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副总经理程建军:内部有60%审计工作由AI完成,报告生成从小时级降低至分钟级

新浪科技
23 Jul
  

  新浪科技讯 7月23日晚间消息,在2025中国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中国移动副总经理程建军发表《数智创新赋能发展 智融百业共谱未来》主题演讲。

  他首先分享了中国移动在AI方面的相关布局。算力架构从同算为主,逐步转变为通智超量异构形态,目前中国移动建成13个全国性区域性智算中心节点,打造多个超大规模的智算中心,拥有三个万卡集群;中国移动拥有10亿级的用户和37亿级连接,数据接口数量也超过2万多,建立起跨行业、跨领域、跨主体下一代集约高效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

  他介绍,中国移动从2013年就开始持续投入AI领域,打造了九天系列的通用大模型。在网络领域,目前有近50万无线AI智能化改造基站,在31个核心网和智能控制方面进行能力的部署;在客服领域,中国移动的客服线上AI面向31个省推广;在管理领域,通过AI在管理领域应用,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比如开发了AI+审计,中国移动现在有60%审计工作场景是由AI完成,单个审计点耗时从以前几个工日到几分钟,报告关键信息能从几个小时降低到几分钟。

  另外,他还介绍了中国移动在量子科技和低空经济方面的进展。量子科技方面,中国移动与中电科共同牵头量子计算联合体,自己开发核心的技术构架和量子试验平台,努力从底层技术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移动的量子联合体,包括量子计算的云平台已经辐射了全国大概500所高校,有5000多名开发者参与,孵化出量子产业链企业10余家;低空经济方面,已经在330个城市部署了5G-A的网络,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5G+北斗高精度定位的网络,也建立地面插杆导航增强系统,动态定位精度能达到厘米级,静态可以到毫米级。打造“中移凌云”的监管和服务平台,在应用上和快递领域头部企业,已经在5G-A技术中构建智联网实现跨一百公里的低空网络。

  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云明副部长、尚冰李时珍,各位尊敬的院士、老领导、各位尊敬的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借助2025第二十四届中国互联网大会这个机会,围绕今天会议主题给大家分享一下中国移动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互联网产业发展,总书记也有一系列的批示,工信部为互联网产业发展也做了统筹的部署。在中国互联网协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移动也发挥在网信领域重点骨干央企的作用,锚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中国移动10亿级的用户和37亿级连接和万亿级市场的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入融合,全面落实好互联网相关产业的发展。具体呢,借此机会和大家汇报三方面。

  第一方面,打造数字新基建,服务产业信发展。

  咱们传统的电信网一直在经历演变,结合当前电信网演变的特点,结合我们运营商主责主业和核心职能,具体给大家汇报算力和数据和人工智能这三点,这是我们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突出前沿的特点。关于算力方面,中国移动始终把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新能源,我们感觉它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了想象。算力已经成为全社会数智化转型的共性需求和全球紧缺的战略资源,也呈现出增强的摩尔定律特征,性能和成本能感觉到,从每18个月缩短到每12个月翻倍。刚才从邬院士列举的详实的数据可以看到互联网发展也在不断变化,跨地域、跨层级、跨场景的算力需求在不断涌现,算力的基础设施也发生了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变化。首先,在算力分布上从就近部署转化为东中西泛在部署,随着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发展,东部算力的需求有序引导到中西部地区。中国移动建设了九州算力光网,设计骨干网实现了国家东数西算战略从全国八大枢纽之间以及枢纽和周边主要城市之间的超级互联,覆盖了30个省区市和一百多个城市。在算力的层级上,从集中式也向云计算、边缘计算和智能终端立体式转变。中国移动也已构建更智能的“算”为目标,大中心大集群、边缘广分布、中训边推,训推一体的立体化算力网络,形成云边端全覆盖的立体式布局。

  算力架构从同算为主,逐步转变为通智超量异构形态,目前中国移动已建成13个全国性区域性智算中心节点,打造多个超大规模的智算中心,我们有三个万卡集群,智算规模在国内属于最前沿的。

  从第二方面简要汇报一下数据,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它的价值潜力远超想象。中国移动认为数据要素正在催生更加高端的定制化的服务,不断拓展网络与平台的价值边界,为数字经济注入无限的可能。我们除了提供传统的电信服务以外,将来要逐渐越来越多利用数据催生一些新的服务,给大家的服务更加精准到位。国家陆续也发布了“数据二十条”等一系列制度,搭建其了我国数据基础制度的一些基本的体系,这些体系将促进数据安全可信流通的交易和高水平的开发利用。刚才说我们有10亿级的用户和37亿级连接,我们的数据接口数量也超过2万多,建立起跨行业、跨领域、跨主体下一代集约高效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我们叫做数联网,这个数连已经成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试点六大技术路线之一,也纳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

  目前可以看到大数据已经逐渐应用进入到一些文旅、交通、金融、应急等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节假日的时候看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梧桐大数据,就是中国移动和中央电视台合作,通过梧桐大数据对全国所有5A级景区游客动态进行监测,对景区管理和经济和安全性越来越显得重要。

  第三点,我们看到当前的电信网在人工智能中成为新的生产工具,未来的空间也远超想象。刚才邬院士高屋建瓴分析了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趋势,我在这里简要汇报一下。一是我们认为AI跨越式发展正在深刻重塑发展的格局,从推动经济社会+AI迈向AI+的新阶段,也带来了生产力的成倍跃升。AI正在广泛融入生产、生活、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中国移动从2013年就开始持续投入AI领域,我们打造了九天系列的通用大模型,也培养了一支非常难能可贵的队伍,十年磨一剑,持续提升了能力。在网络领域,首先把AI应用到中国移动的最大网络里,我们推动自己的自治网络的能力,目前有近50万无线AI智能化改造基站,在31个核心网和智能控制方面进行能力的部署,在客服领域,中国移动的客服线上AI面向31个省推广,在管理领域,通过AI在管理领域应用,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比如我们开发了AI+审计,中国移动现在有60%审计工作场景是由AI完成,单个审计点耗时从以前几个工日到几分钟,报告关键信息能从几个小时降低到几分钟,几分钟能出这个单位的审计报告。

  第二方面给大家简要汇报一下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相融共铸强劲动能。我们要把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能力应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工信部和国资委的领导下,我们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大局,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着力锻造网信领域的大国重器。近年来中国移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今年中国移动研发经费达到391亿,我们牵头承担国务院国资委150多项战略性新兴工业的任务,承担的领域非常广泛,我在这里结合这次会议的重点主题,简要给大家分享几个领域我们发展的情况。

  第一是关于5G-A和6G,目前中国移动在5G网络可以说是全球规模最大,5G-A也是全球首发。在6G方面,中国移动也是不敢放松,承担我们自己应有的责任。目前在6G方面也梳理出十大标志性技术,其中成功牵头四项国家相关重大科技专项。我们还投入了一部分经费,已经部署了10个站点,我们自己认为是全球首个6G的小规模的试验网,目的是通过这个试验网对6G的标准和技术进行开发。6G原型系统入选了今年中关村年会的重大科技成果。

  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开发了九天通专大模型体系,大家可能觉得社会上很多模型,像中国移动为什么要开发自己的模型,我们这个模型主要的特点主要是安全,再一个完全自主可控,我们基于完全国产的芯片、软件开发的。还有一个重点,我们的AI是重点要跟垂直行业结合。刚才邬贺铨院士讲的时候也讲到2B、2C,我们最核心的首先是AI+新型工业化,要全力打造一站式模型服务。我们也牵头建立国家级评测平台,对于一些垂直行业AI应用开展评测,也是上级部委委托的评测,努力赋能国产技术生态快速成熟。2024年中国移动九天人工智能团队也获得了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央企楷模”称号。

  实践中,AI+新型规划也已经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了深度的融合创新,打造行业应用标杆,已经在40多个行业打造了通专的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关于第三点,跟大家简要汇报一下算力网络。中国移动围绕算网基础设施,算网资源调度体系,算网关键技术体系,还有算网产品服务体系,开展了系统的布局。我们认为以前算力是一个一个孤立的点,下一步要把算力网络化,建成算力网络。中国移动的算力网络有4个热点地区,16个中心节点,31个省级节点,以及超过1000多个边缘节点,形成覆盖全国的算力网络布局,我们创新提升了算力网络原生的理念,目标是实现算力像自来水一样,很多高校研究生不需要买服务器了,直接打开水龙头就可以有算力,而且比较便宜。我们也发布业界首个云智算白皮书,在国际的一些标准组织积极发声,取得了很好的影响。

  总的来讲,在算力网络应用实践上,已经从通算、智算、超算和量子计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也打造了全国算力公共服务平台的一些示范标杆。

  第四点,简要给大家汇报一下量子科技。应该说量子是工信部确定的六个未来产业之一,中国移动也在量子这块保持适量相当的投入。目前跟中电科共同牵头量子计算联合体,我们也专门从国内头部的高校引进一些物理领域的博士,我们自己开发一些核心的技术构架,有比较大的投入,在自己的研究院还有一些自己的量子试验平台,努力从底层技术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应用场景逐渐出现,比如投产了量子计算等云平台,目前在推广量子密钥,政务、金融、加添、工业等超10个领域提供安全防护,产业生态也在逐渐带动起来。中国移动的量子联合体,包括量子计算的云平台已经辐射了全国大概500所高校,有5000多名开发者参与到这个平台中来,也孵化出量子产业链企业10余家,应用包括有量子+办公等等,不细说了。

  最后一点分享一下我们在低空经济做的工作。刚才说到不管是有线网还是无线网是全世界最大的网络,特别是应用5G和5G-A的网络,构建通感一体的服务低空经济的数字基础设施网络。我们已经在330个城市部署了5G-A的网络,这里有4.9G的频段和26G毫米波,我们有一个中高频协同,不同频率作用和精度不一样,我们把这两个领域互相优势搭配出来,形成一个空感一体的网络。也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5G+北斗高精度定位的网络,中国移动也建立地面插杆导航增强系统,这个增强系统建立以后,我们动态定位精度能达到厘米级,静态可以到毫米级。在低空经济这块中国移动也打造“中移凌云”的监管和服务平台,成体系的形成对京津冀发展的数据基础设施的支撑。在应用也逐渐有一些领域出现,比如我们和快递领域头部企业,已经在5G-A技术中构建智联网实现跨一百公里的低空网络。

  最后一方面是深化合作共赢,共促产业繁荣。核心意思是要表达中国移动是一种开放合作的理念和在座的业界和大家广泛合作。第一方面的合作就是深化政产学研的联合创新,我们不断深化政产学研的深度发展,和政府合作方面,和一些政府打造一些新型研发机构,国家也在积极倡导,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我们现在打造了2个。在产业合作方面和龙头企业优势互补,建立了超过40家企业的联合实验室。还有在产融合作方面,也是跟一些基金合作,我们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的基金,鹏城的基金等进行产能的合作,目前投入了6.5亿。在高校合作方面更加广泛,与5家头部高校共建研究院,全国布局超40个高校联合实验室,与70多所高校开展联合研发,这个还在不断增长,下一步我们也愿意与业内不同行业头部研究所一起联合进行研究,不仅仅是高校。

  第二方面合作是深化产业链协同机制。我们要深化创新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四链融合推进模式,打造十百千万合作伙伴计划,目前上下游合作伙伴超过1400家,发挥资本强链补链作用方面,中国移动有一个很好的投资公司,已经直接投了现金2000多亿,市值远远不止2000亿,直接和间接投资企业500多家,我们还是要聚焦核心技术,重点产品,关键能力的形成,不仅仅是经济效益,还要看到国家科技的发展,打造国家科技战略力量。打造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我们协同整机和上游部件厂商加速国产化的进程,也推动加速培育一些关键部件的国产生态,有效提升供应链安全韧性和自主可控,构建移动信心产业协同创新基地。目前这个创新基地已经有开放能力300多项,汇聚了280多个团队,我们也欢迎在座的业内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大家广泛参与进来。

  还有一点合作就是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一方面积极在国际的多边组织发声比如中国移动在国际电信联盟、3GPP、IETF等国际组织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知识产权方面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建设运营5G知识产权的运营中心。我们运营5G知识产权不是为了一家企业,是为了整个产业,将来不要由于知识产权被别人卡住。中国移动在一些国际标准组织里面承担了主席、副主席等一些关键的职位。除了参与国际组织以外,我们自己打造一些国际合作的平台,比如自主打造的GTI,目前汇聚了146家国际运营商和267家全球合作伙伴,我们还在香港建立创新院,也跟印尼金光集团联合建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在投资领域也不断走出去。

  总的来讲,中国移动将始终以科技创新为根本,产生引领为关键,以安全支撑为底线,锚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的定位,履行产业链长的使命担当,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融合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谢谢大家。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何俊熹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