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制造业回流梦碎”:美国警察花原来4倍价格买制服,还到处开线

凤凰网港股
Jul 23

凤凰网《风暴眼》

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高调推出“对等关税”政策,试图通过贸易壁垒强行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更在内阁会议上乐观预测,2025年全年关税收入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尽管钢铁等行业在关税保护下短暂受益,但更多领域如纺织、医药、新能源等却陷入“高价低质”和供应链断裂的困境,美国警察更是以原来四倍价格购买本土生产的劣质制服。

更讽刺的是,美国制造业早已“失血”多年——缺工人、缺技术、缺完整产业链,空有回流的口号,却无落地的根基。

这场轰轰烈烈的“工厂回迁运动”,在财政账本上或许记下了漂亮的关税数字,却在实体经济中留下了成本飙升、质量崩盘和人才断档的烂摊子,最终恐沦为一场代价高昂的“政治秀”。

“花四倍的钱买到了劣质产品”

自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祭出“对等关税”政策,制造业回流确实在某些行业初现端倪,但这“回春术”效果可谓冰火两重天,甚至催生了“高价低质”的尴尬怪圈。

克利夫兰-克利夫斯公司算是“受益者”,二季度钢材出货量涨了7.5%,收入提升6.5%,克利夫兰-克利夫斯首席执行官Lourenco Goncalves表示,公司在产品定价方面取得了显著改善,特朗普的关税在支持美国钢铁行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行业分析师指出,关税保护使本土企业获得约15个百分点的成本优势,但也导致汽车制造等下游行业生产成本激增。

不过,与钢铁行业“火热”所不同的是,供应链重构在纺织业同样碰了一鼻子灰。

一位波士顿警察对凤凰网《风暴眼》分享同事之间的吐槽,称原来的衣服都是中国、越南产的,质量都还不错,后来支持国货(美国产)之后,原本的四套衣服变成了一套,要命的是,衣服还到处开线。

“相当于花了四倍的钱,买到了劣质产品。”这位波士顿警察说。

据该波士顿警察说,TSA(美国联邦运输安全管理局)的衣服都是统一在5.11 Tactical采购,以前这个品牌大多是在中国代工,如今改美国本地生产了。(注:5.11 Tactical是一个美国品牌的服装企业,生产包括户外服装和战术服装及装备,涵盖户外、军事、执法部门及公共安全领域。)

还有医药行业,当特朗普威胁对进口药品征收高达200%的关税,并宣称此类征税最早可能在8月1日实施时,药企巨头们面临艰难抉择。诺华等公司公开表达担忧,强调制造业回迁需要三四年时间,无法一蹴而就。

生物制药巨头Biogen宣布追加20亿美元投资北卡罗来纳州工厂,以规避特朗普可能实施的200%药品关税。但美国本土药原料供应链严重依赖中国,90%的稀土原料和60%的化学中间体仍需从中国进口。

新能源巨头特斯拉在得州的超级工厂也深陷泥潭。劳动力短缺叠加基础设施老化,产能只有上海工厂的三分之一。国际能源署(IEA)报告显示,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整度指数仅为中国的42%,其中正极材料、隔膜等核心环节对外依存度超75%。特斯拉CEO马斯克也在股东大会坦言:"在美国建厂的复杂度相当于在中国建厂的3倍。"

美国制造业回流难破“缺人缺链”死局

尽管特朗普当年抡着关税大棒喊得震天响,可真要把制造业拉回美国,远比喊口号难上千倍。

在不少行业里,建工厂、搭体系得花数年甚至数十年深耕细作。

可如今的美国制造业,几乎陷入了 “全方位缺阵” 的尴尬:缺工人、缺培训、缺技术、更缺完整的供应链,堪称“生态系统大失血”。

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制造业平均小时工资是新兴市场的 6 - 8倍。即便是拿出较高的薪资,也未必能招到合适的人。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5月的报道一针见血:美国政府打着 “把制造业带回美国” 的旗号搅动全球经济,却在这场 “工厂回迁运动” 中撞上了个 “离谱的绊脚石”——制造业企业明明有大把空缺岗位,却死活招不到合适的人。

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狠狠戳破了 “回流神话”:目前全美制造业岗位空缺近50万个。

去年美国制造业协会和德勤对200多家企业的调查更显示,超过65%的公司坦言,“招不到人、留不住人” 已经成了头号业务难题。

就连财大气粗的富士康在美国建厂时,也栽在了“招工难”上。为了填满岗位,富士康开出的薪水相当诱人,可即便如此,招工依然愁坏了管理层。

在威斯康星州富士康工厂附近开招聘公司的奥尔森,曾对着媒体大倒苦水:“我们这片市场根本招不到足够的熟练工。”

富士康为解决问题想尽办法:拉着大学、技术学校搞合作想“从校园直招”,盘算着雇佣退役军人填补缺口,可折腾半天,招工难题还是没彻底解决。到最后被逼得没办法,甚至考虑从中国派员工跨洋支援。

莫尔森·哈特是美国消费品公司Viahart的首席执行官,是一位资深玩具制造商。他曾在中国工厂工作,合作范围覆盖中国、越南、柬埔寨等多个国家,并实地考察过众多工厂。

他所在的公司生产一种类似乐高的拼插玩具“雪花片”,但棘手的是,美国本土几乎找不到会修模具的师傅,他们不是去世就是退休了,一旦模具损坏,就得从中国重订模具,产线一停就是几个月。

比“缺人”更棘手的是“缺链”。

美国制造业外流几十年,工业级供应链(尤其是电子元件领域)早已“空心化”严重,缺的不是某一个环节,而是一整个“能打硬仗的产业集群”。

工厂建起来了,机器摆好了,却发现上游零件断供、下游配套跟不上,这种“有岗无人、有厂无链”的困境,成了制造业回流路上最硌脚的石头

拿 iPhone的生产来说,屏幕、外壳、电子元件等核心部件主要依赖亚洲工厂。即便美国加征关税试图倒逼回流,企业算完账后发现:从亚洲采购照样比在美国重建供应链更便宜、更高效,关税成本反倒成了“小头”。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美国公务人员制服会出现开线问题,且价格反而更高了。

特朗普推动的“制造业回流运动”,终究卡在了“没人干活、没链支撑”的现实泥潭里。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