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为什么不喜欢债券

e公司
26 Jul

  熟悉股神沃伦·巴菲特的投资者都知道,这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者,基本上不喜欢债券投资。而且,巴菲特也并不掩饰自己对债券这种资产的嫌弃。

  在许多流行的投资理论里,“保持资产配置平衡”、“进行股票债券平衡配置”似乎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但是,巴菲特却从来都不这样认为。

  2011年的一次和CNBC(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的访谈中,巴菲特这样表达了他对债券的看法:

  “我不喜欢短期债券,我也不喜欢长期债券。你如果要我再说的详细一点,我对中期债券也一样不喜欢。我就是觉得按这样低的利率,把钱丢到一个固定回报率的投资里,是个绝对糟糕的决定(a terrible mistake)。”

  那么,为什么巴菲特不喜欢债券呢?原因很简单,债券的长期回报率,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太低了。

  要知道,在巴菲特的一生中,他的投资回报率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20%左右。而在绝大多数时候,债券的投资回报率都远远低于这个数字。

  如果我们参考无风险或者低风险的长期债券,那么在绝大多数时候,长期债券的利率都低于5%。对于短期债券来说,情况更糟糕,收益率比长期债券还要低不少。

  而以上这个5%的数字,还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比较高的债券收益率。在低利率时代,长期债券的回报率甚至会达到2%、甚至更低。

  当然,有一些有风险的、甚至是高风险的债券乃至垃圾债券,收益率会高上一些。但是,这种更高的收益率,是以违约风险为代价的。也就是说,如果算上债券违约的风险折让,收益率也不高。

  结合以上的逻辑,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巴菲特不喜欢债券了。对于一个长期回报率达到20%的人来说,真的很难让他喜欢债券。

  在绝大多数时候,巴菲特投资债券的每一分钱,都在拉低他的投资回报率。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有些投资者会问:“你讲巴菲特不喜欢债券,但是他在2024年到2025年买了不少短期美国债券,又是怎么回事?”

  原因很简单:巴菲特在绝大多数时候不喜欢债券,是因为债券给他带来的投资回报率太低。但是在2024年和2025年,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在这个时候,巴菲特的钱已经太多了,多到他的平均回报率开始下降。

  根据2024年的年报,伯克希尔·哈撒韦一家集团公司的纳税,就相当于全美国企业纳税的5%。如此巨大的体量,真的很难做出超额投资收益。

  其实,我们如果观察巴菲特的回报率,会发现他虽然整个职业生涯的CAGR大约是20%,但是并不是平均的20%

  在职业生涯早期,资金规模比较小的时候(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为投资主体之前),他的投资回报率一度超过30%。在晚期,则接近10%。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规模太大了,以至于巴菲特没法找到足够多优秀的投资。

  其次,在2024年到2025年,美国股票的估值已经很贵:这是一个牛市的巅峰。

  最后,在2024年到2025年,美国短期国债的收益率,由于之前持续的高通胀和美联储保持的高利率,已经变得比较高。

  在这三个原因共同作用下,债券突然成为了巴菲特掌管的巨型资产组合的优秀选择。由此,灵活的巴菲特就买了一些债券,这并不奇怪。

  不过,对于参考巴菲特投资方法的投资者而言,我们需要学到巴菲特投资的神、而不是形。

  也就是说,巨大的规模导致的低回报率、股票牛市、高债券收益率,这三个因素共同导致巴菲特在2024年到2025年买了一些债券。

  但是,这并不代表债券就是一个好的投资项目。在以上三项理由缺失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学习巴菲特不喜欢债券的底层逻辑,而不是偶尔买了一些债券的行为。

  那么,由于不配置债券带来的短期投资组合波动率上升,又该怎么办呢?

  在许多流行理论中,“股债平衡”似乎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这种方法可以控制短期波动率,让投资组合看起来更加“安全”。

  但是,这种所谓的“安全”,只是更小的市值波动,而不是真正的资产安全:这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同时,这种为了减小市值波动而购买债券的行为,是以降低长期回报率为代价的:债券的长期回报率委实不怎么样。所以,对于某些投资者来说,为了保持市值的低波动率而配置一部分债券,实在不是一件明智的举动。

  作者:陈嘉禾 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凌辰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