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峰说马斯克不懂AI:科大讯飞该怎么接这波流量?

蓝鲸财经
02 Aug

文:互联网江湖 刘致呈

敢直言马斯克不懂AI的人,出现了。

最近,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与正和岛总编辑陈为的一则访谈中提到,“马斯克对人工智能,我不认为他真的懂”。

视频片段一出,顿时就引来了广大股民们的热烈讨论。

其中,私募大佬但斌就毫不留情地批评道:“他就像我见过的金融行业的某些人,屁大点本事,就牛逼哄哄的不得了,老子天下第一!谦虚点不行吗?”

如果不了解全貌的话,刘庆峰这番言论乍一听是有点飘了。

但实际上,这句话是有语境和前因后果的。

大概就是陈为提问“马斯克说人工智能发展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你有过担心AI具有独立意识后威胁人类吗?”然后在此背景下,刘庆峰就从克隆人、硅基生命等技术角度展开了畅谈,中间提了句“马斯克对人工智能,我不认他真的懂,但是他有些理念我认为是对的……”

整体看下来,在互联网江湖看来:刘庆峰也没有说错什么,更没有所谓的骄傲与贬低。

所以,据微博@新浪财经的消息称,但斌已经发朋友圈表示:我把评价科大讯飞刘总的话,删除了。因为他对马斯克有关懂不懂人工智能的话,前后语境及观点可能有不同涵义……

至此,这场“断章取义”的闹剧,也差不多该结束了。

不过说实在的,黑红也是红,更何况现在还得到了澄清。

所以既然舆论场子已经热起来了,这波流量,科大讯飞又该怎么才能接的住呢?

黑红也是红:大模型的热度如何出圈?

其实回看这场风波,科大讯飞一开始的有些操作,让我有点看不懂。

比如此次事件的导火索,陈为商业观的#敢直言马斯克不懂AI的人出现了#两分钟访谈剪辑视频。

这个标题,乍一看就不免让人感觉,科大讯飞好像就是冲着蹭流量去的。想要用“否定”马斯克做饵,来传播董事长刘庆峰的大胆和对AI独树一帜的见解,走“黑红”路线……

那么真实情况是什么呢?让我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一:如果科大讯飞是无意为之,那么公关层面就欠缺稳妥。

首先,对马斯克的点评,这不是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直播时说嗨了,品牌公关没办法找补。

相反,对于访谈视频,科大讯飞的品牌公关部是有足够时间去审核和反应的。比如自家董事长对马斯克评价等可能存在争议性的内容,其完全可以一刀剪下,也就不会留下任何舆论风波的火星。

当然,有朋友可能会问,有没有可能是陈为商业观方面的自作主张呢?

可能性很低。

干过媒体的都知道,任何传播内容都不可能不经过品牌公关的审核,就直接发出来。

尤其是自媒体合作,从标题到内容,再到画面、配乐,正常的品牌公关们都会严格审核,一个一个字的扣,一帧一帧的审核,只有彻底符合品牌传播要求了,媒体们才能够发出去。

其次,这里再多说一句的是,在过去我们做过的企业人物访谈中,很多商业对话,基本都会和品牌公关提前通气,为发言人准备好问题答案,整体可自由发挥的空间并不多,以防止临场说错话等尴尬局面的出现。

所以理论上,科大讯飞品牌公关部也是可以做到对刘庆峰发言的事前管理。

但可惜,从刘庆峰能够在访谈上说出“马斯克对人工智能,我不认为他真的懂”,且还能在后来的剪辑视频中流出来,甚至还把标题定为了“敢直言马斯克不懂AI的人出现了”。

这就说明,科大讯飞的品牌公关可能既没有做到事前管理,也没有做好事后审核,更没有提前预判到舆论可能会“断章取义”的问题,整体公关的敏感度属实有点欠缺了。

其实,这种事,科大讯飞并非孤例。

早些年,趣店老板罗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不回来的钱就算了,当做福利送了。结果被骂上了热搜。

类似的案例还有李想对话晚点Auto,李想表示:我能感受到汽车坐垫薄了3毫米 轮胎气压少0.2Bar。

舆论同样吵翻了天。

就在今天,假体检门事件中,爱康国宾坚称无责,CEO张黎刚表示:别指望几百块钱什么病都查出来......

舆论场同样是,吐槽声此起彼伏....

二:如果是刻意为之,那么品牌公关后续就应该接着“炒热”流量市场。

但可惜,直到现在也没有看到科大讯飞新的动作。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今年年初,百度的沈抖也是突然“开炮”:“国内大模型去年‘恶意’的价格战,导致行业整体的创收相较于国外差了多个数量级”。

沈抖明确表示,面对DeepSeek的来势汹汹,首当其冲的AI产品,是字节跳动的豆包,理由是其训练成本和投流成本都很高。

随后火山引擎总裁谭待通过朋友圈回应称,大模型降价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的,大家应像DeepSeek一样聚焦基本功,少做无端猜测。

本以为百度会紧跟着再打出连环拳,甚至将战火引到产品层面,但结果却就此戛然而止。

这一下子不就让前边的动作,变成了典型的口嗨吗?不仅没有带来任何正向价值,反倒是给人留下了一个可能会被误解、攻击的引子。

就像现在科大讯飞这样,一个极具流量和话题争议的标题,再加上两句点评,直接掀动了许多一知半解的股民们的情绪化神经,让但斌掉进了坑里,也将刘庆峰和科大讯飞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所以马后炮地说,科大讯飞的品牌公关从一开始就不应该,或者说没有必要为董事长刘庆峰起高调。多做实事,话说一半,才是品牌公关,尤其是技术类企业最合理的传播尺度。

这实际上也是科大讯飞未来需要进一步升级的地方:过去,企业口号调子总是起的很高,给了外界市场和投资者们非常高的期待,但结果却往往不够完美。

比如在2021年时,科大讯飞方面曾定下目标,要在2025年末实现“十亿用户、千亿收入、万亿生态”。

但直到2024年,其营收规模也仅为233.4亿元,25年的千亿收入目标几近成为泡影。

又比如科大讯飞和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曾多次公开表示和ChatGPT的差距只有几个月,整体赶超似乎仅“一步之遥”。

可如今,ChatGPT们还是处于领先地位,背后的OpenAI也站到了约3000亿美元的估值高点上。而科大讯飞的市值,却为1132.96亿元人民币(截止7月29号收盘)。

这也引得很多投资者们吐槽,科大讯飞只会说漂亮话,但实际表现却总是不及格……

好的PR工作,本质是品牌的成本管理。

PR做好了,是在给品牌减少成本。就像京东入局外卖前的舆论造势,给业务部门省去了一大笔支出。

但现在,科大讯飞的公关部却好像在给品牌不断增加成本。无论是此次评价马斯克事件的审核不到位,还是过去的起高调被打脸,都在一次次冲击着科大讯飞的市场口碑。

这属实有点不应该了。

毕竟,老板可以不专业,刘庆峰也可以说话没有那么滴水不漏,但是品牌公关不能有漏洞,老板花钱就是让你来把控舆论方向的,不是让公司来背锅挨骂的……

大众认知下,谁能决定老板“代言人”的上限?

其实在我看来,就算没有特定的语境环境,单从技术理解的角度看,刘庆峰也依然具备点评“马斯克不懂AI”的底气资格。

毕竟,从中科大少年班走来,到2003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再到2023年带领科大讯飞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刘庆峰本身一直都是个技术派。

甚至严格意义上划分,马斯克是一个带有技术标签的企业家,但刘庆峰却是一个带有企业标签的科学家,两者的专业能力并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不过问题是,大众舆论从来都不会从技术原理、个人专业能力层面来看待差异,而是会以公司成就来评判,谁说的更加权威。

以大众认知来看,马斯克做成了全球闻名的特斯拉、SpaceX和X媒体。其中,特斯拉还一度引领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界的革命。

那么科大讯飞做成了什么?消费者们看不到有首个支撑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的万卡国产算力平台“飞星一号”、有业界首个基于全国产算力平台的通用长思维链深度思考大模型等一系列极具战略价值的科技成果。

但是显露在水面、能让消费者们看到的却只有讯飞星火大模型、AI学习机、翻译机等。

在国内表现也许非常出色,但放眼世界看,科大讯飞还是略逊色于特斯拉们。

这就使得,在大众认知中,同为顶流企业家的山姆奥特曼(openAI)、梁文锋(deepseek)们,或许才有资格大胆评价马斯克。

如果是科大讯飞的刘庆峰们点评马斯克“不懂AI”,则就容易变成孟美岐点评周传雄那般抽象,并且还是翘着二郎腿说出,“周传雄对音乐,我不认为他真的懂”。

结果自然是骂声一片。

这也再一次印证了,现在科大讯飞对大众认知的语境还不够清晰了解……

当然,没头没尾的两句评价就能掀起这么大的波澜,归根结底还在于科大讯飞的业务业绩表现不够亮眼。

从业绩预告来看,今年上半年科大讯飞营业收入、毛利较上年同期增长15%-20%,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30%-50%,扣非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17%-34%,整体利润出现了明显的减亏趋势。

如果单看这份数据,科大讯飞的表现绝对可圈可点,但是参考以往的经验,子弹可能就还需要再飞一会了。

比如在2024年,科大讯飞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了14.78%至5.6亿元,但很尴尬的一点在于,这还是已经算上约10.33亿元的“其他收益”后的结果。

而在其他收益中,与政府补助有关的收益总计约为10.2亿元,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4.56亿元。

除此之外,科大讯飞还有一个不断攀升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老问题。

天眼查APP显示:2020年,科大讯飞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总额尚且为57.33亿元,但现在,截止到2024年末,科大讯飞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却已经达到了153.1亿元,整体占流动资产的63.63%。

其中,1年以内账龄的应收账款为99.03亿元,1至2年的约为43.29亿元,2年以上的总计为34.32亿元。

对应的,在过去一年里,科大讯飞对存在减值迹象的相关资产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及资产减值损失合计达10.72亿元。

其中,信用减值损失为9.653亿元,同比42.58%,主要计提的就是应收账款、长期应收款的坏账损失……

总的来看,现在科大讯飞的业务业绩表现,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不过一个好的趋势是,随着AI时代和商业化落地场景的不断清晰,科大讯飞也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属于中国AI的发展节奏,成长价值已经显露出了确定性改善的迹象。

所以,我们也真心希望科大讯飞能够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早日扛起中国AI科技标杆的重任,走向世界,走向千亿梦想……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