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音乐先声
最近,由Netflix与索尼影视动画联合制作的动画电影《K-Pop:猎魔女团》成为了今年夏天最大的惊喜。
电影中的男团Saja Boys一跃成为Spotify美区日榜历史上排名最高的K-Pop男团,超越了BTS(防弹少年团)。而女团Huntr/x则打破了 BLACKPINK 在该榜单上的最高纪录。
那么,虚拟偶像是如何从二维世界闯入现实世界,成为新的全球文化现象级?以及,韩国顶流男团女团,为什么榜单成绩会输给纸片人?
顶流男团女团,打不过纸片人?
自6月20日上线以来,《K-Pop:猎魔女团》以现象级姿态席卷全球,不仅于上线首日创下920万次观看的惊人纪录,更强势跻身Netflix追踪的全部93个国家/地区的Top 10榜单,并在包括韩国、巴西、法国、墨西哥、菲律宾等33个国家斩获榜首。
本周,该电影原声带《K‑PopDemonHunters》在Billboard 200专辑榜上攀升至第2位,达到了75,000张等效专辑单位,其中7首歌也同步登上在 Billboard Hot 100单曲榜。以 HUNTR/X 的《Golden》为首,在排行榜上排名从23位上升至第6位,成为2025 年电影原声带的最强首发成绩。
值得注意的是,电影的爆火效应甚至“带飞”了此前因韩国“戒严”风波而热度受限的TWICE新单曲《STRATEGY》,借势逆袭,首次闯入Spotify全球日榜。
而电影中两支虚拟K-Pop团体——主角女团Huntr/x与反派男团Saja Boys,以超现实设定与真实制作水准,创造了K-Pop男团和女团的历史最好成绩。
其中,女团Huntr/x的主打曲《Golden》首发即引爆海内外话题,在Spotify每日全球Top 50中排名第2,还登顶Melon日榜。同时,《Golden》还登上了Apple Music全球每日Top 100榜单的第4位。另一首歌曲《How It’s Done》则在Spotify中位列第9名,在Apple Music上排名第25位。
据《Variety》报道,自电影上映以来,《Golden》的流媒体播放量增长了2000%。截至7月18日,Huntr/x在Spotify上的月度听众已达2294万人,直逼BLACKPINK的2368万人。
而男团Saja Boys目前在Spotify月听众达1770万人,有《Your Idol》《Soda Pop》两首歌曲分别位列Spotify每日全球Top 50榜单的第4和第7名。其中,《Your Idol》更是登上了Spotify美国每日热门歌曲榜的第1名,这也使Saja Boys 超越了BTS(防弹少年团),成为Spotify美国历史上排名最高的K-Pop男团。
在国内,《K-Pop:猎魔女团》虽没上线,但《Golden》评论区还是有听众评论道:“很难想象,2025上半年最抓耳的一首K-Pop歌曲是一部电影的OST。”
随着热度持续攀升,Netflix官方商店迅速推出“Huntr/x × Saja Boys”联名周边系列,包括限量T恤、卫衣、针织衫、艺术衍生品等,单品售价最高达到2000美元;其音乐发行方Republic Records也同步上架了CD、黑胶与收藏级周边,全面启动商业化进程。
值得关注的是,《K-Pop:猎魔女团》的热潮早已不止于影迷圈层,它所引发的热潮外溢,正在渗透现实的K-Pop生态体系,引来众多现役K-Pop艺人主动“应援”。
比如,EXO成员边伯贤翻唱了女团Huntr/x的主打曲《Golden》,男团A.C.E成员朴晙喜则以个人风格演绎了《Your Idol》;车银优、金韩彬、金钟仁等艺人则翻跳了电影插曲《Soda Pop》《Your Idol》,引发挑战热潮。
泰国知名演员Peat Wasu更以一身Saja Boys全套造型亮相活动,虚拟角色的视觉语言被带入现实语境,引发话题破圈;BTS成员田柾国在reaction影片时哽咽,坦言被剧情与音乐触动,令无数观众动容。
由此可见,《K-Pop:猎魔女团》所带来的是一次对虚拟内容完成度与文化渗透力的验证。
K-Pop电影,如何内外通吃?
这个夏天,Huntr/x与Saja Boys的音乐正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聆听。
电影《K-Pop:猎魔女团》以一种出其不意但契合时代气质的方式闯入主流视野,凭借“后爆发型”的方式在社交平台上逐渐发酵,实现了裂变式扩散。
Billboard编辑Lyndsey Havens认为,《K-Pop:猎魔女团》不是依靠宣发掀起浪潮,而是通过圈层内部的口碑累积和二次消费行为,逐渐扩展影响力。常见的消费路径是这样的:观众在Netflix上看完电影后,会在Spotify上重复听原声带,然后在社交平台产出“猎魔团同人创作”,从而构建起由用户自发推动的内容闭环。
从电影内容来看,这部影片的“奇招”,在于它精准地将韩流偶像文化的叙事逻辑与好莱坞类型片,尤其是恶魔猎人题材与成长型英雄路径,进行了深度融合嫁接。表面上,这部电影是K-Pop女孩拯救世界的异想天开,实则是在高度拟真与荒诞虚构之间,建构了一个跨文化、跨媒介的文化宇宙。
与传统超级英雄片中千篇一律的“高冷拯救者”不同,《K-Pop:猎魔女团》的角色设定更贴近K-Pop文化中的典型人物原型。
比如影片中“Huntrix”的三位主角,显然从ITZY、BLACKPINK、TWICE等团体中提取了灵感,塑造出既粗俗傻气也真实可爱的“非完美女性”群像。她们有小肚腩、会打嗝,不完美但极具感染力的设定,颠覆了以往女性超级英雄“御姐”的单一形象,呈现出更具亲近感的破格魅力。
同时,电影对K-Pop团体内部结构的刻画也与现实较为贴合。从女团的冷面ACE、治愈忙内、暗黑rapper,男团的腹肌担当等原型全面映射,使粉丝对角色投射更具代入感。
而打歌、团魂、宠粉、社交媒体维护、榜单文化、磕CP等偶像生态中的真实细节,则被巧妙地融入剧情中,既熟悉又陌生,既魔幻又写实。这种深度整合,让观众在猎魔战斗与偶像成长之间形成无缝切换,打怪是英雄线,偶像是成长线。
音乐方面来看,制作团队并未将音乐视作简单背景元素,而是赋予其完整的叙事功能。例如,片中代表角色心理转变的《Golden》,不仅旋律抓耳,更在结构和歌词中承担了“讲故事”的任务。比如主角鲁米成长过程中,《Golden》成为了她心理转变的象征,面临着无数次的破音和自我怀疑,高音部分的设计也正体现了从鲁米曾经的自我否定到最终的自信与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Golden》的歌词结构也并非一味追求“全英文”,而是巧妙穿插韩语段落,将角色的心理剖白与外在宣言的分层处理。这不仅提升了歌曲的全球可达性,也体现了韩国流行文化不再是被动地翻译自己,而是用自己的方式走出去,让全球听懂自己。
《Golden》制作人Ian Eisendrath就曾表示:“我们从一开始的目标,就是让歌曲发挥双重作用,既推动剧情发展,也对故事情节进行注解。任何占据银幕时间的内容,都必须对故事有所贡献。”
可以说,《K-Pop:猎魔女团》的最大成功,在于精准踩中了类型化电影成功的“三要素”:独立于剧情的金曲,易共鸣的好故事,获得目标文化社群认同产生的真实链接。
事实上,它没有假装懂 K-Pop,也没有强行灌输任何概念,而是邀请了 TWICE、Teddy Park、Jenna Andrews等背后的专业音乐人操刀,确保每一首歌都兼具叙事功能与商业潜力。
此外,《K-Pop:猎魔女团》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特质,做到了“圈内外通吃”。
一方面,它赢得了美国本土年轻观众的喜爱;另一方面,尽管在K-Pop圈内引发了一些争议,比如偶像之间的感情线有点“鸡肋”、剧情逻辑有点圆不回来等等,但这种不合理+高度娱乐性的设定,反而赋予其破圈优势。
当然,电影并不是试图还原现实中的K-Pop产业,而是打造了一个融合K-Pop文化与超级英雄叙事的新幻想宇宙,这个宇宙虽然脱离真实,却足够自洽,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轻松进入。
正如贯穿电影的一句台词,“用我们的歌斩妖除魔,修复世界,让它恢复正常。” K-Pop的符号被赋予了新的叙事功能,不仅令人耳目一新,也在情感层面真实可感。
K-Pop的下一个内容引擎?
Huntr/x与Saja Boys这两支虚拟K-Pop组合的成功,也正值虚拟艺人在K-Pop行业逐渐兴起之时。
近年来,SM娱乐推出了以元宇宙为概念核心的女子团体aespa,HYBE推出了名为SYNDI8的虚拟女子组合;Kakao也在旗下娱乐板块布局AI练习生与虚拟人设开发,也推出过一个名为 MAVE 的虚拟K-Pop女团,几乎所有头部公司都在试图开拓虚拟偶像的想象空间。
而娱乐公司主导的平台型虚拟团体,本质上是将既有的偶像工业逻辑转译到虚拟空间之中,依旧以“人物形象+音乐产品+社交运营”为核心,强调人设魅力、视觉一致性与周期性产出。它的思维范式仍然是以“团”为单位的内容供给模型,目标是创造一个可被持续消费的偶像商品。
与当前主流娱乐公司多偏向技术展示或形象包装的策略不同,《K-Pop:猎魔女团》中的Huntr/x与Saja Boys则是“故事先行”的逆向路径,虚拟偶像并非独立于叙事之外的商业产品,而是生于叙事、服务于叙事的角色引擎。
从角色塑造开始,Huntrix三位成员即为主线剧情而量身打造,角色设定、人物弧光、音乐风格乃至变身动作,都融合于剧情节奏之中。
它的核心不是“团体”本身,而是以角色为节点、以故事为主干、以音乐内容为媒介,以此构建的可沉浸、可共情、可参与的文化宇宙。由此,也让虚拟偶像摆脱了只可被消费、无法与观众真正“共生”的浅层互动,转而成为观众在情感上得以投射、陪伴、追随的虚构存在。
从粉丝的角度而言,对Huntrix的情感连接并不建立在现实互动或SNS运营之上,而是在观看影片、聆听原声、反复体验剧情的过程中逐步积累。音乐消费也不再是单点行为,而是与角色命运、团体关系、故事推进深度捆绑,形成一种“叙事式陪伴”关系。
这种变化背后,其实是K-pop在尝试突破原有“打歌节目+饭圈经济”的框架,开始向“跨媒体讲故事+全球观众共享情感”的方向转型。换句话说,当前的K-Pop不再只是追求哪首歌最火、哪一位偶像最红,而是开始思考,如何用一套内容体系,连接更多元的文化背景和观众想象。
随着《K-Pop:猎魔女团》今夏的爆火,并为2025年夏天贡献多首热门金曲,K-Pop虚拟偶像的真正潜力或许并不在于“虚拟”本身,而在于它释放出的创作自由度和文化迁移能力。它预示了一种新的可能性,K-Pop虚拟偶像未来将朝叙事化、IP化、全球化方向发展,有望成为内容出海的新增长点。
或许未来,修复世界、拯救宇宙的剧情不再是科幻、武侠专属,而是虚拟偶像的新日常,音乐与文化成了斩妖除魔的利器。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