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Odaily 星球日报(@OdailyChina)
作者 | Ethan(@ethanzhang_web 3)
原标题:把LST搬进华尔街:Solana ETF“质押外挂”大作战
今年 5 月 20 日,SEC 曾首次按下暂停键,要求21 Shares、Bitwise、VanEck 与 Canary Capital的现货 Solana ETF 再等等——理由是“需更多时间评估法律与政策问题”。
不到一个月,风向忽变。6 月 11 日,多位知情人士透露:SEC 已口头通知所有潜在发行人“下周内必须交修改版 S-1,30 天内给你们评论”,并点名要求补足“实物赎回”与“质押”描述——明确暗示“质押可以谈”;
很快,大型资管们集体响应:Franklin Templeton、Galaxy、Grayscale、VanEck、Fidelity等 6 家机构在 6 月 13-14 日递交了更新版 S-1;SEC 留痕文件里首次出现“Staked ETP”表述,质押成为章节标题之一。
6 月 16 日,CoinShares加入战局,成为第八家申报方;6 月 24 日,Grayscale在新版 S-1 里写下2.5% 管理费率,用“高费率+高品牌”赌自己能率先通关。
进入 7 月,SOL ETF 节奏明显加快:
7 月 7 日——CoinDesk 披露:SEC 设“7 月底交卷”硬死线,目的是争取10 月 10 日前批完首批现货 SOL ETF;
7 月 8 日—— Fidelity 申请被延期 35 天,“等待补材料”;
7 月 28 日—— 灰度申请再次被推迟,新的最后期限落到 10 月 10 日;
7 月 29 日——Cboe BZX一口气提交两张 19 b-4:①Canary Staked INJ ETF;②Invesco × Galaxy 现货 Solana ETF,明确“现货+质押”双保险;
7 月 31 日—— ①Jito Labs + Bitwise + Multicoin + VanEck + Solana Institute向 SEC 加密资产特别工作组递交LST 公开信,正式为“Staked ETP”站台;②21 Shares当天同步提交修订版 S-1,赶在最后一分钟补齐质押条款(见 SEC 存档文件)。
至此,两个月内完成了“两次延迟+三轮修订+四家新申报”的来回拉扯——把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核心议题推到了台前:把 Liquid Staking Token (LST)装进 ETF,可行吗?
Why:LST 们为什么拼命想进 ETF?
LST 名单与现状
注:APR 为 8 月 1 日各 LST 发行方官网数据,该数据会产生实时变动,以实际呈现为准。
三重利好
被动资金 = 长期锁仓
ETF 规模越大,越能把 LST 变成“无意减仓但持续拿收益”的资金池。对 Jito、Marinade 来说,这等于直接新增“数十亿级”长期质押量,协议可稳定抽佣,TVL 自然起飞。
流动性深度跃迁
ETF 将在二级市场持续换手,而基金份额对应的 LST 需要日常申赎做市——做市商会同步铺设LST/SOL 和 LST/USDC深度,为 LST 提供比 DeFi 池子更厚的底。
品牌信用外溢
进入 SEC 合规框架意味着 “被华尔街背书”。一旦 10 K、N-CSR 等公开文件开始出现JitoSOL / mSOL的名号,普通机构做尽调的成本骤降,LST 从“小众 DeFi 凭证”升级为“可入账金融资产”。
影响几何?三条主线拆解
对 Solana:安全性+估值双提升
质押率抬升—— 以 2025 H 1 数据测算,若首批现货 SOL ETF 合计募得 50 亿美元、80% 配 LST,链上将一次性新增约2400 万枚质押 SOL(按 167 USD/SOL 计),质押率由 66% 升至近 71%,网络 Nakamoto 系数同步上行。
估值锚点“收益率”—— 质押 APR ≈ 7% 成为 DeFi 无风险收益曲线的一段。买盘可用 “SOL 现价 / 7%” 简化贴现,而非纯粹 Beta 抛物线,对板块估值更友好。
对其它 ETF:
结论:若 SOL LST ETF 先过关,ETH 阵营将被迫把“原生质押”条款写得更细,BTC ETF 则只能继续靠降费率保吸引力。
对ETF的买方:
一票三得—— 现货 Beta + 7%以上年化 + 二级市场流动性;对于 Family Office / 养老金等合规约束重的账户,这是第一张 “可以买的高收益 PoS” 门票。
税务 & 结算友好—— 质押收益在 40 Act/33 Act 结构里往往按资本利得而非经营收入计税,较个人链上质押更优。
费率博弈—— 目前已公开的费率从 Grayscale 的 2.5% 到预期的 0.9%(业界猜测 VanEck 框架),谁让收益回馈更多,谁就吸走单子。BTC ETF 已被卷到 0.19-0.25%,费率战注定蔓延。
呼吁力度:过不过?风险几何?
综上数据,评判通过概率约在60-70%。同时笔者认为,若想顺利过审,发行人在 S-1 中至少应补充三类应对方案:
方案一:折价熔断阈值
建议设定 LST 市场价对参考 NAV 的偏离上限(示例:± 5%);一旦触及阈值,暂停一级市场申购 / 赎回,并启动“差价调节”或cash creation备用流程,以确保基金份额与底层资产价值保持对齐。
方案二:NAV 计算与校准
至少引入两家独立数据源:一条链上预言机(如 Chainlink)+一家合规托管 / 做市报价(如 Coinbase Prime、Cumberland 等);建议 10 秒级更新,并披露冗余与故障切换方案,便于监管层评估价格失真风险。
方案三:合约风险覆盖
在智能合约层面,除年度第三方审计外,可考虑购买Lloyd’s of London、Nexus Mutual或同等级别保单,覆盖黑客攻击、质押罚没等极端情形;并在招股书中明确索赔流程、保额上限与触发条件,让投资者与监管者对潜在损失有定量预期。
(注:以上举措为笔者基于公开案例与业内通行做法提出的“参考框架”,具体阈值和技术路线仍需发行人与 SEC 进一步沟通确定。)
结语
从 5 月“拉黑”到 7 月“催生”,SEC 在短短 70 天内完成了一次姿态反转:它不再纠结 “能不能上”,而是开始讨论 “怎么上”——“加密 ETF 2.0” 的脚注里第一次写上了 staking 与 LST。而站在牌桌另一侧,币圈玩家们用“一封公开信 + 一套改好的 S-1”告诉华尔街:“让资金效率最大化,我们比你们更懂。”下一步,就看监管者是否愿意让这场“高收益、低运维”的质押游戏真正走进退休金和 401(k)。
如果真的放行,那不仅是 Solana 的胜利,更是 PoS 叙事从链上走进交易所、从极客走向机构的里程碑。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