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金融科技中间商正以不必要的数据请求“大肆消耗”其系统资源

环球市场播报
29 Jul

  摩根大通表示,那些帮助新一代金融应用程序与传统支票账户建立连接的金融科技中间商,正以大量不必要的数据请求充斥该银行的系统。

  摩根大通的一名系统员工上周在给零售支付业务负责人梅丽莎・费尔德舍的内部备忘录中写道:“数据聚合商每天多次访问客户数据,即便客户并未积极使用相关应用程序。这些访问请求正极大地消耗我们的系统资源。”

  据备忘录显示,6 月份来自中间商、进入摩根大通系统的 18.9 亿次数据请求中,仅有 13% 是由客户为完成交易而发起的。

  一位了解该备忘录的人士称,大部分被称为 API 调用的数据提取,其用途多样,包括帮助金融科技公司改进产品、防范欺诈,以及其他一些行为,如收集数据用于销售等。

  作为美国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摩根大通正准备向这些中间商收取新的费用,用于访问其称维护成本日益高昂的系统。知情人士表示,摩根大通与这些金融科技中间商的谈判仍在进行中,但新费用最早可能于 10 月开始收取。

  此举可能会给金融科技生态系统带来动荡。该生态系统曾因 Plaid 和 MX 等聚合商将传统银行与新兴机构连接起来而蓬勃发展。多年来,API 访问一直是免费的,这使得中间商能够通过向金融科技公司出售连接服务获利,而这些金融科技公司反过来又提供无手续费的支票账户或交易服务。

  今年 5 月,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提出一项动议,支持银行业的一项诉讼,该诉讼旨在终止所谓的 “开放银行” 规则。

  这项规则是在拜登政府任期的最后几个月由当时的 CFPB 最终敲定的,它要求银行必须免费向授权方提供数据。该规则通过一周后,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呼吁银行家们 “反击” 他所说的不公平监管。

  数量激增

  本月有消息称摩根大通计划对客户数据收费,这引发了风险资本投资者以及金融科技和加密货币高管的指责,他们称摩根大通通过对客户数据设置付费墙,从事 “反竞争、寻租行为”。

  但摩根大通表示,它承担着因维护应对数量激增所需的基础设施而不断上升的成本,以及与金融科技生态系统中的支付相关的欺诈索赔增加的成本。

  备忘录显示,过去两年,摩根大通收到的 API 调用总量增加了一倍多。

  备忘录称,涉及通过电子 ACH 交易转账的交易,如果涉及数据中间商,其产生欺诈索赔的可能性要高出 69%。

  备忘录显示,摩根大通从通过聚合商发起的 ACH 交易中看到了约 5000 万美元的欺诈索赔,该行预计这一数字将在 5 年内增至三倍。

  在该行备忘录中追踪的 13 家金融科技公司中,6 月份超过一半的活动(10.8 亿次 API 请求)来自一家公司。尽管这些公司未被点名,但 CNBC 了解到,数据中占比最大的参与者是 Plaid。

  摩根大通的数据显示,Plaid 的 API 调用中仅有 6% 是由客户发起的。

Plaid 联合创始人威廉・霍基和扎克・佩雷特

  授予访问权限

  Plaid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一数据 “歪曲了数据访问的运作方式”,因为所有活动都是从客户在注册账户时授予金融科技公司权限开始的。当然,许多客户在开设新账户前,并不会仔细阅读包含数据共享披露内容的冗长 “条款和条件” 页面。

  Plaid表示:“一旦用户授权连接,即便用户不在场,调用银行的 API 也是行业标准做法,所有主要银行都支持这一做法,目的是让消费者能够收到关于透支费用或可疑活动的重要警报。”

  Plaid 还表示,摩根大通关于聚合商存在更多欺诈行为的说法 “具有误导性”,但并未详细说明。

  Plaid 称:“随着消费者对更智能、更快、更贴合自身需求的金融工具的需求增加,数据访问量也在增加,这并不奇怪。”

  “需要明确的是,我们认为数据共享生态系统必须对所有参与者都有效,包括消费者、金融科技开发者和金融机构 —— 其中许多机构在自己的产品中利用开放银行,” 该公司表示。

  据《福布斯》报道,摩根大通提出的收费标准可能导致 Plaid 每年支付 3000 万美元的新费用。

  摩根大通文件中追踪的其他公司规模要小得多;仅有另外四家中间商的月度 API 调用量超过 1 亿次。

  价差

  如果拜登时代的 “开放银行” 规则被法院推翻,主要问题不在于中间商是否必须为数据付费,而在于他们需要支付多少费用。

  摩根大通与中间商之间的反复交涉是一个私人过程,如今公之于众,目的是达成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新现实。

  一位了解谈判情况的人士称,摩根大通已与几家数据聚合商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对话,这些聚合商承认,如果数据不再免费,他们可以改变提取数据的方式。

  这位人士说:“我认为双方都充分认识到,他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合理调整调用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丁文武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