组”为前提条件的。
“经济瀑布”是决定投资者回报顺序的复杂股权安排,其重组的核心,正是对现有治理结构的重大调整。
目前,OpenAI已宣布计划从“有限盈利公司”转型为结构更简单的“公益公司”(PBC),但需要董事会和主要投资者(尤其是持有少数经济权益的微软)的同意。
至此,一条致命的逻辑链条完全闭合:导致收购失败的内部治理结构,正是那笔200亿美元融资条款所要求改革的对象。解决这一内部矛盾,已不再是一个可供从容讨论的长期选项,而是一个有明确截止日期、并与公司数百亿美元现金流直接挂钩的、迫在眉睫的生存任务。
此外,AI人才争夺战日益激烈,据报道,高达1亿美元以上的薪酬方案正被提供给顶尖人才。尽管Altman反驳称"布道者战胜雇佣兵",但OpenAI近期人才流向Meta和谷歌都凸显了招募和留住顶尖AI人才的困难。
尾声:王座上的艰难革命
摩根大通的这份报告,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远比公众认知更为复杂和充满挑战的OpenAI。
它依然是AI时代的王者,手握无与伦比的品牌、庞大的用户基础和雄厚的资本。但它的王座之下,它正陷入一场艰难的双线作战。
在外部战线,技术“王座”的快速更迭和“商品化”浪潮的袭来,正无情地侵蚀其核心护城河,迫使其投入一场高风险的资本豪赌。
而在内部战线,其与生俱来的“结构原罪”——那个为理想主义而设计的治理结构,正与商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不仅引发了与关键盟友的裂痕,更直接威胁到公司的融资命脉和战略执行。
OpenAI的未来,可能不仅取决于它能否在AI代理和硬件等新战场再次引领创新,更取决于它能否在年底的最后期限前,成功拆解那颗由自己亲手埋下的“定时炸弹”。
这场王座上的革命,或许才刚刚开始。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