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来迹FBeauty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球25家头部美妆企业共有超过75个关键岗位变动。
这些人事变动涉及长期战略方向、区域市场布局、研发体系优化、业务部门战略等等,共同勾勒出一个以科研为支点、全球化为战场、组织变革为引擎的新竞争图景。《FBeauty未来迹》认为,其中最大的看点有三个:
1、全新岗位批量出现。这些新岗位集中在数字化、科研、创新、营销传播等领域,既是头部美妆公司根据自身业务需求设置,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行业未来方向。
2、外资美妆巨头中国市场“一把手”权责扩大。这首先意味着他们对于中国市场的战略定位升级;其次面对进入低增速新周期的中国美妆行业,总部正在进一步放权以增强敏锐度和反应速度。
3、组织结构变革。业内大范围的组织架构变革反映了行业正处于深度转型期,是对行业从“高增长”到“高质量增长”的主动回应和顺势而为。
破界:改写规则的“史上首个”岗位
今年上半年,美妆人事波动最具标志性的现象是“突破性新职位”的集中涌现,这些岗位不仅打破了传统职能边界,更预示了行业核心竞争力的迁移方向。
《FBeauty未来迹》发现,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以及珀莱雅等国际国内巨头在今年上半年设立了至少7个全新岗位。
雅诗兰黛集团设立了三个全新岗位——首席数字和营销官、全球科学睡眠顾问以及彩妆品牌集群总裁。
7月16日,集团官宣前雀巢全球首席执行官Aude Gandon为首席数字和营销官,她将在这个全新岗位上监督雅诗兰黛集团的数字、营销和媒体生态系统,帮助集团和消费者建立牢固的联系。
更具突破性的是今年3月首次设立的全球科学睡眠顾问一职,雅诗兰黛集团邀请Matthew Walker博士担任。Matthew Walker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神经科学与心理学教授、睡眠科学领域权威专家,同时他也是畅销书《我们为什么要睡觉》(Why We Sleep)的作者。
雅诗兰黛集团全球科学睡眠顾问Matthew Walker博士
雅诗兰黛集团在声明中强调,Matthew Walker博士的专业知识将深化品牌在夜间护肤领域的研究与创新,同时借助全球睡眠健康运动的契机,向消费者科普睡眠与健康之间的重要联系。
此举不仅体现了雅诗兰黛集团对科学护肤的重视,也预示着未来护肤品的研发将更加注重结合生理学原理。基于这些在睡眠领域的研究探索,雅诗兰黛最新上市的“第七代小棕瓶”开展了百位“缺觉人士”的极限测试,产品则聚焦于抗“熬夜疲老”。
欧莱雅集团也设立了一个新的执行委员会级别职位——欧莱雅集团首席创新和战略展望官,由巴黎欧莱雅品牌的首位女总裁Delphine Viguier-Hovasse担任。
欧莱雅集团首席创新和战略展望官Delphine Viguier-Hovasse
欧莱雅对此表示,该职位将监督现有的创新团队和战略前瞻部门,从而推动集团采用全面且着眼于未来的方式进行美容领域的创新,从而进一步加强集团在动态和快速发展的美容领域的领导地位。
资生堂则创造性地设立 “中国区及旅游零售CEO”的双引擎职位,首次将中国市场与旅游零售两大增长引擎合并管理,打破传统地域划分模式,并以这一战略布局,最大化利用中国市场和旅游零售的协同效应。
本土企业中,刚跨过百亿规模的珀莱雅设立 “首席科学顾问/欧洲科创中心副总裁” 职位,并吸引雅诗兰黛前高管Lieve Declercq博士加盟,专注于产品创新与品牌孵化。作为首个在欧洲设立研发高管的国货品牌,此举意味着珀莱雅开始搭建跨境科研管理体系,迈出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花王集团也有一“首个”岗位——花王集团全球化妆品业务总裁Tomoko Uchiyama,成为公司史上首位女性总裁。
公开信息显示,Tomoko Uchiyama现年47岁,于2002年加入花王,她在研发部门工作多年,此前任花王健康美容护理业务总裁、花王全球护发业务项目负责人,在产品开发和战略规划方面经验颇丰。
总的来看,这些新岗位密集涌现,反映企业们从“渠道扩张”转向场景融合、科研主权与长期主义的战略重构。资生堂双区CEO等职位突破传统管理半径,而睡眠顾问等角色则揭示研发正从后台走向消费决策前端。
升维:中国面孔重塑全球权力结构
将视角聚焦中国美妆市场,《FBeauty未来迹》发现,国际美妆集团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定位正在发生本质跃迁。
2025年上半年密集的人事调整表明,中国区管理者已从区域执行者升级为全球决策参与者,这一变革通过三级突破实现。
首先,国际美妆公司中国区负责人的汇报层级发生了历史性突破。
今年年初,雅诗兰黛公司新上任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司泰峰(Stéphane de La Faverie)对集团管理团队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其中雅诗兰黛中国区总裁兼CEO 樊嘉煜加入全球管理团队,直接向全球总裁兼CEO司泰峰汇报,打破了过去需经亚太区中转的决策链路。
这也是中国区负责人首次进入雅诗兰黛全球最高决策层,标志着中国市场在其全球战略版图中的核心地位获得实质性提升。
雅诗兰黛中国区总裁兼CEO 樊嘉煜(Joy Fan)
其次,中国区负责人不仅仅只是“中国区负责人”。
资生堂集团任命梅津利信出任 “企业执行官中国区及旅游零售区CEO”。这个新设立的职位将中国区与快速增长的旅游零售业务合并管理,梅津利信作为中国区掌门人,同时掌控旅游零售战略资源,完成中国负责人权限的跨维度扩张。
结合资生堂现状来看,旅游零售与中国区的疲态也是其目前的突出问题。2025年第一季度,资生堂中国区和旅游零售的净销售额同比下滑幅度达10.3%。不过,资生堂称这一下滑“符合预期”,通过削减固定成本和提高营销投资效率减轻了对这一业务板块盈利能力的冲击。
资生堂中国及旅游零售CEO 梅津利信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集团总部对中国市场的直接介入。
除了资生堂CEO之外,LVMH集团旗下丝芙兰的中国区也有变动——丝芙兰全球CEO Guillaume Motte亲自负责中国业务,丝芙兰大中华区总经理丁霞将直接向Motte汇报。由全球CEO直接分管单一国家市场业务的情况极其罕见,足见LVMH对丝芙兰中国业务的高度重视和期望。
丝芙兰全球CEO Guillaume Motte
另外从品牌的层面看,巴黎欧莱雅是发生人事变动最为剧烈的品牌。
Delphine Viguier-Hovasse升任为集团首席创新官后,原欧莱雅皮肤科学美容部全球品牌总经理Laetitia Toupet-Delon接替Delphine Viguier-Hovasse成为巴黎欧莱雅全球品牌总裁,原理肤泉中国品牌总经理孟颖琪则调任为巴黎欧莱雅中国品牌总经理。
在欧莱雅集团的最新财报中,巴黎欧莱雅所在的大众化妆品部虽然仍为集团的第一大部门,但其2025年第一季度的增速仅为2.3%,且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增速“略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从全球品牌总裁、到中国品牌总经理,再到首席创新官,这些变化实际上折射出巴黎欧莱雅对中国市场本土化运营与业绩增长压力的双重应对。
因此,当中国区管理者进入全球董事会、执掌跨境业务命脉、接受总部直管,国际美妆集团正从三方面重构权力体系——决策层级破壁、管理半径扩容、总部资源直输。面对中国市场特殊性的承认,国际公司中国区管理者的权利升级,也直接指向本土消费话语权升级。
进化论:组织架构的自我革命
时至今日,实验室的科研基因与业务前端的市场策略已经出现不可抵挡的深度融合,基于此,巨头们的组织架构变革已从战术调整升级为战略重构。
2025年上半年,头部企业通过三类系统性重组,推动研发力向商业价值的转化:
1、科研驱动品牌运营
兰蔻全球品牌总裁Vania Lacascade,由欧莱雅集团研究与创新部门首席创新官转任而来,一位研发领袖转型品牌操盘手。资料显示,她拥有法国高等经济商业学院(Essec)MBA学位和雷恩第一大学药学博士学位,兼具商业管理与科研学术背景。
加入欧莱雅集团之后,她先在兰蔻品牌担任护肤全球营销高级副总裁,后又就任薇姿全球品牌总裁,并且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助力薇姿实现了两位数的销售增长。2023年1月,Lacascade被任命为欧莱雅集团首席创新官,负责领导集团的全球创新战略,并与集团的四个部门密切合作。
兰蔻全球品牌总裁Vania Lacascade
珀莱雅则通过跨境研发架构实现技术跃迁,在今年上半年集结了一支由国际化行业顶尖人才领衔、兼具学术深度与产业经验的全球研发团队——珀莱雅首席研发创新官孙培文博士、珀莱雅首席科学官黄虎博士、珀莱雅首席科学顾问/珀莱雅欧洲科创中心副总裁Lieve Declercq博士、珀莱雅上海研发中心负责人常晓维博士。
2、业务单元集群化重构
今年2月,雅诗兰黛集团正式推出“重塑美妆新境”(Beauty Reimagined)战略愿景,开始了集团史上最大的运营变革。其中在品牌架构上,集团将品牌按品类进行重组,以品牌集群的方式进行管理,包括护肤品牌集群、彩妆品牌集群、生活方式香氛品牌集群、高级定制时装品牌集群等等。
之后,集团“召回”曾在企业任职九年的老将Lisa Sequino,来负责领导彩妆品牌集群的战略规划和全球增长,推动M·A·C魅可、Bobbi Brown、Too Faced、Smashbox和GLAMGLOW等彩妆品牌的发展。
雅诗兰黛集团彩妆品牌集群总裁Lisa Sequino
类似的,本土企业也同步推进架构创新。珀莱雅新设“产品开发+品牌孵化”独立部门,由拥有欧莱雅、拜尔斯道夫、高露洁等国际企业工作经验的汪奕峰担任,将最大化践行“品”与“牌”协同发展的长期价值。
3、管理职能向利润中心转型
华熙生物集团管理层在上半年同样有剧烈变动。年初,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郭学平正式退休,而后,公司将徐桂欣、栾依峥等高管职务从“副总经理”调整为“业务副总裁”,职权从职能管理转向垂直业务线利润负责。
科学家掌舵品牌、集群架构替代单品牌作战、管理岗转向利润中心负责人.......如今,美妆产业正在拆解以往“研发-营销-渠道”的线性链条,构建以消费者需求为中枢的网状组织形态。这种进化非但为应对当下挑战,更为捕捉未来十年的增长范式。
正如欧莱雅曾在2024年报中强调的那般:应对市场波动时,“组织调适能力已与产品创新同等重要”。在权力向东迁移、科研走向前台、架构持续重构的进程中,美妆产业的价值链正在被重新书写。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