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起,全国统一的育儿补贴制度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将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在生育支持领域进入财政制度化阶段。通过每年3600元现金补贴和免除幼儿园大班保教费的政策组合,中央财政将直接承担超过1100亿元的年度支出。与以往地方试点政策不同,新政实现了覆盖范围与标准的统一,并形成中央统筹、地方执行的制度框架。与此同时,中国仍面临育儿成本高、生育率低、人口老龄化不可逆等结构性挑战,财政支持在实际减负中的作用仍有增长空间。中信证券判断未来将通过拓展财政支出范围、加强对托育、养老、住房等环节的干预,构建更系统、长期、可持续的家庭支持体系,逐步形成人口与财政之间的良性循环。
▍统一育儿补贴制度落地,财政支持进入制度化阶段:
2025年起,全国范围内将实施统一的育儿补贴制度,每名3岁以下儿童可每年领取3600元补贴,标志着从地方试点向国家制度的全面跃迁。同时,国家还将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免除公办幼儿园大班保育教育费,并对民办园参照标准给予减免。这两项政策共同构成覆盖育儿关键阶段的政策组合拳,形成财政对家庭早期育儿负担的直接支持。财政部已设立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初步安排900亿元用于育儿补贴,预计再投入200亿元用于免费教育减免,合计财政支出超1100亿元,展现了国家在人口政策上的主动作为与财政统筹能力。
▍社保基金收支大体平衡,发展趋势健康:
过去几年,地方补贴政策往往依赖地方财政能力,导致标准高低不等、可持续性不强。新政通过设定统一标准、由中央财政承担主要支出责任,有望减少政策碎片化现象,提升公平性与延续性。然而,地方在执行过程中仍需承担部分配套资金与行政落实责任,特别是经济基础薄弱地区将面临更大预算压力。财政体制改革与转移支付机制的完善,将是政策落地的关键保障。
▍人口结构性变化加剧财政挑战,生育率提升非治本之策:
当前政策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出生人口预期,从人口结构的演变节奏来看,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或将持续攀升,人口老龄化趋势仍将延续。新生人口在短期内仍处于抚养阶段,尚需较长时间才能转化为劳动力供给。在此背景下,现有社会保障体系需持续适应老龄人口增长所带来的支出需求。同时,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家庭结构变化,总抚养比阶段性上行,对适龄劳动群体带来一定支出压力。
▍总结:
育儿补贴与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推出,有助于减轻家庭负担、稳定家庭预期。从目前财政安排看,2025年全国育儿补贴和免保教费合计支出将超千亿元,具备进一步完善和拓展的空间。下一阶段,财政支持体系仍有望围绕家庭养育相关的重点环节持续推进,在提升制度覆盖面和执行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政策传导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通过逐步完善支出机制与资金统筹安排,相关政策在实际运行中有望实现减负效果的不断累积,为推动人口结构与经济社会运行的协调适应创造有利条件。
▍风险因素:
国内政策力度超预期变化;经济复苏节奏与预期不符;海外扰动因素增加;资金面超预期收紧。
注: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8月7日发布的《债市启明系列—育儿补贴不是终点:构建系统性家庭支持财政体系》报告,分析师:明明S1010517100001;彭阳S1010521070001;孙毓铭S1010525070001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