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美股有所调整,部分投资者担心美股对A股的影响。从2000年以来的数据来看,美股有过4次20%级别以上的调整(2000-2002年、2008年、2020年Q1、2022年),从2000年以来的数据来看,如果A股处在牛市高点(2000年、2007年、2021年),美股调整往往会伴随A股牛市转为熊市。如果A股处在牛市初期(2020年Q1),受影响较小。如果参考可追溯时间更长的日本股市,观察日美股市的相关性,能够看到,大部分时候日美股市波动正相关,但1965-1980年、1990-2000年,日美股市出现过两次长达10年的长期背离。在日美股市背离期间,出现过多次美股跌幅较大,但日本股市上涨的案例。1956-1957年、1962年、1968-1970年,期间日本经济快速增长,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大幅上升。我们认为鉴于A股和美股估值差异较大,中美股市有较大的概率逐渐脱钩。美股波动期间,更直接的影响是,部分外资为了控制回撤,可能会减少全球权益资产的比例。不过2021年以来外资持有A股的比例持续下降,且2024年9月以来的牛市,外资也没有大幅回流A股,所以这一影响估计也不会很大。
(1)从2000年以来的数据来看,如果A股处在牛市高点,美股调整往往会伴随A股牛市转为熊市。如果A股处在牛市初期,受影响较小。上周五美股有所调整,部分投资者担心美股对A股的影响。从2000年以来的数据来看,美股有过4次20%级别以上的调整(2000-2002年、2008年、2020年Q1、2022年),除了2020年Q1,其他三次调整期间A股均是熊市,从统计意义上来说,美股对A股可能存在一定影响。但如果从牛熊周期的位置来说,2000年、2007年、2021年,A股均是2-3年牛市高点,估值位置较高,海外风险和国内风险产生共振可能导致股市走熊。但我们认为当下A股处在牛市的初期到中期,处于合理区间。可以类比股市估值不高的2020年Q1,美股短期内大幅度回撤并未对A股产生较大影响。
从涨跌幅统计来看,2000年以来,历次美国较大调整(20%级别),A股均会受影响,但幅度差异很大,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但由于A股估值较高,反而股市跌幅超过了美股,而2020年Q1疫情期间,由于A股估值较低,所以跌幅远小于美股。同样今年2-4月期间,由于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全球股市均有调整,但由于A股处在牛市初期,估值处于合理区间,上证综指调整幅度远小于美股。
(2)日美股市大部分时候相关性较高,但也有两段长时间背离。A股的历史还尚短,如果参考更长的日本股市,观察日美股市的相关性,能够看到,大部分时候日美股市波动正相关,但1965-1980年、1990-2000年,日美股市出现过两次长达10年的长期背离。
在日美股市背离期间,出现过多次美股跌幅较大,但日本股市上涨的案例。1956-1957年、1962年、1968-1970年,期间日本经济快速增长,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大幅上升。
(3)中美股市有较大的概率逐渐脱钩。从中、日与美国股市相关性比较能够得到的经验是,如果经济增速或估值和美国相差很大,美股调整期间,部分资本市场可能不跟随或小幅跟随。我们认为鉴于A股和美股估值差异较大,中美股市有较大的概率逐渐脱钩。从下图中能够看到2000年、2007年,由于A股估值比美股高很多,所以一旦进入熊市,A股跌幅往往大于美股。但2012年之后,美股估值逐渐高于A股估值,差异越来越大,这可能是2020年Q1美股大幅回撤但A股调整幅度较小的原因之一。
美股波动期间,更直接的影响是,部分外资为了控制回撤,可能会减少全球权益资产的比例。不过2021年以来外资持有A股的比例持续下降,且2024年9月以来的牛市,外资也没有大幅回流A股,所以这一影响估计也不会很大。
(4)当下的判断:政策和资金推动,牛市主升浪有望来临。24年10月-25年6月,市场宽幅震荡期间,上市公司盈利偏弱、政策基调积极、各类主题机会活跃,这些特征较为像2013年-2014年中和2019年,最终的结局大概率是全面的牛市。随着下半年政策预期增多,股市逐渐对当期盈利脱敏,股市结构性赚钱效应已经接近1年,后续居民资金大概率会逐渐增加,股市有望进入主升浪。主升浪期间,出现利空(比如之前的地产数据走弱)股市往往反应得会比较快,而大部分利多情况(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反内卷政策等),股市都会积极反应。8月市场可能会在政策预期空窗期、中美关税谈判进展、8月下旬中报披露密集期存在小幅波动,但我们预计较难改变牛市主升浪的趋势。
(5)近期配置观点:增加弹性配置,金融内部增配非银,AI内部增加应用端配置,周期股半年内也有望存在弹性表现。
配置风格展望:哑铃策略转变为弹性策略。2024年10月-2025年5月,股市持续区间震荡,期间表现较强的板块更多是自下而上的哑铃策略,一端是保险资金主导的高股息,一端是量化游资等资金主导的小微盘。板块上整体表现较强的是新消费、AI等和经济相关性弱的板块。随着赚钱效应的累积,股市资金状态可能会由之前局部资金流入转为全面资金流入,风格和风格或将会扩散,建议增配各风格内部具有弹性逻辑的方向。
配置行业展望:(1)金融:由银行转配非银。金融整体估值较好,之前涨幅较高的是有高股息特征的银行,后续可能非银的弹性会逐渐增加,牛市概率上升,非银的业绩弹性大概率存在;(2)有色金属:产能格局强,若经济偏弱,则受影响较小,若经济偏强或政策支持,则受益较多;内部黄金稀土等受益于地缘格局的细分行业可能有所表现。(3)传媒:AI季度休整尾声,传媒估值性价比较高,AI下一波关注应用变化;(4)军工:独立的需求周期,内外部特殊环境下,军工可能会有持续的主题事件催化。(5)周期(钢铁、建材、化工):当前环境下,稳供给政策或将出台,年底可能还会有需求稳定政策。
风险因素:房地产市场超预期下行,美股剧烈波动,历史规律可能会失效。
注:本文来自信达证券2025年8月3日发布的《中美股市能否逐渐脱钩?》,报告分析师:樊继拓 S1500521060001、李畅 S1500523070001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