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资者网》谢莹洁
当广东快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KK集团”)的法务团队第17次向法院递交起诉状时,这家估值曾达200亿元的潮流零售巨头或许没料到,这场针对媒体的诉讼战会比四次冲击IPO的历程更受资本市场关注。
2024年以来,这家孵化出KKV、THE COLORIST调色师、X11等网红品牌的企业,将投资者网等17家媒体及自媒体告上法庭,案由清一色指向“网络侵权责任纠纷”。
在四度递表港交所均告失效的背景下,这场密集诉讼不仅未平息市场疑虑,反而激起更大范围的讨论。这场诉讼战已成为中国消费企业资本化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案例——它提醒所有冲刺IPO的企业:资本市场考验的不仅是商业能力,更是与市场对话的智慧。
诉讼战的反噬:从法院判决到信誉损耗
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的判决书上,“原告应当对正常舆论批评秉持一定限度的容忍。”的表述格外醒目。这是该院在审理KK集团诉媒体一案时作出的核心判定。
类似的判决结果正在陆续浮出水面。
回溯诉讼缘起,被诉报道的质疑集中在四个维度:商业模式可持续性、财务健康度、上市前景与估值合理性。
KK集团在法庭上坚称,这些报道是“有组织的舆论围剿”,17家媒体发布的23篇报道“在招股书更新窗口期集中爆发”,存在“数据误读”“主观臆断”等问题,导致机构投资者在路演中频繁质疑公司估值合理性,直接影响IPO进程。
随着一审、二审陆续落槌,结果却让市场大跌眼镜:除个别案件获象征性赔偿外,绝大多数媒体胜诉,法院认为公众公司对舆论批评应负一定限度的容忍义务,KK集团“全部诉求于法无据”。
判决书特别强调:“媒体在发表、传播批评言论时亦难免会措辞较为严厉,但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不应仅以原告的主观感受作为认定标准。在评论文章不存在捏造事实、侮辱性言辞的情况下,原告应当对正常舆论批评秉持一定限度的容忍。”
风波过后,也引发投行圈与公关界的激烈争论:这种强硬应对舆论的方式,究竟是维护企业声誉的必要举措,还是反而暴露了其对自身商业模式与抗风险能力的不自信?
支持者称,诉讼可在客观上形成“寒蝉效应”,降低负面舆情对招股定价的冲击;反对者则认为,连续败绩反而把公司推入“过度敏感”“抗风险能力存疑”的质疑漩涡,与潜在投资人沟通时平添风险条款。
IPO困局:四次失效背后的商业逻辑拷问
这场诉讼战的吊诡之处在于,它并未如KK集团预期的那样“肃清舆论环境”。
“我们接触过不少拟上市企业,面对负面报道通常选择两种方式:要么开说明会澄清数据,要么用新的经营成果回应质疑。”一位深耕消费赛道的投行人士坦言,“像KK集团这样用诉讼批量应对媒体的情况,过去十年都极为罕见。”
与KK集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名创优品的应对策略。2022年,名创优品被曝“海外门店数据造假”“供应商欠款”等问题,股价一度腰斩。但其创始人叶国富没有选择诉讼,而是连续三个月召开供应商大会、投资者沟通会,公开供应链成本结构,甚至带领媒体参观海外门店。
从资本运作层面看,KK集团并非没有“硬约束”。
KK集团在成立初期便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从2016年4月的种子轮融资至2021年6月,至少完成了11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经纬创投、洪泰基金、五岳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但这也意味着,KK集团需要加速上市去抵御股东退出和撤资的压力。
市场对KK集团的期待值拉满——这个能在同一商场里同时开出KKV(生活集合店)、THE COLORIST(美妆集合店)、X11(潮玩集合店)三家门店的企业,被投行誉为“消费场景的生态构建者”,估值一度冲到200亿元。
2021年前后,资本对消费企业的估值逻辑是“增长优先”——只要营收增速快、门店扩张猛,就能获得高估值。但近几年以来,市场转向“盈利优先”,单店模型、现金流、ROI(投资回报率)等硬指标成为估值核心。
由于KK集团公开的最新财务数据仅覆盖到2023年前10个月,因此其当前的最新运营情况尚未可知。然而,通过分析此前披露的数据,或许能够一窥KK集团的经营状况。
业绩方面,2023年KK集团扭亏为盈,截至2023年10月31日,KK集团营收同比增长55.5%至47.7亿元,毛利同比增长84.6%达22.5亿元。但其在2020年至2021年间累计亏损超过76亿元。
所以,尽管实现盈利,但KK集团的偿债压力不减。据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前10月,KK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1.7亿元、4.7亿元、2.5亿元及8.1亿元,同期流动负债却分别高达9.58亿元、13.1亿元、14.12亿元及14.04亿元。
回到KK集团的案例,诉讼战带来的“寒蝉效应”已初现,但这种“降噪”并未换来招股书的生效。KK集团于去年1月31日第4次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在7月31日失效,门店数量、单店盈利、加盟收缩等关键指标均停留在“过期”状态。
根据规则,港股IPO流程一般分为递表、聆讯、路演、招股、公开发售结果、暗盘交易及挂牌上市等步骤。若公司未能在递交上市申请后6个月内完成聆讯或上市,上市申请会自动失效。失效之后,拟发行人需重新申请,再次上传招股书即可重启上市程序。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诉讼战正在消耗KK集团的管理精力。企查查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其核心管理层(董事长、CEO、CFO)已有多次出庭记录。而同期,名创优品的管理层正在东南亚拓展新市场,泡泡玛特则在布局海外主题店。
“IPO从来不是终点,而是企业进入公众视野的起点。”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一家企业对媒体的态度,本质上是对公众知情权的态度。当它选择用诉讼代替沟通,用对抗代替解释时,其实已经偏离了资本市场的基本逻辑——在这里,透明度永远比公关技巧更重要。”
在这一过程中,媒体所扮演的角色正是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桥梁,正如《投资者网》所坚守的宗旨“促进信息透明”,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信号中,剥离噪音、沉淀真相——让企业的经营脉络清晰可见,让潜在的风险与机遇如实呈现。
KK集团的案例,也值得所有冲刺资本市场的企业们深思:在信息高速流动的时代,企业与媒体的关系从来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共同验证商业质量的“啄木鸟”机制。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