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时瓦解200亿独角兽

虎嗅APP
20 Ju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 (ID:China-Venture,作者:张雪,头图来自:AI生成

创始人出走、核心团队被挖、产品打包出售——估值曾高达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0亿元)的明星初创Windsurf,在72小时内迎来了戏剧性终局。

7月15日凌晨,人工智能编码代理Devin背后的初创公司Cognition宣布,收购人工智能编码初创公司Windsurf,但具体收购价格还未公布。

就在上周五,谷歌刚以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2亿美元)反向收购的方式挖走了Windsurf的首席执行官瓦伦·莫汉(Varun Mohan)、联合创始人道格拉斯·陈(Douglas Chen)以及其他研究负责人。这笔交易发生在Open AI 30亿美元收购Windsurf报价到期的几个小时后。

至此,这家AI编程初创公司的收购案终于尘埃落定。这绝对称得上是今年最具戏剧性的一起收购案,毕竟它有着超越艺术的戏剧性——72小时之内,200亿独角兽一分两半,惨遭“瓦解”。

两次反转

Windsurf最早被传出收购消息是在今年五月初,当时原本想收购Cursor的OpenAI被拒绝后,转头将目标投向了Windsurf。

一开始,双方谈判颇为顺利,30亿美元的收购价格足够诱人也富有诚意,在当时,这个价格甚至创下OpenAI成立以来的最大收购,于是在消息刚传出时,知情人士就透露收购已经接近完成。

不成想,双方最终因为微软的阻挠而分道扬镳。

根据OpenAI与微软的现有协议,微软有权在2030年之前访问OpenAI知识产权,但Windsurf不希望微软获取其知识产权,为此,OpenAI还与微软谈判,希望将Windsurf从现有合同中免除,不料却遭到了拒绝。

微妙的是,微软最近也有过破例,在OpenAI收购硬件设备初创公司IO时,微软就对其进行了豁免。所以,外界猜测,微软也开发了人工智能编码软件,与Windsurf存在竞争,这才是微软真正拒绝的原因。

于是,在与OpenAI的独家协议到期后,Windsurf很快就开始与其他公司进行洽谈。知情人士称,谷歌首席执行官Sundar Pichai和DeepMind负责人Demis Hassabis提出了一项简单直接、潜在问题较少的协议。

该协议显示,谷歌并非直接收购Windsurf,其不会获得Windsurf的股份,也不会拥有该公司的任何控制权,Windsurf仍保持独立,可以寻求其他合作。

不过,谷歌将获得Windsurf部分技术的非独家许可,并将这部分能力融入到自己的生态系统之中。作为交易的一部分,谷歌还将聘请Windsurf的几位关键人物,未来他们将加入谷歌的DeepMind部门,负责Gemini项目中的代理编码项目。

这些顶尖人才和技术许可权最终作价24亿美元,被谷歌收入囊中。

也就是说被谷歌收编之后,Windsurf面临的是创始人与核心人员出走的命运,只剩下大部分员工,离了人才的AI公司,称得上是空壳了。

正当外界对这笔收购议论纷纷之际,新的消息再次传来,仅三天后,Cognition就闪电出手,打包带走Windsurf剩余资产:知识产权、产品、商标、品牌、350多家企业客户以及8000万美元ARR。

Windsurf前商务主管Jeff Wang被任命为临时CEO,他在LinkedIn感慨:“过去72小时像坐过山车”。

有人狂欢,有人遭“背刺”

尽管Windsurf的结局称得上圆满,但在谷歌收购其消息传出来之后,创始人的选择还是备受指责。

有知情人士在社交平台爆料称:“Varun Mohan和数十名工程师将加入谷歌。这个群体,连同优先股股东,将分享总额24亿美元的收益。而那些不会加入谷歌的数百名员工。无论他们的持股状态如何,都将受到牵连。他们的安慰奖是现在拥有了原公司的100%股份。”

消息显示,Varun Mohan在Windsurf的账上留下了1亿美元。但具体分配方式和比例就不得而知了。

另据PitchBook的数据,Windsurf已从Kleiner Perkins、Greenoaks和General Catalyst等投资者手中筹集了2.43亿美元,一年前其估值为12.5亿美元。其中Kleiner Perkins领投其B轮融资时,曾向该公司支付了约1亿美元,预计将获得约三倍的投资。

其实,谷歌的这种“反向收购”模式,即公司在不收购初创企业的情况下招募关键人员,在AI领域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微软聘请了Inflection AI的创始人和大部分员工,并获得了该公司AI软件的授权。亚马逊上演了类似的戏码,从初创公司Adept AI Labs Inc.挖走了高管和其他员工。

更夸张的交易发生在上个月,Meta斥资超过140亿美元收购了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初创公司Scale AI 49%的股份,并聘请联合创始人Alexandr Wang组建新团队,打造人工智能“超级智能”。此后,随着科技巨头们加大力度超越彼此,Meta也一直在从竞争对手谷歌、Open AI和苹果公司招募其他顶级人工智能高管。

同样,这种操作对于谷歌来讲也不是第一次了,去年8月,它已经用同样的方式收购了Character.AI,甚至连价格都很接近,谷歌给Character.AI的出价是25亿美元。

协议条款也几乎相同,该公司创始人Noam Shazeer和Daniel De Freitas加入DeepMind研究团队,公司将有30人(总员工数大概130人左右)也将被纳入谷歌的Gemini AI部门,同时谷歌会获得Character.AI的技术和模型使用权。

被挖走核心人物的公司,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比如Inflection在与微软的交易后不得不彻底放弃C端产品,再比如,Scale AI因与Meta的交易而导致客户流失和交易停滞,此次的Windsurf也未能幸免,在最早传出出售消息时,就遭遇了客户的退订。

可见人工智能人才竞争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据报道,Meta提供超过1亿美元的薪酬方案来吸引顶尖研究人员。

救赎式接盘

Varun Mohan抛弃百名员工的事情在硅谷迅速发酵,并成为人们的最新谈资。大家一面批评着这一事件对创业生态的破坏,一面向那些遭“背刺”的员工表示同情和理解。

正当外界好奇被销售领导的Windsurf该如何破解当下的局面时,一个救赎者出现了,他就是29岁的华人Scott Wu,同时也是Cognition的创始人。

Cognition与Windsurf一样,都是人工智能编码领域的重要玩家,该公司推出的Devin不仅能辅助工程师完成任务,还承诺像初级软件工程师一样,实现任务的完全自动化。

该公司由Scott Wu、Steven Hao和Walden Yan于2023年11月联合创立,三位创始人均为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金牌得主。其最近一轮融资于今年春季完成,估值达40亿美元,由8VC领投。根据PitchBook数据,Cognition累计融资超过3亿美元,投资方包括Founders Fund、Khosla Ventures和Conviction Partners等。

一个细节是,此次收购是在周末Google交易公布后的数小时内迅速敲定的。第一次电话在周五下午5点后拨出,最终协议于周一早上签署,这也说明了Windsurf在编码领域的地位,即便只剩下前途未知的空壳公司和产品,依然有人积极接盘。

“短期内,Windsurf团队将继续保持现有运营,我们将继续专注于与Devin合作加速工程开发,”Scott Wu写道。“未来几个月,我们将大力投资,将Windsurf的功能和独特IP集成到Cognition的产品中。”

除此之外,今年5月,OpenAI收购的消息传出后,Anthropic切断了Windsurf对Claude的访问权限。但Windsurf加入Cognition后,将“完全访问最新的Claude模型”。这也意味着,业务陷入死局的Windsurf有可能再获新生。

对于人们关心的Windsurf员工问题,Scott Wu也给出了妥善的解决方案,与谷歌两相对比,差距明显。“为此,Jeff和我共同努力,确保每位员工在这笔交易中都受到尊重并得到妥善的安排。”

具体而言:100%的Windsurf员工将从这笔交易中获得经济收益;持有股权员工可提前变现股票;未持股的员工也将根据工作年薪获得股份。

事情发展到现在,不管是创始人还是Windsurf都找到了各自归属,只是我们似乎都忘了这笔交易的最初发起者——OpenAI,这个期待用一笔收购补上AI编码业务短板的主角,这个押注AI编码为下一个增长业务的巨头,却在这场浩浩荡荡的交易中成了局外人。

Windsurf的难题解决了,而留给OpenAI的难题还在继续,寻找下一个标的还是启动自研,想必OpenAI势必得做个选择。当然这对中国AI公司来说也是个启示,有时候确实不能什么都要。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End

想涨知识 关注虎嗅视频号!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