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渊谭天:美股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

滚动播报
Yesterday

  来源:玉渊谭天

  最近,和一位做全球资产配置的朋友聊天,他给谭主讲了个很有意思的转变。 

  他说,过去十年,对一些国际投资者而言,当全球市场风雨飘摇时,把钱投向美国,那里是避风港。

  这背后,是一种被市场验证过的理念——“美国例外论”。意思是,无论世界怎么动荡,美国市场总能快速消化冲击,甚至独善其身。 

  但是今年,这个规律似乎失灵了。 

  他有些困惑地问我:“你说,有没有可能,现在最大的风浪,就来自避风港本身?” 

  聊完回去,我翻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又找来一些数据,越来越觉得,朋友的困惑,可能正触及到一些深刻的变化。

  谭主也想借此分享几个观察。

  观察一:资本市场“美国例外论”正在瓦解

  简单逻辑看复杂世界 YU YUAN TAN TIAN

  过去,美国市场就像一个巨大的磁铁,当贸易摩擦的硝烟升起时,投资者本能地认为,资金躲进美国最安全。但今年,情况颠倒了。

  这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百日的全球股市波动情况。原本保持涨幅的美国股市,却在一次又一次的关税威胁中不断下跌。

  以标普500指数为代表,特朗普上任头三个月,下跌超过14%,大幅跑输全球大部分市场。

  类似的情况也在今年7月出现。

  7月初,美国宣布要对日韩等国加征高达40%的关税。消息一出,奇怪的一幕发生了。亚洲和欧洲市场反应平淡,甚至普遍上涨,日韩股市当天分别上涨了0.26%和1.81%。

  反而是美股自己,应声下跌。三大指数全线收跌,道琼斯指数领跌。

  什么意思? 

  这意味着,市场认为,美国挥出的关税大棒,砸伤自己的可能性,比砸伤别人更大。当一国对多国发起贸易战,冲击是会累积的,最终反作用于自身。 

  这种变化背后是一种趋势:各国市场对特朗普政策的敏感度不断下降,只有美国本土市场反应最为直接。

  或许也正是因为关税政策对美国自身的冲击要更大,美国政府在前两日公布关税信函之后,后面再发布关税相关政策时,都刻意避开了美股的交易时间段。

  就在当地时间7月23日,美国政府再次掀起新一轮的关税威胁,宣布即将对世界其他大部分国家征收15%至50%的简单关税。那时美股也已闭市。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的杨子荣跟谭主分享,美国对各国加征关税,是一国对多国,具有累积效应,对美国自身的冲击是最大的。而且,美国反复无常的风格也在加速这种市场预期的形成。

  观察二:美国曾经最稳定的股指,波动最大

  简单逻辑看复杂世界 YU YUAN TAN TIAN

  在美国金融市场中,三大颇具代表性的股指——标普500指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都有不同的波动性。

  今年,出现了一个较为明显的不同。7月,美国发送多轮“关税信函”以来,道琼斯指数成了跌幅最大的股指。

  但在过去,它一直被认为是三大股指中波动性最小、变化最稳定的。

  把时间拉长,从今年年初来看,道琼斯指数在美国三大股指中排名最高,而现今,排名最低。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一个原因是,道琼斯指数涵盖的是30家以工业、消费、金融为主的美国企业,制造业企业的数量占比最大。

  而在全球贸易摩擦当中,最承压的,正是美股的制造和消费板块。根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数据,当下美国实际平均关税税率为16.6%。但到8月1日,这一数字将升至20.2%。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美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中,超过40%的依赖进口的企业已报告利润下滑。贸易壁垒带来的成本压力正在逐步显现在企业财报中。

  还有一个事实是,道琼斯成分股虽然基本都是美国本土企业,但它们的供应链和市场却是高度全球化的。企业本身的发展离不开国际贸易。

  可现在,美国政府正在用关税政策亲自“切断”这份联系,让过去最“稳定”的指数,也变得不稳定了。

  观察三:美股越来越像是“全球化公司+少数科技股”的集合体

  简单逻辑看复杂世界 YU YUAN TAN TIAN

  今天的美股三大指数,有相当一部分的生意,其实不靠美国——标普500指数中的成分公司,整体海外营收占比约30%。

  其中有两类公司特别突出。

  一类是总部在海外、但选择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比如荷兰的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就在纳斯达克挂牌,它对纳指的上涨贡献不小。另一类是典型的美国跨国企业,但它们的利润很大程度来自中国、欧洲和新兴市场。

  换句话说,就算美国经济本身遇冷,这些公司仍可能靠海外市场撑住盈利。因此,市场对美股的韧性预期,其实很多时候建立在“全球化”的基础上。如今,美国政府却在拆解这个支撑它的全球化体系。

  所以不少经济学家作出判断:今天的美国股市,反映的不完全是美国经济,而是全球化企业的盈利能力。当下的美国股市已经和美国多数企业的现实情况相距越来越远,而美国对全球化的破坏也会背离美股的盈利逻辑。

  还有一个原因是——三大指数对少数几家科技巨头的“依赖”很明显。

  标普500和纳斯达克采用“市值加权”,权重最大的是那几个科技巨头;而道指用的是“股价加权”,高价股走强,也能拉动整体指数。

  而对本土经济更敏感的标普600小盘股指数,从年初到现在一直走弱,整体走势远不如大盘。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罗素2000指数身上。

  作为追踪美国中小企业表现的重要风向标,罗素2000指数也逐渐和美股大盘拉开了距离。自美国新一届政府上台至7月24日,罗素2000下跌2.84%,与标普500指数之间相差超过7个百分点。

  如果美股三大指数已不能完全反映这些代表美国经济实感的指标,国际资本是否还会轻易用它们的涨跌来做资产配置的抉择?

  观察四:国际投资者无法轻易依靠美元汇率来赚钱了

  简单逻辑看复杂世界 YU YUAN TAN TIAN

  过去,国际投资者投资美国,享受着一种“双重红利”。就算股票本身不怎么涨,但只要美元在升值,换回本国货币时,就能凭空赚一笔汇差。这几乎是一种“无风险套利”。但现在,这个路径遇到了些阻碍。

  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在“海湖庄园协议”中提到,美国当前的问题就是美元指数太高,必须设法让美元贬值,出口产品价格才会更低、竞争力才会更强,制造业才能回流、美国经济才能靠出口赚钱。

  制造业是否真的会回流暂且不论,但对国际投资者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今年以来,美元指数确实不断走弱,已经跌至近年来的低点。而支撑其强势地位的财政、科技、股市这三个元素,也开始显露疲态。

  一方面,美国的国际资产收支状况也已逆转。2025年,美国的对外净负债规模接近GDP的90%,创下历史新高。它对外投资的资产已难再带来收入流入。

  另一方面,从科技股来看,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科技资本开支确实贡献了近一个百分点的GDP,但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是在2000年初互联网泡沫顶峰之前。

  如今,七支股票已经形成了“三强两平两弱”的局面。到7月25日,英伟达、Meta、微软的股价年内已上涨20%,亚马逊Alphabet谷歌母公司)稍有涨幅,但特斯拉苹果已分别下跌了17%到12%不等。

  虽然美元过去十年持续走强,但除了前十大股票外,标普500的未来盈利预测已连续三年没有增长。

  于是,我们看到,国际资本开始悄悄转向。今年第二季度,美国长期债券基金已流出近110亿美元,创下自2020年以来的最大撤资潮。仅今年5月,欧元区超过一年期的债务就吸引了970亿欧元的净流入,是自2014年以来单月最高水平。花旗银行分析表示,这很可能是投资者撤离美元资产的表现。

  除了数据的趋势性变化,当下越来越多的投资经理也开始公开表示,因美国关税政策决定调整资产配置框架,减少美国资产,增加其他国际资产的比重。

  回头看,曾被市场深信不疑的几个看法,美元资产最值得信赖、美国市场是全球资本的避风港,如今都经历着现实的重新检验。

  它们都在被同一种力量侵蚀。这种力量,不是来自外部的敌人,而是来自内部的“战略”。  

  当旧的共识被打破,新的规则尚未建立,整个世界都进入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认知空档期”。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这或许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提醒我们,不要再用过去的地图,来寻找未来的道路。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韦子蓉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