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界面新闻)
这个周日,“文化周报”继续向你汇总呈现最近国内外文艺圈、出版界、书店业值得了解的大事小情。本周,我们关注回忆录《盐之路》被曝造假、美国互联网“经济衰退指标”成梗、AI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以及剧集大结局为何对人们如此重要。
01 《盐之路》作者涉嫌造假,引发对于励志自传和出版审查的质疑
近日,记者Chloe Hadjimatheou的深度调查揭露,雷诺·温恩(Raynor Winn)的畅销回忆录《盐之路》(The Salt Path)及其电影改编版本的核心叙事涉嫌严重造假。该书宣称温恩与丈夫莫斯因投资友人失败而失去在威尔士的家园,随后身无分文徒步630英里海岸线,莫斯更被诊断为名为皮质基底节变性(CBD)的罕见绝症。故事以"坚韧重生"打动全球读者,销量逾200万册,已经出版两部续作,其改编电影也在2024年上映。
然而,Hadjimatheou的调查发现,温恩的前雇主罗斯·亨明斯指认她并不是因为书中所写的投资失败而失去房产,而是因为挪用其家族企业6.4万英镑遭警方追缉,被迫偿债导致房屋抵押。调查还发现温恩的法国房产记录显示夫妇当时拥有土地,尽管她在书中称他们"无家可归"。调查中Hadjimatheou采访了九位神经科专家,这些专家都质疑温恩的丈夫莫斯在患有皮质基底节变性的情况下,存活18年且"症状逆转"的医学可能性。
报道发出后,温恩发表声明否认捏造,强调书中为“她所理解与感知的真实”。她表示她的写作初衷并非为自己的财产辩护,而是记录心灵与生活的挣扎与重建。出版方企鹅·迈克尔·约瑟夫分社亦支持作者,称该书“基于真实经历的回忆录,不是记者式调查报道”。但曾与温恩夫妇合作的支持CBD患者的慈善机构PSPA终止了与这对夫妇的合作关系,《盐之路》的出版方也宣布推迟温恩的新书发布。
《盐之路》
媒体人Lucy Knight深入分析了事件背后的行业困境。这类丑闻并非首次出现在文坛,此前一个瘾君子的回忆录《百万碎片》(A Million Little Pieces)也被曝为虚构。事件的背后实际上是文学市场对“真实故事”的贪婪使得事实的边界不断模糊。出版商深知“人们对真实故事的渴望有多么强烈”,为了营销,往往更倾向于把内容包装为“真实”,而不是较难定义的“自传体小说”。
出版行业本身也很难严格地执行事实核查。前HarperCollins编辑Grace Pengelly表示,编辑与作者之间主要依赖信任,出版社通常不会像机构媒体那样设立专门的事实核查团队。编辑的工作繁杂,事实核查通常只是其职责的一小部分。即便有法律部门介入,目标也往往是避免诽谤,而非确保书中细节全部属实。出版顾问Katy Loftus更指出,大多数出版机构并无资源进行深度调查,作者所签署的“真实性条款”基本上只是形式上的信任确认,出版社真正取消出版或追责的情况极少。
Knight指出,这种出版生态给作者制造了巨大的道德诱惑:写得更“整齐”“感人”的故事,更容易获得商业成功,特别是在“自然疗愈”“战胜疾病”这类题材中,《盐之路》正是典型的“绝望-苦旅-治愈”叙事。Knight认为:“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最畅销的版本而非真实版本,是可以赚钱的,而且几乎不会产生任何法律后果,这一事实让人难以相信《盐之路》这类争议会是最后一次。”
02 怀念经济上行的美:衰退指标与集体心理
近期,中文互联网上流行起“经济上行的美”的用语,人们纷纷怀念过去的文化元素,早在今年四月份,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反复无常时,美国互联网上“经济衰退指标”也成为了一个梗,大洋两岸的人们仿佛都相信自己进入了一个不如之前的萧条时代。
对于Tiktok上的美国人来说,“经济衰退指标”无处不在。法学院的申请人数急剧上升,是一个典型的指标,因为它表明以前自由自在的年轻人正在寻求更有保障的工作,Lady Gaga重回排行榜,匡威及膝运动鞋(knee high converse sneakers )的回归以及杂货店里摆放的优惠券和罐头食品,都能够引发人们对于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的恐惧。媒体人Kyle Chayka指出,这些指标大多是玩笑,但就像许多网络梗一样,它们暗示着一种集体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会随着每一次点赞和分享而得到重申。如今恐惧心理让人回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社会心态,但即便是当时,人们也比现在有更多的确定性。如今,人们正面临着人工智能虚假信息的浪潮,强大的媒体机构越来越少,无法提供权威感,也难以让我们对现实达成共识。
今年1月,文化策略师Edmond Lau在X上发表了一篇短文和一张图表,指出文化和品牌正向“黑暗模式转变”。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来看,这种趋势都趋向虚无主义。Lau写道:“如果一切都不重要,那么一切——无论多么黑暗——都是可以接受的。”Charli XCX充满活力的专辑《Brat》已被FKA Twigs的哥特式专辑《Eusexua》取代,成为当下的音乐风格。在新闻报道中,笑嘻嘻的拜登也被一个怒目而视、复仇心切的特朗普取代。就像指出衰退指标一样,识别黑暗模式的趋势反映了一种高度警惕的状态:如果我们能先发现氛围的变化,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幸存下来。
媒体人Leah Asmelash则从社交媒体和幽默文化的角度思考了这一现象,她认为,幽默已经成为人们应对各种情况的关键仪式。当前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各种“衰退指标”笑话,表面上看是对经济衰退的自嘲,但其实反映了人们对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的真实焦虑。这些幽默不仅仅是消遣,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帮助人们应对不确定的经济形势,尤其是在全球贸易战和经济不稳定的背景下。Asmelash指出,幽默成为了人们面对压力时的一种应对方式,而社交媒体则加速了这些幽默的传播,让每个人都能在短时间内参与其中,形成一种集体的情绪释放。然而,幽默背后隐藏的深层焦虑,也可能对经济产生实际影响,特别是在情绪传播的过程中,它可能变成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不安。
03 AI代替学生写作业会给高等教育带来什么?
近日,媒体人Hua Hsu在《What Happens After A.I. Destroys College Writing?》一文中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大学写作和更广泛的高等教育制度所带来的深刻影响。Hsu以两个纽约大学学生的例子为引,描绘了当代大学生与人工智能之间日益密切的关系。他们不仅用AI起草论文,更将它当作学习、生活乃至思想陪伴的“伙伴”。这并不是孤例,而是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作者指出,目前并没有精确数据可以说明究竟有多少学生在使用AI,但大量的轶事和观察都表明,“几乎每个人都在用”。
文章指出,教育者们对AI的到来大多措手不及,早期试图遏制其使用的努力基本失败。在学生对AI的广泛接受面前,许多高校逐渐转向“务实适应”,将AI纳入教学体系,甚至鼓励学生尝试最新的工具。一些教授选择回归面对面考试和口试,还有一些教师则尝试重塑写作教学本身,注重写作过程当中的起草、反馈以及修改。
使用AI工具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变得懒惰了。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大学生每周花在学业上的时间估计为24小时,如今这个数字约为15小时,学生们花费更少时间在学术上,是因为他们把更多时间花在了课外活动和求职上。然而,这种便利也带来了文化和认知层面的损失。AI正在消解“写作风格”这一原本承载个体思维痕迹的表达方式。一些学生已经开始担心自己“听起来像 AI”,而教师们也越来越难以分辨哪部分文本源于学生自身的思考。学生与教师群体之间不乏因AI疑云而产生的矛盾,这些矛盾暴露了许多人为什么上大学和教授为什么教书之间的紧张关系。学生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把成就理解为离散的、可衡量的东西,但当他们进入大学后,则会被教授要求与困难和抽象作斗争,只是到了这个时候,学生们已经习惯了寻找获得好成绩的最有效途径。
Hsu总结称,让人担忧的并不是ChatGPT,而是如今年轻人普遍存在的处境。教师Shanna Andrawis认为,她的学生们变得越来越内向,成天盯着手机,几乎不想“练习克服那种青少年生活中常见的尴尬”,AI或许是造成这种恶化的原因之一,但并非唯一的罪魁祸首。尽管许多学术问题可以通过重新设计课程和学术要求来解决,但技术进步和学生的现状是无法轻易改变的。很多高校在尝试限制AI的使用后,现在纷纷与AI公司合作。
学生也许比其他任何人更深地感受到这种无力感。前一刻,他们被告知要学习编程,下一刻他们就会发现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失业率高于民族研究专业的学生,这被认为是AI包揽了入门级编程工作的结果。教育系统应该如何应对AI,Hsu没有提供答案。
04 剧集大结局对观众来说意味着什么?
近日,随着《鱿鱼游戏》第三季的完结,全球的观众都陷入了一种空虚不舍的情感之中。心理学家Adam Gerace进一步分析了告别心爱的剧集为何令人伤感,他认为,这种反应源于观众与角色建立的"准社会关系"——一种单向的情感联结。观众通过角色获得情感释放、自我反思和替代性体验,剧终意味着与这些"虚拟朋友"永久告别。
为什么一个结局对于观众来说很重要?一般来说,令人满意的结局会给我们观众了结,矛盾得到解决,坏人被擒拿归案。观众希望看到一个积极或童话般的结局,但如果没有,他们可能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或者,如果他们花时间观看某个系列剧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某个谜团的真相,到最后没有实现,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无论如何,这种追求圆满结局的需求在Gerace看来是有些奇怪的。在现实生活中,比如在我们自己的爱情故事,或者人生各种事情上,我们常常无法得到圆满的结局,但我们仍然期待自己喜爱的角色能有这样的结局。
Gerace认为,“丧失”并不是负面的,反而是一种情感的正常反应。我们对电视剧的“丧失”反映了我们对虚拟世界的高度投入,因为这些虚拟世界给予了我们愉悦、逃避和自我反思的机会。而这种情感上的“告别”往往是共同的,观众之间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或粉丝群体进行共享,甚至通过重温剧集来维持与角色的情感联系。Gerace强调,尽管电视剧的结束让观众感到失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失落情感可能转化为对剧集的感激。
参考资料: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25/jul/10/inside-the-salt-path-controversy-scandal-has-stalked-memoir-since-the-genre-was-invented
https://observer.co.uk/news/national/article/the-real-salt-path-how-the-couple-behind-a-bestseller-left-a-trail-of-debt-and-deceit
https://www.independent.co.uk/author/adam-white
https://www.newyorker.com/culture/infinite-scroll/recession-indicators-are-everywhere
https://edition.cnn.com/2025/05/04/tech/recession-indicators-tariffs-memes-cec
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25/07/07/the-end-of-the-english-paper
https://theconversation.com/saying-goodbye-is-never-easy-why-we-mourn-the-end-of-our-favourite-tv-series-260409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