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名阿里老将离开

市场资讯
16 Jul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网易科技)

作者 | 刘宝丹

编辑 | 周智宇

曾主导钉钉商业化的阿里老将叶军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

华尔街见闻获悉,近日,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前钉钉总裁叶军(花名“不穷”)已完成离职审批流程,阿里集团内部OA系统已经查不到他的信息。

事实上,叶军的离开早有征兆。今年3月,钉钉创始人陈航(无招)正式回归,出任钉钉CEO,原总裁叶军被调回阿里巴巴集团,另有任用。如今看来,这只是一个过渡。

叶军2007年进入阿里,曾担任过阿里软件、跨境电商、企业智能、政务钉钉等多个部门的负责人。2020年,叶军接替陈航担任钉钉CEO,彼时钉钉面临的困境是流量在疫情下疯涨,但并不盈利,在这种情况下,他带领钉钉走上了商业化探索之路。

去年11月,钉钉公布了商业化核心进展:2025上半财年ARR远超2亿美元。叶军表示,“钉钉启动商业化一年以来,仅仅软件订阅ARR收入已经远超2亿美元,这代表着钉钉的商业模式已经成立。”

然而,面对AI时代,钉钉的战略重心已不再是盈利,而是成为阿里集团面向B端市场的企业级AI应用入口,钉钉需要借助AI重塑企业办公市场。

今年2月,吴泳铭在阿里电话会上表示,如果实现AGI,人工智能相关的产业大概率将会是全球最大的产业,有可能影响或者替代现在50%左右的GDP的构成。阿里的目标是实现AGI,钉钉会成为企业服务的入口。

相对于阿里集团近万亿的收入规模,钉钉目前的收入规模显得相对无足轻重。华尔街见闻从内部获悉,钉钉接下来的重点是打造AI拳头产品。

伴随着叶军的离开,钉钉也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事实上,叶军之外,阿里集团已有多名老将离开核心岗位。2023年12月,淘天集团CEO戴珊离职,吴泳铭短暂兼任淘天集团CEO;一年后,阿里整合国内与海外电商,成立电商事业群,由蒋凡担任CEO。2024年3月,本地生活集团董事长兼饿了么CEO俞永福正式离任,他历任多个业务板块一号位,因准确判断移动互联网的趋势,彻底扭转了高德的市场地位。

上月,阿里发布2025财年年报,张勇、俞永福、戴珊、彭蕾等9位阿里合伙人退出,数量之多创下了阿里上市以来的新纪录;同时,蒋凡替换彭蕾,进入阿里巴巴合伙人委员会,后者是阿里最核心的权力机构。

核心高管大换血背后,不仅是阿里面向AI时代做出的调整,也反映了吴泳铭的用人策略,即大胆起用年轻人。早在2023年12月20日,吴泳铭接任淘天集团CEO当天,他就任命了吴嘉、处端、家洛等众多年轻骨干。有内部员工估计,新的核心管理层比此前年轻了近10岁,且都已有战功在身。

当前,AI竞赛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展开,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的阿里正在践行AI战略,从AI大模型到基础设施服务,再到千行百业的落地,阿里需要能打硬仗的年轻人,以便在快速变化的AI技术周期中抢占先机,建立竞争优势。

在此基础上,阿里还需要更强的团队协作能力。5月9日,吴泳铭在内网论坛发帖称,接下来集团将以饱和式投入的打法,聚焦于几大核心战役。“这几个关键战役将由多个业务方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和长项。”

这也对阿里用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各业务必须服从集团整体战略安排。这与两年多前“一拆六”时鼓励各自独立面向市场的思路截然相反。

叶军的转身离去,成为阿里核心高管迭代的最新注脚。在“聚焦电商+AI”与“饱和式投入打硬仗”的战略基调下,阿里正加速重组班底。这场自上而下的组织焕新,其最终成效将在这场攸关未来的AI竞赛中得到检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