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糖可乐救不了肥胖的美国人

虎嗅APP
23 Ju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底线思维,作者:北方朔风,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7月17日,特朗普宣布将和可口可乐公司协商,把美国的可乐配方之中的玉米糖浆,换成蔗糖。消息传出之后,有人觉得这只是特朗普的爱好,但结合特朗普及其团队之前的发言与各方反应来说,他可不是因为自己爱喝可乐才这么表态的,背后有复杂的政治目的。

美国可乐配方之中使用的玉米糖浆,是玉米淀粉经过酶分解之后的产物,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这类玉米糖浆的准确叫法应该是高果糖玉米糖浆,美国市场销售的产品常见的有两种,HFCS42和HFCS55,这里的数字代表的是果糖的含量。软饮料的生产,一般来说使用HFSC55更多,也就是含有55%的果糖,口感上这种糖浆比蔗糖更甜。

这类玉米糖浆的大规模生产,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1965年,日本科学家从酵母菌提取出了一种可以用于玉米糖浆的酶,而克林顿玉米加工公司购买了这个酶的使用权,开始了大规模玉米糖浆的生产;这里的“克林顿”是爱荷华州城市的名字,不是某位前总统的名字。

而之所以玉米糖浆在美国市场得以广泛使用,原因非常简单,就是便宜。而这个价格优势,是多个原因共同导致的,从1789年以来,美国对进口糖类一直施加保护性关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对糖类进口实施配额制,在美国和加拿大的贸易矛盾中,枫糖也一直是个争议焦点。随着特朗普全面实施关税战,其他进口蔗糖也需要面临更高的关税。

可以说和其他领域一样,美国通过人为制造贸易壁垒,来制造稀缺。甚至在这个问题上,有人质疑特朗普是为了给自己的支持者进行利益输送,比如佛罗里达的凡胡尔家族,是当地的糖业大亨,也是共和党的支持者,被部分美国媒体认为与此次政策有关。当然美国的糖业大亨远不止他一家,但这些大农场主往往都是共和党的支持者。

玉米糖浆便宜的另一个原因,则是美国的农业补贴。虽然美国一贯喜欢攻击其他国家滥用补贴,但它自己就是补贴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农业领域更是重灾区。

玉米是美国补贴最多的农产品,平均占美国每年农业补贴的30%,同时玉米还是美国农业地区地下水超采的主要原因,这也得益于美国无节制的农业补贴,“玉米带”在内的四州(爱荷华,伊利诺伊,俄亥俄,印第安纳)深受其害,同样是这些不理性的补贴,加重了美国的肥胖问题。

美国的农业协会对政治有不小的影响力,这次玉米加工协会就出面称特朗普的行为导致美国玉米产业受损。而这些农业协会大多和共和党关系不错,所以特朗普需要权衡很多东西。

从商业角度来说,事情本身并没有那么复杂,可口可乐选择玉米糖浆,是出于成本考虑,所以他们不可能痛痛快快地答应特朗普的要求;但当这件事要牵扯到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纠葛,那就远非特朗普爱喝哪个口味的可乐那么简单。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可乐的健康问题。小肯尼迪是当下美国卫生系统的负责人,大家对他的印象可能是他是肯尼迪家族的后代,他反对疫苗,等等。但小肯尼迪在卫生领域的想法,远不止于此,他参与主导的MAHA(让美国再次健康)运动,包含了很多不同的项目,有实用的健康建议,也有离谱的阴谋论,但大多介于二者之间。其中,饮食相关的也不少,可乐就是之一,小肯尼迪反对可乐使用玉米糖浆。所以特朗普宣布要求可乐中的糖换成蔗糖,也可以从政治上争取更多支持。

这样的想法是有社会基础的,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肥胖率快速上升,对此社会需要寻找原因,而玉米糖浆就成为了一个合理推测,因为玉米糖浆相较于传统糖类,需要更复杂的加工过程,而对加工食品的敌视使玉米糖浆成了被重点指责的对象。

但是从科学角度来说,玉米糖浆是否比蔗糖更糟糕呢?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有不一样的结论,一部分研究认为,果糖相较于其他糖类会增加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同时有更高的可能性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但这个结论是否适用于玉米糖浆这种混合物,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当然,目前有些实验证明玉米糖浆可能会有额外的风险,但营养学涉及长期慢性研究,同时存在诸多变量,想要获得确定结论,往往难度不小,并非只是一两篇论文就能证明的。所以目前只能说,果糖有不小的概率会带来额外的健康风险。因为动物实验的结论能否迁移到人类,涉及太多变数;而人体实验涉及伦理学,往往只能进行回顾性研究,但是像肥胖、脂肪肝之类的问题,生活中的变量太多,难以控制变量。这也给各路公司影响舆论与操纵实验结果带来了巨大的空间。

21世纪以来,使用玉米糖浆的公司试图通过公关扭转自己的公众形象,比如在媒体宣传自己产品的安全性和天然性,同时希望美国官方能够允许把高果糖玉米糖浆的名称改成玉米糖之类更温和的名字,但效果并不理想,一来是玉米糖浆本身的名声糟糕,二来是因为玉米糖浆公司的对头也在进行反向宣传。

从此前的分析不难猜到,传统糖业就是玉米糖浆公司的对头。从80年代开始,美国食品界的这类争议就接连不断,也因为这样的宣传战,导致美国人民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用力过猛总是有反噬的。

而小肯尼迪这类人在很多健康问题上介于对错之间,那是有原因的。以他为代表的这个群体,确实相信糖对健康的危害,但他们的逻辑很容易滑坡到玉米糖浆是坏的,用蔗糖就完全没有问题。美国类似的言论并不少,比如小肯尼迪团队还认为油炸食品不健康是因为使用植物油,如果美国各快餐店用传统的动物油,那么油炸食品也是很健康的。甚至犹太认证的可乐,有的使用蔗糖,于是衍生出了更加离谱的阴谋论。

一战时期美国广告,宣传当时的玉米油、玉米淀粉和玉米糖浆制成的食品

当然,玉米糖浆和蔗糖、植物油和动物油的安全性是可以讨论的,但还得考虑一下剂量问题。美国人对糖和油脂的爱好众人皆知,美国人均一年消费一百多升可乐,人均年消费糖接近五十公斤——不管什么糖,结果都一样,这肯定会导致严重的代谢问题。美国人如此糟糕的健康状态,除了美国医疗系统敲骨吸髓外,饮食习惯也贡献了很大一部分。

把绝对数量的问题转移到某种糖更好,完全是公司之间的内斗,回避了真正的矛盾——即美国人应该大幅削减糖摄入量,这和种类没有半点关系。美国人民的健康,成了企业博弈的舞台,而类似可口可乐这样的大公司甚至同时支持好几方,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了。

如果相信蔗糖没有问题,美国人完全可以看看自己的邻居墨西哥,在可乐与糖的阴谋论中,墨西哥可乐用蔗糖就更健康;但事实是,同样作为可乐消费大国的墨西哥,死于可乐带来的各种疾病人数,甚至多于毒品造成的死亡。当然,这和美国的经济殖民有很大关系,但也足以说明,油和糖这种嗜好品,在足够大的量之下,不管哪种都有巨大的健康危害。甚至曾经被认为是安全的各种代糖,在近些年的研究中也被证明可以造成不少健康问题。

至于小肯尼迪式的“蔗糖好,玉米坏”被很多美国人相信,与其说是政治原因,不如说是人性特点。减过肥的人都知道,这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并非简单的意志力不足,而是对糖类与油脂的嗜好,是动物上亿年进化的结果,所以在糖类与油脂摄入爆表的美国,减肥不成功的民众需要寻找一些心理上的慰藉,哪怕这不是现实,但能让自己心安理得地继续吃糖,心情总是更愉快的。

此外,更传统的蔗糖和动物油,从文化上来说也给美国人民更多的安慰。很多健康相关的新闻也会有类似的误传,只不过美国人民对糖和油的热爱,已经到了影响美国乃至于其他国家政治的地步了。

按照美国的情况,即使可乐的糖改成了蔗糖,对美国人的健康问题也不会有多少改善,这和特朗普的其他政策一样,实际上没什么用,但他大概也不是很在乎这一点,毕竟他需要的是让支持者相信自己为了美国的健康而奋斗。

正像我们之前讨论的那样,这件事也没那么容易落地,蔗糖与玉米糖浆的争端并非正义与邪恶的对抗,而是两个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可口可乐公司也没有完全正面回应特朗普的提议,毕竟这背后涉及的成本是十分现实的。

美式饮食方式带来了诸多健康问题,如果美国人能改变这种生活方式,肯定可以大幅度减少医保费用。但就像我们讨论玉米糖浆与蔗糖之争的冰山一角,这并非个人喜好,而是不同社会势力之间的博弈,普通人并没有那么多选择权。

同样,美国人不是没想过吃健康食物,他们也知道这一点,但健康的食物意味着更昂贵的成本,而高糖高脂肪食物则相对廉价。普通美国人并没有那么多精力与金钱去选择健康食物,于是结果不言自明——在美国,穷人的肥胖率是最高的。

也有人指望用技术手段解决这个问题,最典型的例子是近几年十分流行的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GLP1类药物。这类药物相较传统减肥药确实不错,副作用小很多,但也绝非万能,比如有些国内朋友使用之后,感觉效果很一般,远远没有临床试验数据那么好。

不过这不是什么数据造假,而是实验人群很多选择的是BMI大于32甚至36的人群,如果不是这么夸张的情况,效果自然就差了很多。而且就算效果那么好,美国人买Glp1类药物可比其他国家贵得多,而肥胖问题更严重的美国穷人哪来钱购买这些长期使用的药物?在这个问题上,执着于技术解决方案,其实和执着于哪种糖更健康没什么区别。

公众健康问题背后往往有超过健康本身的社会问题,相信大家此时也能初步理解这个现象了。公共医学研究揭示,健康问题与社会治理有着密切关系,而显然,即使特朗普再怎么在乎美国人民的健康,美国社会治理的问题也绝非一纸命令就能解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底线思维,作者:北方朔风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End

想涨知识 关注虎嗅视频号!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