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北京商报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现场,AR(增强现实)眼镜公司Rokid的展台附近时常有些交通拥堵,一批又一批的观众、媒体跟合作伙伴,把这块本来不小的区域围了一圈又一圈。
“这是目前唯一的既能显示又能摄像,有麦克风、喇叭,又有AI能力的眼镜”,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Rokid创始人兼CEO祝铭明有意无意推了下脸上那副黑色宽框眼镜——公司最新款的Rokid Glasses。据称,在具备上述全部功能的同类ai眼镜中,目前全世界有且仅有这一款实现了量产。
当然,这片展区的来访者也不全是来看Rokid的,毕竟赛道内另一位头部玩家XREAL就在Rokid对门,两家仅相隔一个不宽的过道。
WAIC举办前夕,XREAL发布了AR智能眼镜XREAL One Pro。据悉,这款新品拥有目前AR眼镜中最大的57度视场角,发布当日就有超过2.6万人在京东平台进行了线上预约。
而在WAIC开幕首日,阿里巴巴同样也发布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的技术研发进展,并且在展台醒目位置摆上了样机。阿里夸克相关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这款产品已完成研发,预计年内上市,将深度融合阿里及支付宝生态,支持高德导航、淘宝比价、支付宝支付等功能,为用户提供随身AI超级助理服务。
一副眼镜,百家争鸣,这一科技圈的醒目景象,也正让市场情绪呈现出奇妙的分裂:乐观者视ai眼镜为“下一代个人终端”,认为它会像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般重塑行业;悲观者则盯着高价格和重叠功能,担忧这是转瞬即逝的技术狂欢,热闹背后真正浮起的是市场的泡沫。
在与北京商报记者的采访中,不管是Rokid、XREAL还是阿里,都谈及了被业内称为“百镜大战”的ai眼镜战事,祝铭明认为,“百镜大战”只是一个概念,他们并不在意几人进场、何人进场,他们只回答一个问题——用户认不认可产品,“剩下的,不重要”。
至于泡沫期的论断,祝铭明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现在(行业)比较热闹,但还没有到真正的泡沫期。”
WAIC现场的喧嚣落定,一个更为现实的判断也逐渐清晰:这场大战尚未触及泡沫边界,真正的考验或许不在资本热度,而在消费端养成刚需的门槛。
热闹是因为产品迭代,而非空洞的泡沫狂欢
展会现场,XREAL的联合创始人吴克艰向北京商报记者详细介绍了新品的核心技术点:“只靠单一芯片肯定行不通,我们这款产品的芯片是自主设计、自主研发的,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款专为AR显示定制的芯片。但光有芯片还不够,必须让它在眼镜上顺畅运行——这需要配套的操作系统以及一整套完整的软件体系来支撑。现在大家看到的所有显示效果和功能,都是基于我们自研的芯片、系统及软件共同实现的。”
吴克艰特别提出,这款产品重点在AR,“和友商的ai眼镜有别,我们主打极佳的显示功能”。
他进一步解释道,同2024年12月发布的XREAL One相比,Pro版最大的升级在于搭载了公司自研的X Prism光学引擎技术,使得新品在保持轻薄的同时,实现了更宽阔的视野和更纯净的显示效果,这种影院级别的体验,并非一般ai眼镜能够做到。
几家头部公司在WAIC现场与北京商报记者的分享,恰恰道破了当前行业本质;展厅里数十款ai眼镜,从外观到功能也都在诉说同一个观点:行业仍处于产品定义探索期,热闹是因为大家卷研发卷得厉害、赶迭代赶得紧张。
阿里夸克的亮相是个典型例子。此次WAIC,其仅官宣“入局ai眼镜”,分享轻量化设计、双电池换电等方向性亮点,未召开发布会,也未披露价格与具体功能细节。
阿里相关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称,夸克这款ai眼镜“离正式发布还有段时间”,现在只是让市场知道阿里在做这件事。这种预热式官宣,更像是技术路线和市场反馈的公开试探。
祝铭明此前采访中提到“还没到泡沫期”,恰是行业状态的注解——泡沫核心是“预期远超实际价值”,但当前ai眼镜的热闹,更多在企业端技术迭代。
比如,北京商报记者获悉,阿里此款眼镜着重优化的其中一个点是“通过光学设计让镜腿更细、镜框更窄更薄、镜片看起来更通透”;而Rokid还在不断完善支付等用户反馈的高频场景功能;XREAL则主打深挖AR,旨在尽可能提升成像质量……这些是技术成熟必经的试验甚至试错,而非资本推动的虚火。
而在阿里展台区域,背靠头部电器公司TCL的雷鸟创新也因与通义千问的合作而在其中占据了一隅。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当前ai眼镜市场的热闹,本质上是技术迭代推动的接受度逐步上升,但距离全面普及仍有距离——行业尚在从早期小众市场向大众市场过渡。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种技术探索远非泡沫,而是市场成熟所必须的过程。
“退货率50%”
在WAIC期间的一场论坛中,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事业群智能终端业务负责人宋刚抛出了一个问题:
众所周知,眼镜处于人类头部的生态位,而头部设备可以捕获80%以上的人体感知输入。因此,ai眼镜具有极强的场景穿透能力:能同时覆盖办公、生活以及移动场景。ai眼镜作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感官中枢”,将会催生个人数据量的急剧爆发,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最重要的个人移动入口。
那么,为什么AI眼镜还没有普及呢?
宋刚认为,当前行业仍处于初期阶段,产品体验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比如,不够智能、续航短、不够舒适美观等等。
正因如此,阿里巴巴希望通过自身研发投入和在硬件领域的积累,加上夸克基于通义千问大模型所研发的多模态及垂直领域AI能力,结合夸克的个人数据处理能力,打造“真正实用好用的ai眼镜”。
并且,宋刚还提到了通过生态构建以及与合作伙伴的协同,推动产业链各方共同努力,将ai眼镜真正带入大众消费市场。
如果说,智能手机的爆发不是因比功能机多了10项功能,而是解决了“出门只带一个设备”的刚需,那么,ai眼镜的“杀手级场景”又在哪里?
从企业端看,ai眼镜技术进化明显,但到消费端,多数用户仍犹豫——“我为什么非要戴它?”
价格是第一道坎。
北京商报记者综合天猫、京东等平台商品信息发现,当前ai眼镜的主流定价集中在2000—5000元范围,部分高端款式甚至价格近万元,并不符合普通消费者对“电子配件”这类产品的常规预算。
北京商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某新入局ai眼镜赛道的硬件大厂,ai眼镜退货率高达近50%。
“认真的企业,不超过十家”
还有更为现实的一点,是功能重叠和续航焦虑:翻译、导航、拍照等这些在手机上非常成熟的功能,现阶段的ai眼镜尚未拿出“非它不可”去取代手机的理由;受制于体型限制的ai眼镜,目前也没有特别好的方案去显著扩展续航。
袁帅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普通消费者对产品实用性、性价比和便捷性的考量更务实,这些体验问题直接阻碍了‘日常佩戴’习惯的养成。”
雷鸟相关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称,事实上,大部分电子产品在早期都会遇到“续航焦虑”的问题,智能手机经历过、新能源汽车也经历过。但随着产品不断地破圈进入大众市场,电池技术也会发展,续航自然越来越长。
而雷鸟目前的解法,是产品自带边充边用功能,在外面遇到需要紧急补能的情况,可以直接使用手机、充电宝等便携设备给眼镜充电。
至于功能体验上的缺憾,雷鸟方面认为,任何颠覆性技术在早期发展阶段都需要类似阶段:概念惊艳但体验粗糙,比如早期的PC电脑、智能手机等都是,而AR智能眼镜涉及光学、材料、芯片、电池、交互、AI等多领域协同突破,整机难度极大。当前外界看到智能眼镜的问题,是技术爬坡期的客观问题。随着技术和产业链不断发展,这些问题也会逐步得到改善。
简而言之,头部公司正在努力改善现阶段的种种问题,但这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此前吴克艰还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当前ai眼镜市场鱼龙混杂,真正在赛道内深耕的不超过十家。
打通 “最后一公里”
天使投资人郭涛向北京商报记者分享称,目前小部分科技爱好者愿为单价偏高的新品买单,但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还是更在意买ai眼镜花这笔钱是否值得。
对于价格走势,祝铭明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ai眼镜在当前所处的价格段仍有下探空间,目前AI+AR眼镜是3000元左右,但将来会更加优惠。
据他预测,在理想情况下,让ai眼镜走入千家万户所对应的定价大约要在2000元以内,他认为最快一两年就可以压到这一定价区间。
“(短期内)新产品的价格仍然会保持一个相对高位,但是成熟的产品会越来越便宜”,祝铭明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称。
随着认知、体验、价格三个维度的同步改善,ai眼镜正在逐步走向普及,逐步兑现其作为“智能手机之后最重要的个人移动入口”的潜力。
这种增长的底色,是技术迭代的扎实推进,各家的路径虽有不同,但所有的差异化布局最终都指向“让产品更贴近用户需求”这一核心。
当前行业的核心命题,仍是如何打通消费端的“最后一公里”——让价格更亲民、体验更流畅、场景更刚需。这既需要技术突破来降低成本、优化体验,也需要市场教育来培育用户习惯。
但可以确定的是,正如祝铭明所言,当下的“百镜大战”远未到泡沫期。这场热闹的本质,是技术向消费市场的渐进渗透,是产业链各方在试验中寻找正确路径的过程。真正的行业拐点,要等有人先迈过这几道坎。
在此之前,所有的探索与竞争,都是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