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国泰海通发布研报称,7月22日,中国聚变公司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获得中核集团等7家单位合计114.92亿元增资,标志着我国聚变能源从实验研究向工程建设与商业应用的关键跨越。上海正积极布局聚变产业集群,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突破加速商业化进程。全球范围内,核聚变产业投资活跃,我国计划2030年实现首次电网输电,2050年前完成商业化发电目标。该行重点关注高温超导磁体、电源、检测系统等细分领域。
国泰海通主要观点如下:
事件
2025年7月22日,中国聚变公司挂牌成立大会在上海举行,标志着我国聚变能源从实验研究向工程建设与商业应用的关键跨越。1)中国聚变公司是中核集团直属二级单位,以磁约束托卡马克为技术路线,承担着我国聚变能源工程化、商业化的创新主体责任。2)中核集团、中国石油昆仑资本、上海未来聚变、中国核电、浙能电力、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和四川重科聚变等7家单位计划以每股1.0019元价格对中国聚变公司增资,出资金额合计达114.92亿元,中核集团仍为控股股东。3)中国聚变公司还同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上海电气集团、申能集团等单位签署聚变创新联合体深化合作协议,将进一步推动聚变产业链协同发展。
上海积极布局聚变产业集群,加速核聚变商业化进程
1)产业政策方面,上海市提出加快聚变商业化技术攻关,并注重财政资金和国有资本引导作用,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要素联合,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深度融合,积极布局聚变产业链。2)技术攻关方面,上海超导实现高温超导核心技术突破,为国内外聚变堆供货,市占率超80%,能量奇点的“洪荒-70”装置是全球首台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显现民营技术潜力。3)集群发展方面,聚变创新联合体合作协议将加快产业生态培育,提升技术创新密度,迁移核电装备研制成熟产能,加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聚变能源创新高地。
全球核聚变产业如火如荼,我国商业化路径日益清晰
美国商业聚变公司Helion、CFS已相继公布对科技巨头的大规模售电计划。根据FIA的2024年全球聚变报告,2024年全球至少有45家聚变商业公司,累计投资约70亿美元,80%的受访公司预计在2030年代实现电网供电。我国已通过EAST、HL-3等国家级科研项目验证聚变堆工程可行性,预计2025年启动总装的BEST项目在2030年首次向电网输电,2035年建成CFEDR,力争2050年前实现商业化发电。上海发挥国有资本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各显其能,孵化上下游创新企业,形成聚变产业集群化趋势,或可缩短聚变产业成长周期,加快完成并网发电目标,对我国聚变能商业化路径具有示范作用。
投资建议:重点关注高温超导磁体、电源、检测系统等细分领域
1)中游设备:相关标的为联创光电(高温超导磁体),国光电气(偏滤器、包层系统),安泰科技(偏滤器),合锻智能(真空室部件、偏滤器、包层系统),应流股份(聚变堆材料及部件)、皖仪科技(检测设备);2)上游材料:相关标的为永鼎股份(子公司东部超导,高温超导带材),精达股份(参股上海超导,高温超导带材)。
风险提示:可控核聚变工程可行性不及预期;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