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资者网》张伟
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披露了2025年第二批首发(IPO)现场检查名单,来自浙江省的“小巨人”企业易思维(杭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易思维”或“公司”)赫然在列,引发多方关注。
财报显示,近两年易思维的净利润猛增,但却也引发了市场对其盈利主要依赖政府补贴的质疑。此外易思维还存在应收账款高企、业务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行业、存货在流动资产中占比较高等问题。
最终,易思维能否通过IPO现场检查,并成功在科创板上市,还有待观察。
高校老师南下杭州创业
易思维算是北方高校老师南下创业的样本。
公开资料显示,易思维是由郭寅联合其“大学校友团”发起成立。下海经商之前,郭寅是一位学霸,还曾在两家北方高校任职。
据了解,郭寅出生于1986年3月,拥有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历,曾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士后、助理研究员。随后,郭寅又在天津大学担任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的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6年6月,“三十而立”的郭寅创立了天津易思维。但公司现在冲刺IPO时,却是一家杭州企业,这中间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据《人民网》浙江频道报道,“十四五”之初,杭州市滨江区就谋定机器视觉领域,提出培育以视觉识别为主体的人工智能产业,并在全国招揽相关企业入驻。
同时,天津易思维也遇到了难题,“当时企业正值A轮融资关键节点,遇到了招人难题,在当地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郭寅对《人民网》浙江频道表示。
随后,郭寅将眼光放到了长三角。“长三角是我国汽车产业链最完整、技术最前沿的区域,到那里去,或许就能离客户、市场、人才更近一点”。
于是,杭州滨江区与郭寅一拍即合,天津易思维“南迁”。
2017年12月,郭寅与同样来自天津大学的尹仕斌、庄洵、郭磊等几位校友在杭州发起成立了易思维。天津易思维成了新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此外,易思维的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崔鹏飞同样毕业于天津大学。
随着公司落户杭州,易思维的融资也纷至沓来。
2018年7月,易思维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国投创业。2021年至2023年,易思维又完成了3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方广资本领投,银杏谷资本、海邦投资、杭州高新投、维科集团、海邦沣华等。其中,方广资本、银杏谷资本两次“加注”。
不过据股权变动信息显示,易思维最早的投资方国投创业在IPO前已经清仓离场。而在IPO前,郭寅通过多次减持股份,累计套现约7500万元。截至《招股书》披露日,郭寅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合计持有易思维56.13%的股份。
盈利主要靠政府扶持?
《招股书》显示,易思维专注于汽车制造机器视觉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过程的各工艺环节提供机器视觉解决方案。
拿到融资后,易思维接连进行了两起并购,助力公司发展。
2020年1月,易思维完成了对德国EHR公司的股权收购。据了解,EHR是一家专注于汽车行业焊缝质量检测的工业视觉公司,其自主研发的焊缝缺陷检测系统可实现对多种焊接方式进行表面质量在线检测,相关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大众、戴姆勒、海斯坦普等整车厂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易思维表示,通过此次收购,公司不仅丰富了在工业生产质量检测领域的产品线,还借助EHR在欧洲市场的深耕与布局,开启了全球化战略布局。
2022年,易思维并购了杭州禹奕。据了解,杭州禹奕是一家专注于自动化“检测+磨抛”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并购杭州禹奕,能与易思维现有业务进行协同。
经过近十年发展,易思维成了国内汽车制造视觉行业的龙头企业。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2024年易思维在中国汽车制造、汽车整车制造机器视觉产品两个领域的市占率分别为13.7%和22.5%,均位相关行业的第一位。
与从同时,易思维的营收、净利润也是节节高升。财报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下称“报告期内”),易思维的营收分别为2.23亿元、3.55亿元、3.9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0万元、6104万元、8546万元。
可以看到,易思维近两年的净利润猛增。不过,易思维主要依赖政策优惠。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合计约1.47亿元,同期获得的税收优惠及政府补助合计却高达1.86亿元。其中2024年税收优惠及政府补助在易思维净利润中的占比达87%。
对于此风险,易思维坦诚,若未来国家主管部门对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政府补助政策调整,或公司不再符合相关的认定条件,将可能导致公司享受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的金额减少甚至完全无法享受,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新业务拓展效果待观察
据《招股书》披露,易思维的创始团队成员大多来自于天津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始人郭寅及核心技术成员均有多年的机器视觉行业从业经验。
创始团队的专业化背景,也让易思维成为国内最早规模化为汽车制造提供机器视觉设备的企业之一,打破了国外厂商的垄断。目前易思维的产品实现了面向汽车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电池、压铸等6大工艺环节的规模化、系统化应用。
营收构成显示,报告期内来自汽车制造领域的销售收入在易思维主营收入中的占比超过93%。其中2024年的营收占比更是接近97%。简单来说,易思维已与中国汽车制造行业深度绑定。而易思维也意识到了高度依赖汽车制造业的系统性风险。
易思维认为,经济增速放缓时,整车厂会优先缩减资本开支,影响到新产线建设进度,延缓机器视觉设备采购周期;而汽车终端消费波动又会传导至上游设备供应商;因此汽车制造机器视觉行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周期呈现显著联动性。
这种情况下,易思维也试图走出“舒适区”,将目光瞄准了汽车制造以外的行业。报告期内,易思维将其产品应用拓展至轨道交通、航空等领域,只是目前效果还不显著。报告期内来自新业务的营收占比最高时只有6%,最低时不到1%。
民生证券在其研报中指出,目前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已进入到限制批准和存量消耗阶段,未来轨交建设增量可能进入停滞期。在行业收紧的背景下,易思维新业务的拓展前景如何,也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最后回到IPO现场检查的问题。有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以后,被抽中现场检查的IPO公司的终止率超过70%。最终易思维能否抗住来自监管的现场“拷问”,并成功上市,投资者者也可保持关注。(思维财经出品)■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