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整改的不断推进,券商大集合产品将正式淡出历史舞台。
证监会网站显示,7月16日,国信证券资管的一款产品申请变更为鹏华基金的产品。7月15日,国投证券资管的一款产品申请变更为安信基金的产品。7月8日,信达证券资管的一款产品申请变更为信达澳亚基金的产品。
这是券商资管大集合产品在转为公募产品,而且这一进度正在加快。始于2018年底的券商大集合整改,至今已经接近7年。由于整改过程存在一定难度,不少产品一再延期。目前,仍有产品原计划6月底到期,继续选择了延期到今年下半年。在具体的整改过程中,还有的大集合产品选择清盘,有的选择转为私募产品等。
清盘
7月9日,信达证券资管大集合产品“信达价值精选一年持有期灵活配置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发布了清算报告。
据悉,该大集合产品于2025年6月30日到期。报告提到,“本集合计划到期后,按照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执行。如本集合计划到期后,不符合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的要求而须终止本集合计划的,无须召开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本集合计划于2025年6月30日存续期届满。存续期届满后,本集合计划将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的约定进入财产清算程序。”
转私募
6月底,国投证券发布了《国投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关于旗下参公大集合后续处置方案的公告》。公告称,为进一步落实《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操作指引》的要求,公司将在旗下参公大集合到期前,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资产管理合同的约定,在切实保护现有份额持有人利益的前提下,对各产品进行妥当处置。
其中,对“安信资管瑞元添利一年持有期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处置方案为转为私募资管计划。据悉,该资管产品成立于2021年5月6日,将于2025年9月30日到期。
公告称,国投证券将积极推动“安信资管瑞元添利一年持有期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转型为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该事项将在该产品与托管人协商一致并成功召开持有人大会并审议通过相关议案后方可进行,存在不确定性,具体变更事宜以届时公告为准。公司将遵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及资产管理合同的约定,严格履行相应的程序和流程,平稳推进相关工作,充分做好份额持有人利益保护。
延期
6月底,光大证券资管“光大阳光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发布了《关于光大阳光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延长存续期限并修改资产管理合同、招募说明书的公告》。
公告称,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约定,该集合计划原存续期限为自《资产管理合同》变更生效日起存续至2025年6月30日,2025年6月30日后按照证监会相关规定执行。为更好地服务集合计划投资者,经与集合计划托管行中国光大银行协商一致,并报告中国证监会,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决定延长集合计划存续期限为自《资产管理合同》变更生效日起至2025年11月30日。
同样在6月底,中信建投发布了《关于中信建投价值增长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延长存续期限并修改集合计划合同、招募说明书的公告》。公告称,为更好地服务投资者,在切实保护现有份额持有人利益的前提下,公司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等,经与托管人中信银行协商一致,决定对该资管计划延长存续期限至2025年9月30日。原方案到期时间为2025年6月30日。
管理人转为其他公募
今年5月,中信证券资管发布了《关于中信证券中短债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变更管理人并变更注册为华夏安裕中短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有关事项的说明》。
公告称,根据证监会于2018年11月28日发布的《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操作指引》的规定,集合计划经证监会准予,由中信证券货币理财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等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证监会的规定进行变更,变更后的《中信证券中短债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合同》于2022年9月13日生效。根据集合计划存续期限的约定,将于2025年9月12日到期。
公告表示,鉴于以上情况,为充分保护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利益,管理人经与托管人中信银行协商一致,决定以通讯方式召开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集合计划管理人由中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变更为华夏基金,中信证券中短债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相应变更注册为华夏安裕中短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有关事项的议案。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对于券商而言,将大集合的管理人转为其他基金公司或许是无奈之举,不到最后时刻并不愿意这么做。上述中信证券的公告也表示,若大集合产品有效期限内管理人获得证监会批复的公募基金管理人资格或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产品可以继续延长期限,则中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有权不进行上述变更管理人和变更注册事项。
整改已近7年
这一轮券商大集合产品的整改,已经持续了将近7年,比原先预定的时间要晚一些。市场传言,今年年底是整改时间的大限,目前来看还无法证实。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目前发现的产品延期最晚的时间是今年11月底。
2018年底,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操作指引》,正式拉开券商大集合整改的序幕。
这份文件的核心规定是,存量大集合应当在2020年12月31日前完成公募化改造。没有公募牌照的券商,在产品完成公募化改造以后,要向证监会提交产品合同变更申请,合同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3年。没有公募牌照的券商,证监会鼓励通过将大集合产品管理人更换为其控股、参股的基金公司并变更注册为公募基金。有公募牌照的券商,在完成公募化改造以后,经中国证监会注册,可以按照公募基金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存续运作。
按照这一规定,没有公募牌照的券商,3年时间是大限。不过在实际的整改过程中,不少产品都出现了多次延期的现象。
以光大证券资管产品“光大阳光优选一年持有期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为例,该产品2020年10月14日开始参公运作。产品存续期不超过3年,即最晚于2023年10月13日到期。后该产品宣布存续期延长到2023年12月31日。后来再次宣布延期到2024年12月31日。到期后,继续宣布延期到2025年6月30日。到期后,又一次宣布延期至2025年11月30日。
在最近一次的延期公告中,也公布了该集合产品的后续处置方案。公告表示,根据《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操作指引》的相关要求,经公司控股股东光大证券同意,并报告证监会,公司已与光大保德信基金协商一致,拟将集合计划管理人变更为光大保德信基金,并同步将集合计划变更注册为公募基金。
公募牌照求而不得
目前,取得公募牌照的券商或券商资管子公司一共有13家。仍在排队申请的有4家。
2024年4月,招商资管正式获准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招商资管当时表示,以获取公募牌照为契机,积极推动首批公募产品的申报和发行准备工作,有序推进存量大集合产品变更注册为公募基金。据悉,今年上半年,招商资管的大集合产品已经完成变更注册为公募基金。
更多的券商或券商资管子公司仍然没有拿到公募牌照。虽然在2018年出台的券商大集合整改的文件中,监管表示,对完成规范工作且成效显著的证券公司及其资产管理子公司涉及申请公募基金管理资格或设立、参股基金管理公司等行政许可事项,在审核进度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尚未取得公募牌照的券商,目前比较主流的处理方案是将大集合产品的管理人变更为券商控股或持股的基金公司并注册为公募基金。
比如,中信证券资管的大集合产品就将管理人变为华夏基金,中信建投的大集合产品管理人变为旗下的中信建投基金,光大证券的大集合产品管理人变更为光大保德信基金,国投证券的大集合产品管理人变更为安信基金,国信证券资管的大集合产品管理人变更为鹏华基金,信达证券大集合产品管理人变更为信达澳亚基金,西南证券的大集合产品管理人变更为银华基金,中金公司的部分大集合产品管理人已经变更为了中金基金。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