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提供包括资讯、报告、培训、咨询等在内的14项ESG服务,助力上市公司传播ESG理念,提升ESG可持续发展表现。点击查看【ESG评级中心服务手册】
2025年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于6月24-26日在天津举办,本届论坛以“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为主题,围绕“解读全球经济”“中国展望”“剧变中的产业”“投资人类与地球”“新能源与材料”这五大方向展开深入探讨。论坛期间,新浪财经对话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副主席华敬东。
华敬东表示,统一、可比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是全球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中国在这方面正发挥领导作用。ISSB准则披露可持续相关风险与机遇的财务信息,旨在通过鉴证确保可信度,满足资本市场对公开透明、可比信息的要求。目前全球已有35+1个司法管辖区采用或者以其他方式使用ISSB准则,进展远超预期。对于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欠发达国家,建议通过自然灾害债券等创新金融工具提供支持,这种债券相比传统保险具有快速理赔的优势。当前全球面临两大关键议题:人工智能发展和地缘政治局势,需要通过多边主义平台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以下为对话实录:
新浪财经:在上周举办的2025北京国际可持续大会上,您提到“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一个共识,那就是统一、可比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是全球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的基石”。怎么理解这句话?
华敬东:今年是我们举办北京国际可持续大会的第三年,就像越来越热的天气一样,我感受到国内可持续披露领域的发展势头一年比一年强劲。特别令人振奋的是,中国在这方面正发挥着领导作用。去年财政部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拉开了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建设的序幕。随后在今年4月发布了《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征求意见稿)》。
说到基石,其实道理很简单。要让资本市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几个关键要素:公开、透明、可比和降低成本。而支撑这四大要素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数据。这些数据必须具有全球可比性,必须赢得市场信任。与以往多数自愿性可持续披露标准不同,ISSB准则将与财务报表一起,共同构成财务报告,并且像传统财务报告一样需要经过审计和鉴证。这种鉴证机制本身就确保了数据的可信度,完美契合资本市场对公开、透明、可比和降低成本的要求。
可以设想,如果全球上市公司都能应用ISSB准则——而且是强制应用的话,那么全球资本在甄别投资机会时,就能轻松满足这四项条件。因此,我认为把ISSB准则定位为全球统一可持续披露的通用语言、作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这样的说法是完全成立的。
新浪财经: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ISSB框架构建自己的国别信披标准,进展喜人,为什么ISSB有能力做这件事?以目前的进展看,符合您当初的预期吗?
华敬东:发展速度确实远超我们的预期。ISSB在成立之初就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从G20到联合国,从世界银行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是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的认可。最关键的是来自全球投资者的反馈——面对当前可持续披露标准“字母汤”般的混乱局面,他们很难据此做出有效的资产配置决策。这种强烈的市场需求,正是我们将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设立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 Foundation)下的重要原因,使其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形成姊妹关系。
这意味着可持续披露正在经历根本性转变:从自愿到强制,从碎片化到统一化。就像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一样。ISSB的目标就是要在可持续披露领域实现同样的全球基准。特别令人惊喜的是,尽管我们成立仅三年半,发布首套准则才两年(包括一般披露要求和气候相关披露),但全球已有35+1个司法管辖区(实际上是35个独立管辖区加上欧盟27国)正在制定或已完成采用的路线图。这些地区代表着全球60%以上的GDP、40%的资本市场市值(若不计美国则达80%),以及超过一半的碳排放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财政部的领导下,中国制定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的进展非常迅速。这让我联想到中国加入WTO后经济腾飞的历史,随后中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同样功不可没,它消除了中国企业海外融资的障碍。现在,财政部正在协调九部委推进可持续披露标准的国际趋同,这不仅对中国意义重大,也对全球标准的推广产生了积极影响。
新浪财经:本周天津非常热,接近40度高温,这也使得更多人关注气候问题。上半年,新浪财经拜访了数个岛国的大使馆,他们都非常担心气候危机的影响,您对这些欠发达地区有什么建议?
华敬东: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切中要害。结合我在世界银行的工作经验,我想分享几点看法:
首先,以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岛国为例,他们正面临双重威胁:一是海平面上升导致的国土消失风险,二是日益频发的自然灾害。据可靠数据显示,这些地区的灾害频率已显著增加。在此背景下,推动全球资本加速投向气候转型领域至关重要。若能通过采用ISSB准则引导更多投资,助力实现巴黎协定控温目标,至少可以减缓部分损失。
其次是融资问题。这些遭受自然灾害的国家大多是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它们如何获得足够的资金来进行灾后重建呢?我在世界银行期间开展了许多工作,比如在菲律宾和加勒比地区发行了“自然灾害债券”,通过资本市场来筹集资金。
这种债券的运作机制是:当某个国家发生预定的自然灾害(如台风或地震)时,债券资金就可以立即用于灾后重建工作。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金融创新。几年前我们在菲律宾发行了这样一笔债券,后来确实发生了债券条款中约定的自然灾害,赔款随即就支付给了菲律宾政府,使他们能够及时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因此,我认为通过资本市场、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等渠道,增加对这些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岛国的投资支持,帮助他们应对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这是至关重要的。
这种自然灾害债券与传统保险有所不同。一个国家当然可以购买自然灾害保险,比如地震频发的国家可以投保地震险。但传统保险的问题是理赔速度慢——灾害发生后,保险公司需要派遣专家实地勘察、评估损失,通常理赔过程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而通过资本市场发行债券的方式,最快两周就能完成理赔。这是因为债券条款已经预先明确了赔付条件,一旦触发条件满足,资金就会立即到位。
从成本角度看,这两种方式的支出是相当的。但由于世界银行拥有国际3A评级,我们发行的债券融资成本较低。实际上,这些国家支付的相当于保险费,但优势在于能够快速获得赔款。这正是资本市场解决方案与传统保险的最大区别。
新浪财经:达沃斯是一个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您平时经常和各国各领域人士沟通交流,大家对未来的预期如何?
华敬东:我参与夏季达沃斯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因此讨论的话题主要围绕气候变化和可持续披露展开,重点探讨如何加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特别是企业在披露碳排放数据时面临的实际困难,包括范围三排放的核算挑战。我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向各界解释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的工作进展,同时收集市场对ISSB准则的反馈意见。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今年有两大关键议题值得关注:一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二是地缘政治局势。探讨这两个议题时,如何最大限度减少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至关重要。就AI而言,关键是如何将其转化为新型生产力;而在地缘政治方面,则需要设法缓解当前局势带来的负面冲击。
在国际多边组织工作三十余年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多边主义的重要性。气候变化就是最好的例证——不仅天津遭遇高温,波士顿、纽约乃至全美都面临同样问题,这显然是需要全球共同应对的挑战。通过联合国系统、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及达沃斯论坛等多边平台开展对话,分享发展经验,互相学习借鉴,这些交流都极具价值。
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简介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是业内首个中文ESG专业资讯和评级聚合平台,致力于宣传和推广可持续发展,责任投资,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价值理念,传播ESG的企业实践行动和榜样力量,推动中国ESG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ESG评估标准的建立和企业评级的提升。
依托ESG评级中心,新浪财经发布多只ESG创新指数,为关注企业ESG表现的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同时,新浪财经成立中国ESG领导者组织论坛,携手中国ESG领导企业和合作伙伴,通过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推动建立适合中国时代特征的ESG评价标准体系,促进中国资产管理行业ESG投资发展。
责任编辑:李欣然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