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头顶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这两大最前沿科技光环的美国老牌科技巨头IBM(IBM.US),最新公布的业绩令无疑投资者们感到失望。乘着史无前例的AI与量子热潮的IBM自2024年以来股价暴涨,今年迄今涨幅超30%大幅跑赢标普500指数且股价屡创新高,这也意味着市场对于IBM业绩预期在不断上调,且IBM需要交出一份比预期强劲得多的业绩才能够维系股价强劲涨势。
然而,在7月24日晨间公布的第二季度业绩显示,有着“蓝色巨人”称号IBM的核心业务——软件与咨询业务部门业绩低迷,大幅削弱市场看涨热情,公布业绩后股价盘后一度暴跌超6%。IBM盘后遭遇抛售,也凸显出投资者们对于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常温超导、可控核聚变等最前沿科技的狂热看涨情绪,如果得不到业绩增长层面的回应,将导致估值面临剧烈下行压力。
有着百年历史的老牌科技巨头IBM备受关注的软件业务部门销售额意外逊于市场预期,令对于IBM业绩增长前景日益看好的投资者们倍感失望。财报数据显示,IBM第二季度软件部门销售额同比增长10%,至73.9 亿美元,略低于华尔街分析师平均预期的74.9亿美元。该公司另一大支柱业务——咨询业务,此前季度的增速已经明显放缓,第二季度销售额仅增长3%,至53.1亿美元。
软件业绩萎靡,但是基础设施业务意外崛起
投资者们近年来一直对IBM软件业务以及未来来自人工智能工具和量子计算驱动的强劲增长潜力持乐观态度。自1990年代以来,该公司管理层一直视软件和咨询服务为复兴之路的核心支柱,但直到首席执行官阿尔温德·克里希纳(Arvind Krishna)上任后,这一战略才真正显现成效,如今软件业务已占公司年销售额的逾40%,咨询服务占比则仅次于软件业务。
总部位于纽约阿蒙克的百年IBM在财报中表示,自2023年年中以来,与人工智能相关联的整体业务预订额已超过75亿美元,高于4月上季度财报披露的60亿美元。其中约80%来自IBM咨询业务部门,其余则基本来自软件。
该公司股价在纽约股市收盘报282.01美元的历史最高位附近股价后,在盘后交易中一度下跌超6%。年初至今,IBM股价已上涨超30%%,跑赢众多科技同行以及标普500指数,甚至大幅跑赢涵盖英伟达、微软以及谷歌等高权重科技巨头的纳斯达克100指数。
整体而言,该公司第二季度总销售额同比增长 8%,至170亿美元,优于华尔街分析师平均预期的约166亿美元。
这一业绩表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IBM的基础设施业务部门,而非IBM长期以来所聚焦的软件与咨询业务部门。基础设施业务部门第二季度销售额增长 14%,至 41.4 亿美元,超出华尔街分析师们预期的36.6亿美元。
IBM首席财务官吉姆·卡瓦纳(Jim Kavanaugh)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IBM历史上最强劲的一次大型高性能主机产品首发。需求主要来自美国大型企业,特别是金融和零售行业对于本地化安全且私密存储与运行数据要求极高的大型客户。
扣除某些项目后,IBM第二季度调整后的每股收益为2.80美元,高于华尔街平均预期的 2.62 美元。卡瓦纳表示,该公司正瞄准更大力度的成本削减,以大幅提升利润率。
向美国政府销售产品或咨询服务的科技供应商们一直担心特朗普政府的削减开支举措会产生负面影响。卡瓦纳表示,部分此前被暂停的联邦合同已恢复,没有新的合同受到影响。
IBM管理层继续维持全年以固定汇率计至少5%的销售额增长预期,与华尔街预期基本一致。自由现金流预计将超过135亿美元,也与华尔街预估一致。
据了解,IBM新一代大型主机z17可谓风靡全球,带动基础设施业务部门业绩增长。在本地化AI部署需求激增趋势下,美国老牌科技巨头IBM在今年上半年发布了其最新版本的大型机系统,并且IBM强调大量企业数据将始终存储在客户自有的本地服务器系统,永不托管于虽然读取与运行高效但有着数据泄露风险的云计算模式。
新一代大型机z17的性能足以处理人工智能大模型相关的AI工作负载与本地化存储数据的协同工作,该科技巨头补充称,近期收购的HashiCorp公司将协助为这些大型机器部署新的安全防御功能。z17是有着“蓝巨人”称号的IBM自2022年以来首款新大型机型,符合IBM大型机系统约三年一次的更新周期。
随着DeepSeek这类高能效生成式AI大模型持续爆火,以“低成本+高能效”为核心标签的全新AI大模型浪潮,正在加速推动AI本地化部署趋势。随之而来,传统大型机(如IBM上述的z系列大型机)因其本地数据存储和强大的本地化AI推理能力并支持超高强度AI工作负载而重新受到市场关注。
与亚马逊旗下云计算业务部门AWS,以及微软Azure与谷歌云平台等云计算服务供应商提供的云端计算负载与存储不同,大型机是客户自有的本地基础设施物理硬件。多年以来,许多行业观察者预计几乎所有企业数据终将迁移至AWS、微软Azure和谷歌云等公共或私有云服务提供商。但IBM基础设施负责人里克·刘易斯指出,随着AI浪潮席卷全球,一些企业级客户正日益意识到部分数据应保留在自有的本地服务器上,并且本地化部署AI大模型带来的实际效益在某些应用场景强于云端部署。
“你会发现整个行业正逐渐转向这种混合部署模式。”刘易斯表示。“部分企业客户执着于全面掌控自身数据、挖掘数据带来的全部价值,并确保其永不外流且绝对准确。”
市场将持续关注IBM如何变现“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这两大最前沿科技
“尽管整体销售额表现坚挺,但是支柱业务软件与咨询疲软,尤其是投资者们仍可能质疑IBM软件业务在下半年增长的可持续性。”来自华尔街投资机构Evercore ISI的分析师阿米特·达里亚纳尼(Amit Daryanani)在IBM业绩公布后写道。
在财报发布后的分析师业绩电话会议上,卡瓦纳表示,IBM旗下Red Hat 软件业务销售额将继续保持中段两位数增长速度,将为整体软件业绩增长作出贡献。该集团于2019年被IBM收购,第二季度实现销售额增长 16%。
但是相比于传统软件销售额,市场更加聚焦头顶AI与量子计算这两大科技光环的IBM如何利用这两大前沿科技推动软件与咨询业务迈入狂飙式增长曲线,这两大前沿科技均直接落在 IBM软件(Data & AI、Red Hat、混合云平台)和咨询(AI & Analytics、Quantum Services)两个业务部门,从而成为华尔街分析师们评估该公司增长前景的最核心变量。
AI与量子计算可谓具备重新估值的叙事张力,成为分析师模型中决定性增量假设,这两大前沿科技不仅能带来高增长、高利润率的经常性质营收,还能为项目提供大单驱动,从而共同放大软件与咨询业务的盈利杠杆。
IBM近年来在人工智能(AI)开发者生态系统以及云端AI推理和算力平台方面的深度布局,可谓是其股价表现大幅优于标普500指数的关键因素。尽管IBM的IaaS+SaaS云服务市场份额不及微软 Azure 和亚马逊 AWS,但其在企业级AI解决方案方面展现出独特的竞争优势。
IBM 的核心AI开发者平台是watsonx,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AI工具链,支持从AI大模型开发、训练到推理、部署的全过程,提供强大的IBM AI应用开发者生态,帮助他们构建、训练和最终部署AI大模型以及提供云端AI算力支持。该平台支持多种AI大模型,包括IBM自研的 Granite系列大模型,以及来自Meta 和 Mistral的开源模型,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定制化的一站式便捷AI开发模式。此外,watsonx 还提供了 AutoAI、SPSS Modeler 和深度学习服务,支持包括 PyTorch、TensorFlow 在内的主流框架,满足不同层次开发者的需求。
量子计算方面,IBM宣布累计量子业务订单突破10亿美元,并于2025年在纽约启动 “Quantum System Two” 并更新千量子比特路线图,力争在本十年末进入“量子实用”时代。IBM多年以来深耕于量子计算底层理论与量子硬件体系,聚焦于门型量子计算、量子退火、量子模拟、超导量子比特以及量子纠缠与拓扑量子等等,期望能够融合量子比特与二进制算力硬件基础设施。
据了解,Quantum System Two 已经在纽约帕基普西数据中心启动,采用多Heron超级互联架构,面向“量子中心化超级计算”。此外,IBM旗下“Quantum-as-a-Service”则通过 IBM Cloud 订阅进行高效访问,IBM与Boehringer Ingelheim、ExxonMobil 等大型企业已经签署量子计算长期合作协议,力争基于量子计算技术打造出的可控的、具有大型商业价值的量子计算应用系统。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