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斑马消费 沈庹
20多天前,锦江酒店在联交所披露上市聆讯资料,正式冲刺港股,开启了一段新的征程。
公司创立于1993年,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的锦江饭店。近年来通过大手笔收并购,已跻身全球第二大酒店集团。
同时,它也是国内最早涉足经济型连锁酒店的企业之一。其对该类酒店的店型、房型开创性地设计,影响了后来崛起的一众品牌。
近30年里,国内经济型连锁酒店从萌发到发展、壮大再到群雄逐鹿,反映出终端市场需求兴起、升级与变化。
不少品牌经过疯狂扩张以及资本化后,或是投入国资麾下,或是独立发展,逐渐步入成熟期。
兴起
6月底,锦江酒店(600754.SH)公告向联交所递交冲刺港股主板的申请,7月13日正式披露上市聆讯资料。如果顺利的话,该公司将会成为酒店行业首家A+H企业。
鲜为人知的是,在中国本土经济型连锁酒店发展初期,锦江曾为这个细分赛道提供借鉴。
上世纪90年代初,已在锦江饭店工作多年的徐祖荣,作为酒店管理科班人才被派往美国,管理公司在当地开办的餐饮业务。
他在加州出差过程中,住到连锁品牌DAYS INN(戴斯)酒店中,大小床的配置,为他后来创办锦江之星提供了新的思路。
30年前的国内酒店行业,主要是以国资为主的中高端酒店,小型招待所、私人小旅馆作为市场的辅助。中高端酒店服务标准化,但价格昂贵;招待所和私人旅馆设施简陋,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两极分化的现象,让徐祖荣敏锐地觉察到,标准化的平价酒店,正好可以解决商旅人群的需求痛点。
1997年2月,徐祖荣在上海虹梅路开出第一家连锁经济型酒店——锦江之星乐园店,并担任首任总裁。
通过统一店招、品牌LOGO和外立面,锦江之星建立了连锁酒店的初代形象。贴心服务和舒适的住宿环境,锦江之星一炮而红,成为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经济型连锁酒店之一。
1999年,锦江之星走出上海,在苏州开出沪外第一家门店,开始了全国化进程。“二星级硬件、亲民价格”,成为连锁酒店行业的标杆。
锦江之星的成功,吸引了一众效仿者。2002年,如家酒店创立;2005年,7天酒店和汉庭酒店先后开业。这些品牌,在后来本土连锁酒店形成与壮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锦江之星也深刻影响着锦江集团的酒店业务战略,集团先后推出专注优选服务的白玉兰酒店、聚焦中高端市场的锦江都城酒店等品牌,为不同商旅人群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发展
在锦江集团支持下,锦江之星采取自建自营模式发展。如家、7天及汉庭创立时,锦江之星在全国门店规模已破百家。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锦江之星为代表的品牌,开启了本土连锁酒店市场的初级阶段。
后来崛起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品牌,无论是店型、房间内部设置,甚至服务标准,都能找到锦江之星的影子。
携程前高管季琦创立汉庭酒店前,亲自体验锦江之星华东地区所有门店,并公开宣称模仿锦江之星的模式。
2000年后,如家、7天、汉庭,以及后来的尚客优、格林豪泰们,蜂拥进入这一赛道,开启经济型连锁酒店行业黄金十年。
这十年里,房地产市场迎来发展高峰,行业投资和开发规模扩张,房价持续上行。
新兴发展的连锁酒店品牌,放弃以往的自建自营,利用租赁物业开店,将招待所、医院或者办公楼等物业,改造成标准化的酒店设施。
这种快速复制的模式,一方面降低了进入门槛,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回报周期,引发连锁酒店加盟制的盛行,各类资本甚至个人进入这一领域。
曾有公开预测数据显示,租赁物业开办100间客房的连锁酒店,平均投资规模约700万元,投资回本周期最多3年。
丰厚的回报率以及较短回本周期,推动加盟酒店生意兴起,成为连锁酒店渗透率不断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0年,国内经济型连锁酒店行业门店达到5120家,客房规模达56.4万间。但在整个酒店行业中所占比重仅在7%内,远低于欧美地区70%的水平。
经济型连锁酒店自2003年进入高速增长期,伴随电子商务、个人及家庭旅游出行的发展,增速超过星级酒店。
壮大
经济型连锁酒店诱人的投资回报率,触动资本敏锐的神经,纷纷下场推动了资本化浪潮。
如家酒店起初是携程网自2001年8月开始发展的“唐人”酒店项目,当年底更名如家,拥有11家加盟门店。
2003年,如家酒店创立第二年,即完成A轮融资。IDG、梧桐投资联手砸下400万美元,当年底,又参与B轮融资。2005年,海纳亚洲领衔C轮融资,一众投资机构合计投下500万美元。
2006年,如家酒店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国酒店,成功募资1.09亿美元,为早期投资者们带来百倍级的回报。
赴美上市前,如家酒店门店规模在130家以上。上市后扩张加速,开启大手笔收购。
2007年10月,以3.4亿元对价收购国内排名第八的七斗星全部股权;2008年2月,如家门店规模达到500家。2011年,收购以4.7亿美元收购莫泰168酒店,门店总规模一举超过1400家。
7天酒店同样深受资本青睐。2007年、2008年,美林、德意志银行等先后向其注资9500万美元。
7天酒店创立后,利用加盟制疯狂扩张。在2011年,还曾收购A股酒店企业华天酒店(000428.SZ)子公司华天之星全部股权,收购完成后门店达640家,次年门店规模超过1000家,走进千店时代。
汉庭上市之前,门店仅236家,与同期的如家621家、7天337家以及锦江之星325家,规模尚有很大差距。汉庭酒店在2010年登陆纳斯达克,在资本助力下,2011年底,其门店规模猛增至639家。
升级
2016年,国内经济型连锁酒店规模增长首次出现放缓,其增速为12.4%。同期,中端及以上连锁酒店门店规模增速在25%以上。
市场环境变了,商旅人群、个人及家庭出游人群,对住宿体验的需求升级,拉动了中高端市场酒店市场的发展,以轻资产加盟扩张的华住集团(2012年自汉庭酒店更名而来),抓住弯道超车的机会,迎来了花期。
创立汉庭之后,季琦为避免与如日中天的如家酒店短兵相接,创立全季酒店,定位中端酒店,协同华住集团(01179.HK)旗下禧玥、桔子水晶以及雅高旗下5大品牌,掘金经济型、中端以及高端等三大市场。
经济型连锁酒店转档升级,进入新的时代。
2013年,郑南雁将7天酒店私有化,联合乐百氏创始人何伯权、凯雷集团、红杉资本等联合成立铂涛集团。2016年,锦江酒店耗资超百亿元,将铂涛集团81%股权纳入怀中。
之后,锦江酒店先后收购丽笙酒店集团、卢浮酒店集团,一跃至全球酒店规模老二的位置。
在纳斯达克上市10年后,如家酒店顺利完成私有化,成为首旅酒店旗下企业。
如家酒店加入后,首旅酒店加大中高端产品的投入。收购当年,其旗下中高档酒店规模超520家。
尽管连锁酒店行业进入后并购时代,丝毫没有影响酒店创始人再创业的热情。携程网出身的郑南雁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2016年,郑南雁与梁建章等设立鸥翎投资,聚焦旅游和出行领域。2020年,郑南雁创立百达屋,并在次年与开元酒店集团整合为德胧集团,其担任执行董事长。
与此同时,酒店行业走向强强联合。华住集团与融创设立永乐华住酒管公司,酒店和文旅结合,跨界合作机会越来越多;华住集团与雅高交叉持股,形成较强的合作效应。
在行业头部之间联合的同时,也有野蛮人敲门。2017年,印度酒店品牌OYO进入国内,18个月即宣布酒店客房达50万间,位居锦江酒店之后。
为攻占存量巨大的中小单体酒店,OYO拿出倒贴2万元改装费等措施,轻加盟模式一路狂奔,2018年攻入200多个地级市,覆盖3500家酒店。
但OYO的扩张模式,只是换店招、放置带有OYO标识的酒店用品,其他并无过多改动,在季琦看来是“一地鸡毛”。
为阻击OYO的野蛮进击,华住集团推出了H酒店战略,不过发展缓慢。季琦曾对外表示,不会为了追求规模,而牺牲了品质。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