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敢第一个停手?阿里稳单,京东炒菜

无冕财经
23 Jul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作者:海棠叶

  ////

  “不持续投入,之前投入的钱就是白花。”这可能是现阶段几家平台共同的困境:谁敢第一个停?停了对手会跟着停吗?

  外卖市场的战火里,正不断冒出新的重手。

  7月22日,京东亲自下场炒菜,开起首家自营外卖店,喊出3年万店的目标,还拍着胸脯说绝不让合作商家亏;另一边,美团拼好饭也官宣启动“万家品牌”计划,要把知名餐饮品牌数量翻番做到1万家。

  这股热乎劲儿里,藏着点拧巴的现实——就在几天前,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第二次提醒它们理性竞争。

  谈归谈,三家的补贴攻势没有弱:大额减免、免单卡依旧是周末标配,线下地推的吆喝声也没歇着。

  谁都不敢先停手。毕竟真金白银砸下去的战场,退一步就可能丢了阵地,哪怕商家叫苦、行业承压,哪怕金钱堆出来的硝烟热得发烫烈得惊人,这场仗也得撑下去。

  只是火拼的路数似乎变了,不再是单纯比拼谁的数据更亮眼,而是开始往更实的地方使劲。

  真正的格局,才刚刚开始重构?

  “顶风”补贴

  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要求理性竞争——短短2个月内,这已是它们第二次被约谈。

  消息传来之时正逢周五晚,不少正“盘算”着周末薅羊毛的网友纷纷发帖:外卖大战真不成要停了?

  约谈并未浇灭补贴的战火,反而补贴玩法越发多元,大额减免、免单、“0元购”等依旧承包了周末的话题热度。

  7月19日,淘宝闪购开启“超级星期六”,继续发送19元无门槛红包、0.01元喝奶茶等,力度之大让话题“淘宝闪购超6款外卖只要1块9”登上微博热搜。

  ▲淘宝闪购因优惠登上热搜。

  饿了么则上线“25减25”“18减18”“奶茶免单卡”,推出社交分享免单活动。

  同日,饿了么“拼团”业务还正式升级更名为“爆品团”,取代原拼团在饿了么首页功能频道的核心位置。与此同时,淘宝闪购界面新增爆品团栏目,为低价外卖专区。

  鲜明的“爆品一口价,官方加倍补”标语之下,爆品团主打0元起送、0元配送、免拼直购,大多数餐饮商品的价格保持在10元左右的低价,比如4.9元的奶茶、9.9元的麻辣烫、10.9元的汉堡+可乐套餐等。

  此外,据天眼查显示,饿了么申请注册了“疯爆价”的商标。从名字不难推测,饿了么或许会同淘宝闪购一道,将低价策略进一步延续并深化。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线上的大额补贴,在线下,阿里也砸钱大搞营销。

  在美团和京东总部的家门口,北京地铁望京东路站和亦庄线经海路站,铺满了淘宝闪购广告“淘宝闪购点外卖更优惠”“淘宝闪购30分钟送达”。

  据“解码Decode”,还有淘宝闪购工作人员在地铁站、街边“摆摊”,拉路人宣推,0.1元便可自提饮料。

  被“贴脸开大”的美团,显然也不在怕的。

  在美团APP,主页下方位置出现“惊喜外卖立享”标识,点开获得一张美食兑换券、一张下午茶兑换券,分别可兑换价值约10-30元的套餐。美团还向黑钻会员发放“冰淇凌免单券”等冰饮券。

  7月22日,美团拼好饭宣布正式启动“万家品牌”计划,引入超1万家餐饮品牌。据悉,7月上旬,拼好饭日订单量已超3500万单。

  京东则是继续强化满减等补贴措施:一种是“百补新客券”,如“15减14”“20减16”等;另一种是“百亿餐补券”“15减10”“20减12”等。

  谁敢第一个停手?

  硝烟未散间,另一种态势正愈发清晰:在这场白热化的大战中,外卖行业上下游的“承压者”们,正越来越多地发声。

  西贝餐饮集团创始人贾国龙就表示,希望外卖平台把定价权交给商家,“餐饮生态已经被破坏,但商家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个拥有近400家门店、年营收超62亿的头部连锁餐饮掌门人,谈及眼前这场由巨头主导的“战争”时,流露出深深的担忧和无奈。

  “倒闭的商家会越来越多!”嘉和一品创始人刘京京直接控诉“百亿补贴”迫使商家承担大头费用,“不参与补贴就没有流量曝光,参与了就是赔本赚吆喝,员工累到虚脱,餐厅资金链濒临断裂。”

  ▲刘京京在微博发声。

  遵义市红花岗区餐饮行业商会的调研数据更触目惊心。

  7月15日,该商会在《关于呼吁外卖平台停止“内卷式”补贴和不正当竞争的倡议书》中指出,辖区内83%的餐饮企业因参与补贴活动导致利润率下降。

  甚至美团自己都在呼吁别内卷了,在这一轮大战中,绝大多数的订单增量都是泡沫。

  “想请他们关注一下一线的真相,不要被简单的数字蒙蔽了。”美团核心本地板块CEO王莆中接受“晚点LatePost”采访时直接喊话。

  短短7个月,行业单量从日均1亿单狂飙至2.5亿单;不到100天,补贴战从局部交锋演变为全面混战,甚至被冠以“中国互联网史上规模最大”的标签——三大平台的竞争烈度正以惊人速度攀升。

  只是在这浩浩荡荡的角逐背后,实则是资本筑起的战场,每一个辉煌的数据背后,都见证着真金白银不计代价的投入。

  据“凤凰网科技”不完全统计,今年4月以来,京东先后两次共向市场投放超200亿补贴,阿里计划投放600亿元补贴(饿了么超百亿、淘宝闪购500亿)。

  也就是说,短短三个月不到时间,外卖市场涌入近800亿补贴资金。

  如果按照4-12月为周期统计,意味着仅此两家便每天向外卖市场投放超过3亿补贴。

  “界面新闻”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7月12日,美团这一天的补贴投入是3亿-4亿,淘宝闪购的补贴则达到了12亿;也有传言称,美团一天花了8亿。王莆中否认了,“我们没有花8个亿,实际投入远比阿里少。”

  但2024年,整个外卖行业的总利润规模不过300亿。

  然而现阶段,没有人真的能停手。

  “我觉得这样卷没意义,对行业也是伤害。但是在这个仗打之前,你跟对手这么说,他们不会信,他们只会觉得你怂了,反而会更来劲。”王莆中无奈,“如果我们不打,他们会认为我们是失败者。”

  他还说,“用户的热情比想象还要大,像一种全民节日,当氛围烘到这里的时候,你不想做,用户也会让你做的。”

  美团不能停,阿里、京东方面也是这么想的,互不信任的各方紧盯着彼此。

  “不持续投入,之前投入的钱就是白花。”一位阿里人士分析京东在外卖大战的挑战,事实上这是三方都面临的困境:谁敢第一个停?停了对手会跟着停吗?

  节奏已发生改变

  大战终有落幕之时。

  “大家的战场都很多,每一家公司都要考虑自己的主战场在哪,未来的增长点在哪。比如说以后双十一不打了吗?AI 还要不要投入?海外要不要打?”王莆中一番话,点破这场角力不可能无限白热化的深层逻辑——企业的资源与精力终有边界。

  如今全面休战暂无可能,但变化也已悄然发生。

  7 月的前两个周六,美团、淘宝闪购曾连续公布战报数据,数字的攀升清晰释放着进攻姿态,但到了第三个周末,这份持续更新的“成绩单”没了踪影,沉默中透出与此前不同的节奏。

  7月22日,据“蓝鲸科技”报道,被二次约谈的那一晚,淘宝闪购内部决策,冲单目标和补贴规模维持不变,短期稳定在8000万单以上,同时筹划于8月8日冲击峰值1亿单。

  尽管次日淘宝闪购方否认了该说法,称淘宝闪购从来没有在内部定过“冲单目标”,内部始终按照市场规律运营,阿里稳单的说法广泛在市场流传。

  据“晚点LatePost”,阿里高层在7月第二个周末要求淘宝闪购“稳定在8000万单”,先提升能力,巩固好基础,再往上冲。一位阿里员工说,“就怕冲得太快后,其他能力都没跟上,反而适得其反,原本好的基本盘都没了。”

  当初勇挑行业老大的京东外卖则低调了许多,创始人不对外放话,高管不公开发言。

  直至7月22日,刘强东揭开一个月前说的“京东外卖新模式”谜底:京东亲自炒菜,10亿现金招募菜品合伙人,搞外卖+自提合营店“七鲜小厨”,计划是三年开10000家。

  据悉,七鲜小厨的首店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提供外卖和自提两种服务,菜品种类涵盖特色小炒、意面小吃、拌饭盖饭等,补贴后的菜品单价大多在10-20元。

  ▲京东推出“七鲜小厨”。

  在“七鲜小厨”的官宣中,京东称竞选胜出成为每道菜品的合伙人后,餐企或厨师可直接获得100万元现金保底分成,后续该菜品的销售分成上不封顶。

  该业务负责人刘斌称,目前已有近7000个厨师或餐饮品牌报名“餐饮合伙人”,包括费大厨、嘉和一品、紫燕百味鸡、朴大叔拌饭等品牌。

  自营外卖,是妙计还是臭招?市场在观望。

  越发明显的是,在这场持续发酵的外卖战事中,竞争焦点悄然发生位移:率先掀起战事的京东尚未尘埃落定,淘宝闪购的强势入局已与美团形成正面交锋,这使得行业老大的关注重心随之发生了转移。

  王莆中直言不讳地表示,自己现在不关注京东。

  “如果当你承诺超过XX分钟免单,你会发现所有的羊毛党都会挑你高峰期下单,赌你超时,然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越超时越多单,越多单你赔越多,我觉得这是不可维系的。后来他们调整了。最后都要回归商业现实。”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杨红卜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