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出手,海辰储能陷入不正当竞争风波

蓝鲸财经
18 Jul

文|金角财经

宁德时代的起诉状送达厦门海辰储能的那一刻,储能行业的平静被彻底打破。

天眼查显示,宁德时代近日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将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8名被告起诉至法院,案件定于8月12日开庭审理。

这场官司,对于海辰储能来说,绝非一桩普通的商业纠纷。不仅关乎一笔可能动摇根基的赔偿,更牵扯着企业赖以生存的技术优势。若败诉的阴影最终落定,其精心布局的技术路线将面临严苛的合法性拷问,刚刚回暖的现金流可能瞬间被大幅蒸发,而寄托着扩张野心的上市之路,亦可能在监管层的审慎目光中蒙上阴影。

在新能源赛道狂飙突进的这些年,海辰储能的崛起曾被视作一匹黑马的传奇。但如今,这家快速奔跑的企业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站在商业伦理与技术路线交织的冰面上,每一步都充满风险。

恩怨已久

海辰储能的崛起堪称储能行业的一个奇迹。这家成立于2019年的企业,专注于以储能电池和系统为核心的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其核心技术围绕LFP电池技术展开。短短数年时间,海辰储能便在全球储能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

而近日这场诉讼的关键人物,海辰储能创始人吴祖钰,与宁德时代有着深厚的渊源。

2011年8月,刚从福州大学化工专业硕士毕业的吴祖钰加入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工程师,此后一直在宁德时代任职。虽然从履历上看,他未曾担任核心管理层,但2018年,作为技术骨干的他成为宁德时代授予期权的195名中层管理人员之一,这足以说明他在公司技术团队中的重要性。

此外,在宁德时代任职期间,吴祖钰在锂电池技术领域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专利网站显示,2015年6月,吴祖钰作为第一专利发明人为宁德时代申请了锂离子电池极片的锂粉处理系统;2018年2月13日,吴祖钰作为第一发明人又申报了集流体、极片、电池及集流体制作方法。

2019年2月,吴祖钰从宁德时代离职,10个月后,海辰储能宣告诞生。这一时间线的紧密衔接,为后续的故事埋下了一丝伏笔。

海辰储能的高管团队构成颇具特点。除了吴祖钰,多位高管都曾有在宁德时代就职的经历,比如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庞文杰,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及全球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易梓琦等,目前董事会4位执行董事,仅一位没有来自宁德时代。

不过,这样一支带有深厚“宁王基因”的高管团队,难免引发外界对于海辰储能存在从宁德时代“挖人”行为的争议。因为在商业竞争的版图中,核心人才往往是掌握企业关键技术、商业机密和运营策略的核心力量。当大量核心人才从一家企业流向另一家同行业企业时,技术和资源的不正当转移风险便随之升高,这也为双方后续的纠纷埋下了隐患。

蓝鲸新闻在2023年曾经报道过:“根据谷歌专利数据可以看到,吴祖钰名下专利在2021年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电芯和储能系统领域,当年申请多达92项,仅用1年就超过他在宁德时代的6年。”

这种短时间内爆发式的专利申请量,背后存在诸多值得推敲之处。从行业规律来看,技术研发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和持续投入的过程,一项成熟的专利技术往往凝聚着团队多年的钻研心血。

但吴祖钰离开宁德时代后,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产出大量专利,若这些专利涉及的技术与其在宁德时代工作期间接触、参与研发的技术存在关联,甚至是在其任职期间就利用宁德时代的资源、设备、技术资料等进行前期筹备,那么就存在侵害宁德时代利益的可能性。

当然,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证实这一点,但从时间和技术关联的角度,再结合双方随后爆发的官司,这种怀疑并非毫无根据。

2023年11月,中国庭审公开网公示了一件涉及宁德时代的竞业限制纠纷案。案件原告是原宁德时代资深电芯系统工程师张敏,被告是宁德时代,诉讼请求是依法判决原告无需向被告支付违约金100万元。

张敏2021年底从宁德时代离职,之后加入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从事电化学储能与器件相关研究。2020年6月,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与海辰储能签约,为海辰储能提供引才、育才、研发等服务。

公开庭审录像显示,宁德时代拍摄到张敏曾多次佩戴海辰储能工牌进出海辰储能厂区,张敏被认为在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期间,实际上服务于海辰储能,违反了竞业限制义务,因此被宁德时代要求支付违约金100万元。

庭审过程中,宁德时代的代理律师还提到,海辰储能创始人吴祖钰“不仅自己违反竞业限制协议,还利用其在宁德时代的工作经验及人脉关系,大量挖角宁德时代的核心技术人才,两年迅速抢占储能市场,对宁德时代造成的损失早已不可估量,不是区区100万足以弥补的。”

2023年9月,仲裁委裁决吴祖钰向宁德时代支付100万元违约金。9月23日,吴祖钰通过其妻子林秀华向宁德时代支付了违约金。

然而,随着近日宁德时代对海辰储能等多名被告发起诉讼,双方之间的恩怨,显然还远未到落幕的时候。

败诉风险

对于海辰储能而言,败诉的阴影所笼罩的,或许是整个企业的未来。

2025年,储能行业的技术迭代正以惊人的速度上演。4月的ESIE展会上,海辰储能高调发布587Ah储能电池,并联合产业链企业共同定义其尺寸标准,试图在新技术赛道上抢占先机。然而,仅仅两个月后,宁德时代便在SNEC展前夕宣布量产交付587Ah电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打响。

宁德时代的指控直指核心——海辰储能587Ah电芯与其专利产品参数高度重叠,能量密度偏差仅4.4%,远低于行业10%的经验阈值。这一数据如同一把利剑,直指海辰储能技术创新的独立性。

如今,在行业尚未对587电芯形成定论的当下,系统集成商的观望态度更凸显了这场争端的不确定性。海辰储能试图通过改造既有生产线降低成本,计划于下半年量产;而宁德时代则凭借新建的济宁基地,已抢先一步宣布量产。双方的目标清晰而一致:在这片蓝海市场中,谁能率先站稳脚跟,谁就能掌握未来的话语权。

值得注意的是,回顾过往,几乎宁德时代每推一款新电芯,海辰便会迅速跟进。

2020年宁德时代推出280Ah电芯后,海辰储能于2021年跟进量产;2023年8月宁德时代量产314Ah电芯,海辰则在同年9月推出,并于11月量产搭载该电芯的系统。这样的时间线,难免让市场对海辰储能"独立研发"的说法,生出几分怀疑。

这是因为,技术研发有其客观规律,真正的独立创新必然存在时间差。从底层技术探索到产品落地,需经历材料验证、工艺调试、性能测试等多重环节,同行间正常的技术跟进,往往存在合理的周期间隔。

海辰储能与宁德时代的产品时间线高频次重合,显然打破了技术研发的自然节奏。若基于自主探索,不同企业面对同样的技术难题,理应在突破节点、解决方案上呈现差异化,而非在产品迭代节奏上形成严丝合缝的"镜像效应"。

而当时间线高度重合与产品核心特征趋同同时出现,市场自然会产生合理怀疑:这种同步是否让海辰储能的产品,沾染了过多宁德时代的影子?而这也意味着,宁德时代对海辰储能的诉讼,不止是一场商业纠纷,更是关乎下一代储能技术定义权的生死较量。

对海辰储能而言,若最终败诉,后果绝非一纸判决那么简单。从长远看,其在下一代技术竞争中的地位将岌岌可危。储能行业的技术壁垒本就高筑,一旦在关键技术上存在争议,长期的市场竞争力便会如温水煮青蛙般逐渐消磨。

要知道,储能行业的大客户向来看重供应商的合规背景,意味着当前案件若败诉,恐怕会在短期内削弱其在大项目中的中标竞争力。更严峻的是,败诉可能直接引发生存危机。赔偿金额的重压,或许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根据法律规定,针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赔偿计算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被侵权人因侵权所遭受的实际损失,二是在损失难以计算时,依据侵权人通过侵权行为所获得的利润来确定。合理推测,最终要赔多少钱,就是看海辰的营收或者利润中,有多少比例是侵权获益的,因为侵权获益,对应就是被侵权方的损失。

回顾海辰储能业绩,2023-2024年,其营收分别为102.02亿元和129.17亿元,两年合计231.19亿元;同期,海辰储能的毛利分别为12.38亿元和23.09亿元,合计毛利35.47亿元。

在近两年超过200亿元的营收、超过30亿元的毛利如此大的基数下,就算不是法律专家,也能大概估算到,即便侵权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在如此庞大的基数下,赔偿金额也可能上亿甚至数亿级别。

这对于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海辰储能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2022-2024年,其经营现金流净额合计净流出接近19亿元,仅在2024年勉强实现1.1亿元净流入。若败诉后面临数亿赔偿,这笔刚刚回暖的现金流将瞬间蒸发,企业的资金链将面临不小压力。

更令人担忧的是,原本寄望于港股IPO输血的计划,可能也因这场诉讼蒙上了一层阴影。

还能IPO吗?

在资本与产业交织的商业版图上,每一家独角兽的上市之路都布满了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暗礁。

2025年3月25日,海辰储能正式向港交所递表。这场IPO对这家独角兽而言,既是资本退出的关键出口,更是产能扩张的必由之路,却在冲刺的关键时刻,遭遇了来自行业巨头宁德时代的精准阻击,为其上市征程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从资本维度审视,这场IPO承载着众多投资者的退出期待。公开信息显示,海辰储能最新一轮融资是2023年7月完成的C轮融资,融资金额超45亿元,由国寿股权和北京金融街资本共同领投,中银资产、国投招商、首建投新能源、中美绿色基金等七家财务投资人联合领投,彼时投后估值达到300亿元。

而此前2021年至2022年,海辰储能在市场上完成四轮融资,引入农银国际、厦门火炬创投、贝特瑞等18家产业和财务投资人。

要知道,资本市场的良性循环依赖于顺畅的退出机制,而IPO正是为前期投资者提供退出通道的最佳路径。这不仅关乎资本的闭环运转,更影响着企业未来的融资根基。

从企业发展视角观察,海辰储能对资金的渴求同样迫切。招股书显示,此次IPO募资将主要用于提升储能电池的产能、研发储能技术。此外,资金还将用于搭建全球销售与服务网络支持海外扩张战略,并将部分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在储能行业高速发展的赛道上,资本的注入速度往往决定着企业的扩张半径,这也使得此次IPO成为海辰储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跳板。

然而,宁德时代的诉讼犹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IPO的敏感节点,法律纠纷往往会引发监管层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关注。海辰储能若无法向监管机构充分证明诉讼不构成重大不利影响,其上市进程可能被迫延缓。一位港股投资者直言,此次诉讼已引发市场广泛讨论,监管层问询的可能性不容忽视,这无疑给海辰储能的IPO增添了变数。

事实上,近期打算赴港上市的中国公司中,已有因诉讼问题打乱上市计划的先例。

7月11日,北京首钢朗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首钢朗泽”)发布公告称,公司将进一步延迟港股IPO事宜。按照原计划,首钢朗泽原计划于7月14日公布最终发售价、认购情况及股份分配基准,并于7月15日在港交所挂牌。

对于IPO暂缓的原因,首钢朗泽提到,由于与首朗吉元相关的纠纷仍在持续,将进一步延迟全球发售及上市,且全球发售及上市将不会根据补充招股章程进行。同时,公司及独家整体协调人正谨慎评估全球发售及上市的经更新时间表。

这一案例,显然为海辰储能的上市之路敲响了警钟。

总结来说,最近的这场官司,确实把海辰储能逼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使其在短、中、长三个时间维度都面临巨大挑战。

短期来看,储能行业大客户对供应商合规性要求严苛,诉讼引发的争议可能会导致集成商暂缓合作,直接影响订单落地。订单的减少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短期营收,还可能打乱其生产计划。加上监管层对IPO企业的法律风险高度敏感,上市进程若被迫延缓甚至终止,不仅会影响海辰储能背后投资者的退出通道,也会让其失去扩张所需的关键资金,在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

中期来看,海辰储能的财务状况本就脆弱,若败诉,赔偿金额可能大幅吞噬其刚回暖的现金流,使资金链面临雪上加霜的困境。企业的正常运营离不开充足的现金流,一旦现金流出现问题,研发投入、产能扩张等计划都将受阻,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而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储能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壁垒,海辰储能若败诉,背后的技术争议将使资本市场对其估值重新考量,可能会动摇其后续融资与市场竞争的根基。在技术驱动的行业中,企业的技术实力是赢得市场和资本信任的关键,技术争议一旦坐实,将对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诉讼的意义早已超越两家企业的恩怨,它可能成为储能行业发展的分水岭。宁德时代通过诉讼,向整个储能行业发出了一个信号:真正重视研发投入、拥有独立技术路线的企业将获得更稳固的市场地位。

这一信号将促使行业内企业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规范技术使用,推动行业向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未来,储能行业的竞争格局可能因此重塑。

参考资料:

港湾商业观察《新仇与旧恨,宁德时代持续狙击海辰储能》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