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为何总在“战斗”?

蓝鲸财经
Aug 08

文|摩根商研所

从硬刚小米到怒撕榜单,格力的“战斗”能打赢未来吗?

格力,又进入了战斗状态。

近日,格力电器官方公众号“格力文传”发布消息称,一篇名为《格力空调爆出丑闻:高管内外勾结骗取侨商钱财》的文章正在互联网上传播。格力对此严正声明:

经内部核查,该文章内容不实,相关指控纯属造谣。2.该文章严重损害了公司声誉,格力已经取证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目前该公告已被各大媒体引用或转载,声量不小。但原文在哪里,作者是谁,却完全搜索不到。

格力指控造谣的公告,可能远比造谣文章本身热度要高。如果没有这篇公告,或许很多人并不会注意到格力被造谣了。

前后反差,再结合格力一向强硬到底的公关姿态,或许说明一个问题:

格力需要维权,格力也需要热度。

一、格力的“战斗公关”

董明珠被很多媒体称为“铁娘子”。在其带领下,格力的战斗属性也越来越强。

今年6月9日,格力电器通报知识产权维权进展:今年4至5月期间,格力电器知识产权维权累计获赔金额超215万元。

7月,格力指控消费保平台发布的“家电企业售后投诉量及解决率对比排行”数据来源、统计方法不透明,缺乏客观依据与公信力,并与后者展开隔空骂战,引起广泛关注。

格力官司很多,纷争也很多,而且大多是其主动挑起来的。

天眼查APP显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共涉及司法案件3061件,在其中75.86%的案件中身份为原告。

之所以如此,除了维权,格力可能也是在向公众展示,自身经得起质疑和检验。

经得起质疑的理论才是真理。同样,经得起挑战的企业才是好企业。

如果一种理论经过一千次质疑仍没有被辩倒,那这项理论就最有可能接近真理。同样,如果一个企业经过一千次挑战仍然屹立不倒,那这个企业大概率是个好企业。

今年4月份,玉石博主柴怼怼公开指控胖东来“以低成本玉石获取百倍暴利”,引发舆论热议。不少网友因此质疑,“原来胖东来的真诚都是人设?”

胖东来随后陷入艰难自证,先是公布经营数据,后又接受市监局突击检查,于东来甚至一度心灰意冷,声称要“主动关闭或永远离开胖东来这个企业”。

最终,市监局公布检查结果,胖东来玉石鉴定证书有效且平均毛利率不超过20%。

有了官方背书,这起企业和网红对线的闹剧,以柴怼怼道歉和抖音官方下架造谣视频收官。

整起事件虽然短时间内给胖东来带来舆论麻烦,但最终却令其“良心企业”的标签更加深入人心。

格力可能也希望从类似的争议中,展示底气,从而激发市场信心。

比如格力和奥克斯之间多年的专利纠纷,虽然令格力耗费了很多精力在诉讼上,但最后其实强化了消费者对格力技术领先的认知。

不过,这种方式也有局限。

一是不能太频繁,如果出镜太多,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可能会变成怼天怼地怼空气的杠精。

二是要将消费者注意力引导至业务上,如果只是为了对立而对立,结果可能得不偿失。

比如格力在和消费保平台争端中,指控对方运营主体“深圳消费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并被吊销营业执照。

但随后消费保打脸回应称,其运营主体是“深圳市消费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而非“深圳消费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指责格力张冠李戴。

此番争议的起源是消费保平台发布了一份榜单显示,格力以1383件投诉高居首位,超过美的、小米、海尔三家之和,而其投诉解决率仅为48.88%,在头部品牌中垫底。

格力本来是对这份榜单不满,却将矛头指向消费保平台的运营主体,并在查询企业信息时犯了低级错误,最终一拳打在棉花上。并且争议焦点始终在事件本身,并未起到给格力产品和服务正名的作用。

胖东来在“玉石风波”事件最后,发布了一份声明,大意是顾客对玉石品质有质疑,可以随时到权威机构鉴定,可以随时退货,不扣手续费及税费等任何费用。

寥寥几句,尽显坦荡,公众也看到了胖东来对品质的底气。

同样,既然格力对自身产品和服务质量都有足够自信,或许可以像胖东来那样,大大方方地接受用户的质疑和检验。

相比之下,集中全部火力和消费保平台打口水仗,多少显得有些动作变形。

而且,这并不是格力第一次出现类似失误。

2024年,董明珠在格力股东大会上宣称,小米空调“市场第一”是在撒谎。

对此,小米中国区总裁卢伟冰轻飘飘地回应道:“我们只排第四,但感谢董总免费打广告”。

同样是没有理清事实就开始炮轰对手,这种操作显然未经公关部门严格审核,这种低级错误,多少显得有些气急败坏。

这背后,可能是格力在业绩承压下的焦虑外化。

二、大象转身的阵痛

其实仅从数据上看,格力当前业绩并不算差。

财报显示,其2025年一季度实现总营业收入416.39亿元,同比增长13.78%;利润总额达到69.10亿元,同比增长29.93%。

但是如果立足于长期,格力的底气确实没有那么足。

2024年,格力消费电器(主要是空调)营收为1480亿元,占比78.54%,较上年同期下滑4.29%。

另一组数据是,格力2024年海外营收约为282亿元,只占全年总营收比重14.8%。

简单来说,虽然转型升级喊了很多年,但格力目前仍是一家单品类和内销型的公司。

相比之下,美的在多元化之路上已经走了很远。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在家用空调、干衣机、台式泛微波、台式电烤箱、电磁炉、电暖器、电风扇、电热水壶、空气炸锅 9 个品类,美的系产品在国内线上与线下市场份额均位列行业第一。

海尔则在出海战略上取得领先,其2025年一季度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3%,海外营收占比已超50%。

而格力在国内的空调业务虽然依旧能打,但和两位竞争对手相比,长期增长的想象力确实差了一点。

其实格力也并非不重视转型。其早在2012年就开始多元化布局,只是效果不佳。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格力品牌形象固化,消费者一提到格力,能想到的基本只有空调。

2019年在央视《对话》节目,董明珠谈到这个问题时说道:“那我要检讨,为什么人家还不知道呢?因为空调这个烙印太深,已经让企业对上号了”。

大象转身,空调业务太强大,既是格力的优点,也是缺点。

另一方面,格力跨界似乎过于盲目。2015年跨界造手机,2016年开始计划造车,都是一步踏入完全不熟悉的领域。

这使得格力过去的技术和渠道积累无法复用,最终导致新业务事倍功半,难以取得突破。

在海外业务方面,格力2024年海外营收增长13.25%,但其品牌影响力较大的地区仍是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新兴市场,在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则略逊一筹。

而发达国家市场相比于东南亚市场,白色家电更新换代和高端化需求更高,利润空间也就相对较大。

在这部分市场上,海尔占据了先机。

比如在北美市场,海尔智家高端品牌实现超10%的收入增长,海尔冰箱在欧洲整体市场份额达10.7%,位居中国品牌第一。

在发达地区成熟市场,人们购买白色家电通常会选择自己熟悉的品牌,外来品牌很难直接扎根生长。

海尔之所以能在欧美地区取得成功,主要依赖于一系列对本土品牌的并购。

自2011年起,海尔逐步收购日本三洋电机的部分家电业务,此后又陆续并购新西兰高端电器品牌斐雪派克、通用家电业务GEA及意大利Candy公司。

目前,海尔智家旗下拥有海尔、卡萨帝、Leader、GE Appliances、Candy、斐雪派克及AQUA七大家电品牌集群。

格力失去了先发优势,便很难在欧美等成熟市场建立影响力,原因很简单:有影响力的海外品牌都被买光了。

这种背景下,格力进军欧美市场,可能更多要寄托于OEM代工,但代工模式的利润空间相对较小,而且竞争激烈,长远来看价值依旧有限。

长期以来,国内空调行业处于格力和美的双寡头统治的格局。2020年之前,格力和美的总市值基本上并驾齐驱。2020年初,双方都在4000亿上下。

而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截至2025年8月4日,格力电器总市值为2583.37亿元,而美的总市值达到5444.44亿元,双方相差一倍有余。

此消彼长之下,随着时间推移,格力的追赶之路,道阻且长。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