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域半导体港股IPO:估值三年翻17倍 2024年却拿出5亿亏损和巨额资产减值的业绩单

新浪证券
24 Jul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喜乐

  近日,广东天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Guangdong Tianyu Semiconductor Co., Ltd.(以下简称“天域半导体”)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中信证券担任独家保荐人。公司已于2025年6月12日获得证监会备案,预计将于近期通过港交所聆讯,并启动发行上市。根据招股书,本次港股IPO募集资金将用于:1)未来五年内用于扩张整体产能,从而提升市场份额及产品竞争力;2)未来五年内用于提升自主研发及创新能力,以提高产品质量及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从而更迅速地回应市场需求;3)战略投资及╱或收购,以扩大客户群、丰富公司的产品组合及补充公司的技术,从而实现长远发展策略;4)扩展全球销售及市场营销网络;5)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作为国内碳化硅外延片产业化“先行者”,天域半导体3年估值增长近17倍——然而,与高估值形成对比的是,其业绩呈现剧烈波动——2024年营收同比腰斩至5.2亿元,净亏损达5亿元,同时还面临3.52亿元存货减值、5.64亿元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最大客户停购及最大美企供应商停供等压力。这些风险,将决定这场“高估值IPO”能否走得稳。

  估值17倍飙升难掩业绩“过山车” 收入腰斩 从利润近亿到亏损5亿

  天域半导体成立于2009年,是我国最早实现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外延片产业化的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获得汽车质量认证的碳化硅半导体材料企业。经过十余年的技术积累沉淀,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碳化硅外延片的主要供应商,在产品技术参数和客户器件良率等方面已达国际领先水平,是我国碳化硅领域少数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之一。

  公司自2021年以来共进行7轮投资及股权转让,合计融资规模14.64亿元,估值从2021年的9亿元翻近17倍,达到2024年11月的152亿元。在估值一路飙升的同时,近三年的财务数据呈现出显著的“过山车”特征,收入、净利润及盈利能力随市场变化大幅震荡,反映出其对行业周期的高度敏感性。

  2022-2024年,公司收入上演“先扬后抑”:2022年实现收入4.37亿元,2023年因下游需求增长及产能释放激增至11.71亿元,但2024年受行业供过于求影响,收入骤降至5.20亿元,同比降幅达55.6%。净利润波动更为剧烈:2022年盈利280万元,2023年因收入放量及毛利率相对稳定,净利润飙升至9590万元,但2024年因存货减值及价格下跌,净亏损扩大至5.00亿元。2025年1-5月虽实现净利润950万元,但收入仍同比下降13.6%,复苏基础尚未稳固。

  核心产品价格的“跌跌不休”是业绩波动的直接推手。主力6英寸外延片单价从2022年的9631元/片跌至2025年1-5月的3138元/片,较2023年峰值下跌67.4%,然而“以价换量”的效果有限:2025年上半年6英寸销量增长37.8%,收入却同比下滑45.4%,盈利空间持续被压缩。8英寸产品为抢占市场份额,单价降至8377元/片,低于行业预测的1万元区间,在低价策略下,可能会引起竞争对手的争相降价,使得毛利率空间进一步压榨。4英寸产品因逐步退出主流市场,单价、销量及收入呈逐年下滑的趋势,截至2025年前5个月,4英寸产品收入仅占比1%。

  存货减值3.5亿 陈年存货仍压身

  存货管理的“失控”成为侵蚀利润的“重灾区”。2023年公司因预期订单增加采购,存货总额从2022年的1.34亿元激增至4.41亿元,其中原材料(主要为碳化硅衬底)占比超60%。但2024年行业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跌,公司不得不对存货计提3.52亿元减值,占当年存货总额的65.8%,存货净额降至1.83亿元。尽管2025年1-5月通过优化管理将存货净额进一步降至0.99亿元,但仍面临存量消化压力——截至2025年5月31日,账龄超过1年的存货仍有1.79亿元,占存货总额的64.7%。

  更值得警惕的是周转效率的恶化——2023年存货周转天数为113天,2024年因销量下滑及6英寸衬底积压,周转天数骤增至308天,2025年1-5月虽略有改善至267天,但仍远高于2023年水平。若市场价格继续下行,可能面临二次减值。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4英寸外延片相关存货已因技术迭代被全额计提减值,而6英寸、8英寸产品价格仍在下跌通道,现有存货若不能及时消化,将持续成为利润“隐患”。

  应收账款回收遇阻 2024年计提5.6亿坏账 资金链承压加剧

  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进一步加剧了现金流压力。2023年公司收入增长带动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增至3.50亿元,但2024年因下游客户经营恶化,部分客户延迟付款,公司不得不计提5.64亿元坏账,占当年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总额的27.6%,净额降至1.48亿元。2025年1-5月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净额回升至3.40亿元,主要因销量增加,但坏账余额仍有4.23亿元,占总额的11.1%。

  周转效率方面,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周转天数从2023年的87天增至2024年的199天,2025年1-5月虽降至172天,但仍显著高于正常信用期。这意味着公司资金被客户占用的时间延长,可能加剧现金流紧张——2024年末公司净流动负债已达5.23亿元,应收账款回收不畅将进一步削弱偿债能力,为其IPO后的资金管理蒙上阴影。

  客户与供应商“双集中” 最大客户停购致收入腰斩 原最大美企供应商或受中美贸易牵连停供

  客户与供应商的高度集中,让公司经营“牵一发而动全身”。客户方面,2022-2024年,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始终维持在61.5%以上,2023年更是高达77.2%。其中,2023年对核心客户J(美国上市公司附属公司)的销售收入占比达42.0%,成为当年收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但2024年,受美国贸易政策变动影响,客户J停止采购,直接导致公司收入同比下滑55.6%。

  供应商方面,公司对上游依赖度更高。2022年至2024年,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分别为84.5%、88.7%、86.9%。其中,公司向第一大供应商A的采购占比53.4%、34.4%及51.0%,供应商A是美国上市的工程材料及光电元件领先制造商。公司2025年前5个月的采购额大幅降低,系此前从供应商A处采购囤积过多存货,且受中美贸易不确定性影响,公司2025年转向中国供应商采购,然而替代供应商稳定性仍需观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