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Best Buy 是消费电子零售行业的领导者,拥有强大品牌和广泛门店网络。尽管面临关税和竞争压力,其多元化收入及新战略举措,如 Best Buy Marketplace、广告业务和健康科技投资,预计为2026财年带来2-5%的收入增长潜力。DCF估值显示目标股价为92.11-114.14美元,表明其被低估。凭借强大的全渠道策略和成本效率,Best Buy 提供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投资机会。
Source: TradingKey
Source: Best Buy, TradingKey
Best Buy是一家美国零售公司,成立于1966年,专注于销售电子产品、家电及相关服务。公司在美国和加拿大运营超过1,000家门店,产品线涵盖电脑、手机、电视、音响设备等。以专业产品知识、优质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着称,是消费者购买电子产品的重要渠道。通过创新零售体验和多样化服务,Best Buy在电子零售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2024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规模达12,141.1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17,826亿美元,2025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6%。行业增长受技术快速进步、可支配收入增加以及消费者对便利性和互联性需求持续增长的推动。
Source: grandviewresearch
竞争环境:Best Buy 在高度竞争的消费电子零售行业中,面临亚马逊、沃尔玛、Target 和苹果商店等线上线下零售商的激烈挑战。根据Numerator 数据,Best Buy 和亚马逊主导市场,过去一年分别占据特定消费电子品类总销售额的30%和28%,竞争尤为激烈。亚马逊凭借广泛的产品选择、竞争性定价和快速交付在在线领域占据优势;沃尔玛和Target 则以低价策略和丰富的产品范围构成威胁;而苹果商店通过提供苹果产品的优质体验吸引特定客户群。面对这一竞争格局,Best Buy 依靠其独特的战略和市场定位保持竞争力。
竞争优势:Best Buy 凭借超过50年的运营历史,建立了较高的品牌认知度,成为消费电子领域的知名品牌。其近1,000家实体店网络覆盖广泛,尤其在农村地区相较竞争对手更具优势,为客户提供亲手体验产品的机会。此外,Best Buy 将实体店与移动应用无缝整合,打造流畅的购物体验,并通过价格匹配政策有效应对价格竞争。与苹果、三星、索尼等品牌的独家合作进一步增强了其供应链和定价优势,提供独家产品和服务。根据 PitchBook 数据,Best Buy 在北美消费电子市场占有约8%的份额,并在线下销售中占据约33%的市场份额,显示出其在实体零售领域的强劲地位。
Source: numerator
Best Buy 的收入结构显示,其收入高度依赖美国市场,占比约为93%,而国际市场(主要为加拿大)仅贡献约7%,凸显了公司对美国市场的战略重点。在产品类别方面,收入分布呈现多元化特征,其中计算和移动电话(包括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占据主导地位,约占47%,其次是消费电子(如电视、音频设备、相机)约占28%,家电(包括冰箱、洗衣机、烘干机和小家电)约占12%,娱乐(包括视频游戏、电影和音乐)约占5%,服务(如Geek Squad 技术支持、安装和维修服务)约占7%。这种多样化的产品组合使 Best Buy 能够灵活适应消费者行为变化和市场趋势。
· 计算和移动电话:过去五个季度,计算和移动电话类别的收入占比逐步上升,可比销售增速也恢复正增长。这一表现主要得益于新产品发布(如新型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远程工作与在线教育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Best Buy 有效的促销活动和全渠道策略(如“Drops”策略)的推动。该类别已成为公司收入增长的关键支柱。
· 消费电子:消费电子类别的收入占比在过去几个季度保持相对稳定,可比销售虽有所改善,但仍未扭转负增长的局面。市场饱和、创新速度放缓、在线零售商的激烈竞争,以及消费者偏好向其他类别的转移,共同导致该类别表现低迷,短期内难以恢复强劲增长。
· 家电:家电类别的可比销售持续下滑,尽管下滑速度有所放缓。经济因素(如消费者在大件商品上的支出谨慎)与供应链问题的叠加效应,是这一趋势的主要驱动因素。虽然市场环境可能逐步改善,但该类别仍面临较大挑战。
· 娱乐:娱乐类别的可比销售显著下降,反映了从物理媒体(如DVD 和游戏光盘)向数字流媒体服务转型的长期趋势。这一结构性变化削弱了该类别的收入贡献,使其在整体结构中的地位进一步边缘化。
· 服务:服务类别的收入表现相对稳定,凸显了其作为经常性收入来源的重要价值。这一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归功于My Best Buy Total会员计划的持续增长,为Best Buy 提供了可靠的现金流和客户粘性。
Source: Best Buy, TradingKey
尽管消费电子市场面临低迷、关税导致的成本上升、消费者价格敏感性增加以及进口来源调整等挑战,Best Buy不得不下调全年销售和利润预期,导致股价表现低迷,业绩平平。然而,公司通过灵活的战略调整展现出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力求在竞争中维持优势并挖掘新的增长潜力。
· 市场平台扩展:Best Buy 计划于2025年夏季推出 Best Buy Marketplace,借鉴其在加拿大市场的成功经验,允许第三方卖家在其平台上销售产品。这一举措旨在扩大产品种类,引入非电子产品等新品类,并通过佣金模式增加收入。目前,在线销售额占国内收的32%(Q1 FY26),若 Marketplace 实施成功,预计将显著提升在线销售表现,为2026财年收入增长注入动力。
· 广告业务增长:Best Buy 管理层将 Best Buy Ads 视为2026财年(FY26)的战略重点之一,旨在通过平台流量变现提升毛利润。自推出以来,Best Buy Ads 通过创新产品(如 Social+ 和 My Ads)以及与 Meta、CNET 等伙伴合作,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这一业务不仅为公司带来额外收入,还被视为未来利润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 健康科技投资:Best Buy 积极投资于远程患者监控和健康技术,进军预计2025-2030年年均增长率达20%的数字健康市场(Grand View Research)。若成功渗透这一高增长领域,Best Buy 有望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预计2027年后可贡献5-10亿美元的收入,进一步增强其财务稳定性。
· 运营效率与成本管理:Best Buy 通过优化门店布局(计划关闭10-15家表现不佳的门店)和提升供应链效率,持续降低运营成本。2025财年第一季度(Q1 FY26)调整后运营收入率达到3.4%,若公司继续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进展,将为盈利增长提供直接支持。
综合来看,Best Buy 的业绩有望在未来稳定并实现温和增长,尤其是在新战略成功实施的情况下。Best Buy Marketplace 和 Best Buy Ads 的快速规模化可能推动2026财年收入增长2-5%,每股收益(EPS)有望达到6.30 美元以上。凭借在客户服务、全渠道整合和品牌认知方面的优势,Best Buy 定位于捕捉消费电子市场演变的机遇,并通过进军健康科技等新领域实现收入多元化。当前估值可能低估了其长期潜力,为投资者提供了潜在的增长机会。
Source: Best Buy, TradingKey
基于未来三年折现现金流(DCF)模型,Best Buy的企业价值(EV)估算为194.71亿至241.30亿美元,包含现值(PV,23.07亿至28.78亿美元)和终端价值(TV,165.32亿至206.20亿美元)。模型采用收入增长率0.38%至0.39%、运营利润率2.09%至2.6%,并以美国国债收益率3.84%至4.20%外加2%的溢价作为折现率。从EV中扣除净债务后,除以2.114亿流通股,得出目标股价范围92.11美元至114.14美元。这一估值反映了Best Buy在消费电子零售市场的稳固地位,以及其通过市场平台扩展(如Best Buy Marketplace)、广告业务和健康科技投资驱动的增长潜力,尽管面临关税和经济不确定性的挑战。
· 关税影响:潜在关税增加可能提高进口成本,压缩毛利率。
· 经济不确定性:经济衰退或消费者支出减少可能降低大件商品需求。
· 竞争压力:亚马逊、沃尔玛等零售商的低价和在线优势威胁市场份额。
· 战略执行风险:Best Buy Marketplace 和广告业务若未达预期,可能拖累收入增长。
· 供应链中断:全球供应链问题可能影响库存可用性和交付效率。
立刻体验
原文链接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