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国在华业绩回来了

蓝鲸财经
Yesterday

出品/茶咖观察 刘淑娟

星巴克中国在华业绩回暖。

7月30日,星巴克公布第三财季(截2025年6月29日的13周)业绩。

数据显示,星巴克第三财季净营收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2亿元),高于市场预期的93.1亿美元,同比增长4%;公司净利润为5.583亿美元,同比下滑47.1%;北美同店销售下滑2%,主要受可比交易量下降 4% 的影响,但平均客单价上涨2%。

受盘后公布的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业绩超预期影响,星巴克股价从7月29日收盘价92.96美元,上涨至7月30日下午5:30的97.40美元,涨幅近5%。

在中国市场,星巴克表现亮眼。营收达到7.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实现连续三个财季的同比增长。

衡量单店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同店销售额(开业13个月以上直营门店)也迎来关键转折,上一财季增长2%,这是过去6个季度以来的首次增长。

增长主要源于同店交易量同比大幅提升6%,尽管客单价同比略降4%,但环比已有所改善。

门店拓展方面,截至第三财季末,星巴克中国门店总数达7828家,较去年同期的7306家净增522家,同比增长7%,朝着2025年运营9000家门店的目标逐步靠近;新开70家门店,并新进入17个县级市场,且新店盈利高效,两年内新开门店持续贡献高于均值的同店销售。

很明显,星巴克中国关键指标正不断改善。

那么,改善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价格策略灵活调整。针对非咖系列产品进行了幅度超10%的降价,这是其入华25年来,首次直接且大规模的价格下调,有效拓宽客群,吸引年轻消费者。

二是产品创新更加符合本土需求。

一方面,上新节奏显著加快,2024财年合计推出78款新品,且深度绑定本土文化——例如在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推出首款以中国春节为主题、由中国咖啡师主导开发并全链路参与的“新春序曲综合咖啡豆”,强化了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结。另一方面,响应健康化需求,于2025年4月推出“真味无糖”体系,实现减糖不减风味。

三是营销破圈与IP赋能。大幅增加联名合作,并将联名、明星代言与新品发布深度捆绑。例如与五月天的合作实现现象级传播及业绩双增长,与《疯狂动物城》IP联名则引爆社交话题与抢购热潮。

而会员体系升级进一步增强了用户粘性。2024年6月底,星巴克与希尔顿集团达成合作,消费者可通过双方App互入会员体系;同时首次增设钻星会员等级,并更新星星兑换机制与玩法。此外,还以联合会员计划为基石,与中国东方航空会员体系开启全面合作,通过提升会员价值强化了用户忠诚度。

除此以外,星巴克首席财务官Kathy Smith在2025财年Q3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星巴克中国同店销售额增长,主要原因之一还在于外卖业务。

今年以来,外卖市场打得火热,

自2月京东宣布进军外卖市场以来,各大平台开始补贴大战,美团甚至发起“0元购”活动。而在所有品类中,茶咖处于“核心战场”,这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茶咖品牌的爆单。

比如,自淘宝闪购5月2日上线以来,库迪咖啡一日内订单增长近10倍,茉莉奶白在饿了么外卖订单量日均也增长近3倍。

身处这场热潮中,星巴克自然也没缺席。

早在4月,星巴克中国便宣布入驻京东外卖,成为与该平台全面打通会员体系的首个餐饮品牌。同时,星巴克也积极参与平台的补贴活动,不少饮品跌破20元的价格区间,这进一步刺激了消费需求。

从左至右分别为京东、淘宝闪购、美团

尽管业绩回暖,面对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星巴克将加速本地化运营、巩固市场优势作为战略重点,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成为关键举措。

针对此前市场的“卖身”传闻,全球CEO Brian Niccol在财报日首次公开披露了相关细节。

他明确表示,星巴克寻找的是拥有共同愿景和价值观的战略伙伴,以抓住中国市场未来增长机遇。目前已有超20家意向合作方,公司正在评估方案。

对于合作的核心诉求,他强调“这并不是为了资金”,而是希望通过引入伙伴,确保星巴克品牌未来在中国处于更强势的位置。为此,合作方需满足两大标准:

一是必须与星巴克拥有共同的使命和价值观,“在根本点上保持一致”;二是具备卓越的本地化运营能力。他进一步明确,星巴克对中国市场的承诺不变,希望保留相当比例的股权,且“只会推进真正符合星巴克利益的交易”。

星巴克中国本季度的业绩回暖,是其产品、价格、营销、渠道与会员多维度协同发力的成果,也体现了应对本土竞争的敏捷性。

引入战略伙伴的举措,是业绩压力下的被动选择,也是在行业格局大洗牌时期的主动布局。通过绑定“价值观契合+本地化能力突出”的伙伴,星巴克试图在保持品牌调性的同时,进一步扎根中国市场。

这场“不差钱的合作”,或将成为星巴克在中国咖啡赛道的新起点。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