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根达斯要“卖身”,“高端”的滤镜破碎了…

市场资讯
Aug 02

  来源:镁经

  曾风光无限雪糕“贵族”哈根达斯,为何沦落到要“卖身”的地步?背后折射出的,是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种种挑战。

  镁=金+美,易燃元素,

  丰富程度地球第八、宇宙第九。

  我们美丽、绚烂,渴望惺惺相惜。

  草间弥生说过,要一起发光呵,

  否则,我们跟孤单的瓢虫,有什么差别?

  所以,我们组了一个社群,

  聚焦新消费,关注美好,关注商业。

  入群请加官方客服小冕,微信号:xiaomian0504

  本文由镁经原创发布

  ID:mgjing001

  作者:李想

  编辑:王大镁

  雪糕“贵族”哈根达斯,已沦落到“卖身”的处境。

  6月中旬,据多家媒体爆料,美国食品巨头通用磨坊(GIS)正考虑出售其在中国市场的哈根达斯门店业务。

  据知情人士透露,通用磨坊已聘请顾问处理潜在出售事宜,交易估值或达数亿美元。相关交易流程或于2025年启动,但目前谈判仍处早期阶段,最终可能放弃出售。

  对此,通用磨坊中国仅以“不予置评”回应。

  传闻背后,是哈根达斯在中国市场陷入发展困境的现实。

  曾经的高端冰淇淋“一哥”,如今却沦为待售资产,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它为何会陷入如此窘境?

  雪糕“贵族”,跌下神坛

  哈根达斯(Häagen-Dazs)原为美国冰淇淋品牌,1921年由鲁本・马特斯研制,并于1962年在美国纽约上市。

  1983年,该品牌被品斯乐公司收购,后随品斯乐并入美国通用磨坊食品公司(简称:通用磨坊)旗下。

  作为昔日的中国高端冰淇淋“一哥”、雪糕“贵族”,哈根达斯曾风光无限。

  1996年,哈根达斯在上海南京路开设首家专卖店,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当时正值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消费升级起步阶段,“洋品牌=高品质”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国产冰淇淋均价仅1元左右的年代,哈根达斯以“奢侈品”姿态登场。其单球售价高达25元,相当于当时全国职工月均工资(517.5元)的近5%,是国产冰淇淋均价的数十倍。

  哈根达斯的门店装修投入高昂,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采用勃艮第红的品牌视觉搭配丹麦风情的设计,同时选用“北纬黄金纬度奶源”、“比利时巧克力”、“马达加斯加香草”、“波兰草莓”等进口原料,再加上“爱她,就带她去哈根达斯”的经典广告语,成功塑造了“冰淇淋界LV”的品牌形象。

  哈根达斯精准锚定外企白领及中等收入群体,门店选址聚焦上海南京西路、古北高档住宅区等黄金地段,使其门店本身成为高端消费与社交的场所。独特的“轻奢仪式感”成功将哈根达斯从普通冷饮范畴提升为社交货币,从而奠定了其在高端冰淇淋市场的王者地位。

  哈根达斯曾经是高端与品质的代名词,其门店遍布各大城市的繁华商圈,尽管价格不菲,但凭借其精致的定位吸引了众多消费者。

  凭借这种精准的高端定位,哈根达斯母公司在中国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通用磨坊财报显示,2006年至2015年,哈根达斯在中国销售额复合增长率达23%。2017年,中国市场贡献了其全球销售额的半壁江山。

  彼时,哈根达斯的冰淇淋月饼稳居中秋月饼鄙视链顶端,一盒近千元的售价让黄牛倒卖月饼券都能赚得盆满钵满,最火时单张月饼券差价可达168元。

  2021年9月,哈根达斯高管称,“全世界总共有六七百家哈根达斯线下门店,仅中国市场就占了400多家”。

  然而,当光环褪去后,现实格外残酷。

  哈根达斯的没落直观地体现在门店数量的锐减上。社交媒体上,多地网友分享所在城市哈根达斯门店关闭的消息。北京国瑞店在2024年8月正式关闭,南昌百盛店、南京江宁万达店等也在2024年下半年先后贴出结束营业的公告。

  据哈根达斯官方小程序数据,截至2025年6月12日,其在中国内地的门店数仅剩263家,较巅峰时期的400多家减少了三成以上。

  而哈根达斯在中国市场的颓势已明显拖累其母公司业绩。在2025财年Q2财报会议上,通用磨坊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Jeff Harmening提到,哈根达斯在中国的店铺客流量在第二季度出现了两位数的降幅。

  通用磨坊2025财年第三季度净销售额达4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8亿元),同比下降5%;净利润为6.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5.38亿元),同比下降7%。其中,国际市场第三季度净销售额同比下降3%,公司明确指出,中国与巴西市场收入下降是主因。

  哈根达斯在中国市场的困境,是其长期的战略失误与跟不上市场变化的结果。

  市场变了,高端滤镜破碎了

  曾被外资品牌主导的高端冰淇淋市场,正在经历一场结构性调整。“性价比”意识的崛起以及消费选择多元化,正冲击着以往依靠稀缺性和品牌光环获得溢价的模式。

  自2023年以来,“性价比”成为贯穿多个消费品类的关键词。在冰淇淋赛道,这一趋势尤为明显。消费者对单支产品的心理价位不断下探,数据显示,主流可接受价格集中在2.5元至15元区间。

  例如蜜雪冰城(02097.HK),当初它凭借2元/支的基础款冰淇淋崛起,在下沉市场迅速扎根,并以每年新增5000至6000家门店的速度扩张,形成规模优势。

  此外,茶饮品牌的跨界渗透也在重塑冰淇淋市场的边界。甜啦啦、茶颜悦色、库迪咖啡等品牌纷纷在门店增设冰淇淋业务,凭借10元以内的定价和密集的门店网络迅速切入冰淇淋市场。

  此外,另一股势力也在悄然改写冰淇淋市场竞争格局。

  越来越多的新兴品牌正以“现制+特色”路线切入,主打10元至20元价位段,满足年轻消费者对“轻体验”“微社交”的需求。例如,“波比艾斯”主打配华夫饼的组合形式,“罗曼林”推出新中式口味,“酷啵啵蛋仔”聚焦鸡蛋仔冰淇淋。

  其中,成立于2010年的波比艾斯近四年每年净增约36家门店,目前已突破900家,门店数量已远超哈根达斯。

  与此同时,一个新品类——意式手工冰淇淋Gelato,正在兴起。相较于传统美式冰淇淋,Gelato强调现制、天然原料和低脂口感,逐步成为城市中产与精致主义者的新宠。数据显示,该品类毛利率普遍超过70%,部分可突破80%,具备较强的盈利空间。

  Gelato的兴起,迅速催生一批新兴品牌,其中跑得最快的是成立于2011年的“野人先生”。该品牌已在国内已开出500多家门店,叠加平台优惠,单球售价控制在23至35元之间,成功拉低了Gelato的价格门槛,并通过团购形成规模效应——过去半年内,其冰淇淋双球团购券销量已超76万件,展现出超强的市场接受度。

  面对消费者理性化、品牌选择多样化的市场环境,昔日的高端冰淇淋品牌难以再用单一高定价维持市场地位,一些仍执着于“高端叙事”的品牌,近几年逐渐消失在消费者的视野中。

  最典型的便是钟薛高,2018年,它因一款售价高达66元的雪糕出圈,凭借顶级原料、独特外形设计以及高举高打的营销手段,一炮而红。2021年,钟薛高营收一度冲上10亿元。之后,因为产品价格过高、产品质量问题引发郑轶,被称为“雪糕刺客”,品牌形象一落千丈,已濒临倒闭。

  还有前两年突然火起来的茅台冰淇淋,虽然它背靠茅台品牌,但由于受众群体比较窄,无法持续吸引消费者长期购买,多家线下门店已经关闭,茅台官方也在收缩冰淇淋业务。

  种种迹象表明,高端雪糕已进入寒冬。而哈根达斯似乎并没有提前做好过冬的准备。

  “慢半拍”的哈根达斯,有些“水土不服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哈根达斯自身的问题也逐渐凸显。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认知的快速演变,哈根达斯的反应明显慢了。

  首先,哈根达斯在产品创新存在明显不足,新品研发速度非常缓慢,总部审批都需要3~6个月。哈根达斯官方小程序显示,其单品(包括单球)不足20款,局限于巧克力、香草等传统口味。

  相比之下,其主要竞争对手DQ在产品创新上表现活跃,拥有5大类共28个品种,还进行了本土化改良,推出抹茶口味、红豆口味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品。其新品从研发到上市仅需不到一个月,2022年针对抖音平台就推出26款特供单品。

  其次,哈根达斯的高价策略以及全球定价失衡,也被认为是它在中国市场失利的重要原因。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哈根达斯在华门店客单价高达58.36元。75g的小纸杯要43块钱,330g的大桶装要108块钱。

  哈根达斯在中国市场的定价要远高于其他国家。例如在美国市场,一桶828ml的哈根达斯仅售5.99美元,小桶的只要1美元;在日本市场,21款哈根达斯冰淇淋的总价仅为4478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96元,单价远低于中国市场。

  随着信息透明化,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了解到,哈根达斯在国外原来算不上高端品牌,这种“双标”的定价策略引起了许多消费者的反感。

  哈根达斯在品牌营销方面也存在僵化问题。哈根达斯长期将品牌与情侣约会场景深度绑定,使其消费场景和客群覆盖面过于狭窄,难以吸引单身人群、家庭消费者其他消费群体。虽然2023年哈根达斯将Slogan改为“每天都要非凡”,尝试拓展“悦己”与送礼场景,但转型步伐缓慢。

  在社交媒体上,哈根达斯也未能融入年轻消费者的社交生态。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它缺乏有效的UGC传播与话题制造能力,与蜜雪冰城的魔性音乐、表情包以及野人先生的造型打卡形成鲜明对比。

  如今的哈根达斯,在中国市场显得有些“水土不服”的样子,这也是外资品牌难以适应中国市场新消费趋势、陷入本土化困境的缩影。

  哈根达斯的案例表明,在中国这个快速变化的市场,持续创新和适应本土市场的发展趋势,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靠品牌光环“躺赢”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恒星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