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消金领近三年最大罚单,高增长神话下藏着多少“猫腻”?

蓝鲸财经
Aug 01

文|九州商业观察

近日,金融监管领域又掀起波澜,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被推至风口浪尖。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如一颗重磅炸弹,让这家消费金融公司的诸多违规行为浮出水面。此次海尔消金因多项违规被罚款205万元,相关责任人罚款30万元,总计235万元的罚单,不仅刷新了消金行业近三年来的纪录,更暴露出其在经营与合规管理方面的严重问题。

从处罚内容来看,海尔消金的违规行为可谓“花样百出”。营销宣传存在夸大误导,这无疑是在给消费者描绘一个虚幻的美好图景,引诱其踏入借贷的门槛。在如今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部分机构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惜采用这种不正当手段,而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更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催收行为不当更是触及了行业的底线。催收本是金融机构维护自身权益的必要手段,但一旦过度或方式不当,就会演变成对债务人的骚扰与侵害。近年来,因催收不当引发的社会事件屡见不鲜,从言语辱骂到暴力威胁,不仅给债务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严重影响了金融行业的整体形象。海尔消金在这方面的问题,凸显了其在贷后管理环节的严重缺失。

贷后管理不尽职,导致部分信贷资金被挪用,这是对金融安全的严重威胁。信贷资金有着明确的用途规定,一旦被挪用,就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风险连锁反应,如资金链断裂、不良贷款增加等。而以质价不符的收费项目调节收益分配,侵犯消费者知情权,更是将消费者的利益置于了不顾,这种只顾自身利益的短视行为,无疑是在透支公司的信誉。

违规办理同业业务,人为调整贷款五级分类,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金融监管的相关规定,更反映出海尔消金内部治理的混乱与无序。同业业务的违规操作,可能会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而人为调整贷款五级分类,则是在粉饰财务报表,掩盖潜在的风险,这对于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来说,都是一种严重的欺骗。

事实上,这并非海尔消金首次遭遇处罚。一个月前,其就因“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罚款25万元。短短时间内两次被罚,累计金额达260万元,这绝非偶然,而是其长期忽视合规经营的必然结果。

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海尔消金的投诉多达近1.5万条,涉及暴力催收、高利息、不合理违约金等问题。有用户投诉申请提前还款时,手续费占整笔金额的30%,属于附加费用,且提前还款属于自身权利,借款期间并无逾期等不良行为,不应承担担保费用,诉求提前还款只归还本金及利息。多份司法判决文件也显示海尔消金曾通过名义年利率24%、罚息上浮50%的方式,实际年化利率高达36%,明显超出法律红线。

从业绩数据来看,海尔消金近年来虽呈现出业务规模快速扩张、营收和净利润增长的态势,但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其不良贷款率始终高于行业均值,从2021年的2.06%升至2024年9月末的2.07%,与此同时,拨备覆盖率却从208.75%下降至202.56%,风险抵御能力下滑趋势明显。为了支撑业务扩张,海尔消金持续加大融资力度,对外部资金的依赖性不断上升,这无疑也增加了其经营风险。

在高管层面,自2020年以来,海尔消金高层人员流动频繁,副总经理叶巍、黄鹏相继离职,2024年1月原总经理张西铭亦以“个人原因”退出,管理核心长期处于空转状态。总经理职责由董事长李占国代行,直至2025年4月韩祥永获批“主持工作”,但市场对于其是否仅为过渡性安排仍存疑虑。高管的频繁变动,必然会对公司的战略规划和日常运营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公司决策缺乏连贯性和稳定性。

海尔消金此次被罚,给整个消费金融行业敲响了警钟。在金融监管日益严格的今天,合规经营已成为金融机构生存与发展的底线。任何试图通过违规手段获取短期利益的行为,最终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对于海尔消金来说,如何在业务扩张与合规经营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加强内部治理、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如何重塑公司形象、重拾消费者信任,都将是其未来面临的严峻挑战。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