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界面新闻)
近日,Meta CEO马克·扎克伯格对外公布了其“个人超级智能”发展愿景。在他的愿景中,超级智能不再是替代人的工具,而是转变成了个人的伙伴。形象点说,就是每个人都有一个 “人生伙伴”,它能深入理解个体目标、帮助实现理想、陪伴成长——个性化的AI成为人生教练、生活老师或私人助理。
在实现路径上,扎克伯格进一步指出,通过具备视觉、听觉和语境理解能力的AI眼镜,取代智能手机成为“主要计算设备”。也就是说,扎克伯格试图重新定义AI的方向,并且这个新方向的落脚点是AI眼镜。按照这个愿景,AI眼镜将像手机一样,成为个人计算主平台。对比现在智能手机的体量,AI眼镜将是个万亿产值的赛道。
退一步讲,即使不能如扎克伯格畅想的那样取代智能手机,AI眼镜的未来也不容小觑。例如苹果CEO库克就坚信iPhone仍将是核心设备,但他也承认“互补设备”的空间正在打开。即使作为互补品,AI眼镜未来市场空间也十分巨大。
作为搭载碳化硅衬底材料的AI技术在民用的首个大规模应,AI眼镜被业界寄予厚望——它不仅有望成为智能手机之后的超级智能终端,更可能复刻电商之于互联网的革命性意义,成为定义新时代的 "划时代产品"。在这场技术革命中,碳化硅衬底龙头企业天岳先进凭借其领先的技术实力以及产业化优势,正成为全球产业链的关键供应商。
碳化硅光波导是AI眼镜最优解
作为新兴领域,AI眼镜目前的核心技术路径仍存在争议。光学成像模组在 AR 近眼显示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是 AR 眼镜产品的主要体积构成部分,极大程度上决定了 AR 眼镜的产品形态和显示效果。光学成像模组也成为 AR 眼镜实现大规模放量的关键瓶颈。
目前光学成像模组主要有三种技术路径:几何正面光波导、玻璃基底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以及碳化硅基底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其中碳化硅凭借高折射率、耐高温与轻量化等物理特性,成为下一代光波导镜片的理想选择。
2024年9月,Meta发布了AR眼镜原型机Meta Orion,配置光学级碳化硅镜片并采用衍射光波导+全彩Micro-LED光机,可以识别周围环境进行虚实融合展示,并结合Meta Al进行交互。该产品不仅突破性地实现了 70°大视场角,还将彩虹纹等杂散光影响降至最低。碳化硅的高热导率、低光学损耗等特性,使碳化硅光波导镜片有效降低功耗、提升散热效率。另外,该产品重量只有100g,外观已经很接近普通眼镜。Meta Orion不仅让业内看到了AR眼镜的未来,也让高性能碳化硅基底这一光学材料进入了研发者的视野。
自从Meta公布采用碳化硅镜片后,多家国产AR眼镜厂商与碳化硅厂商开展合作,积极布局碳化硅光波导应用。预计随着市场需求增长以及碳化硅加工工艺与材料的突破,碳化硅光波导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碳化硅也将开辟另一个巨量赛道,碳化硅行业迎来新增长极。
碳化硅衬底龙头厂商天岳先进就在其2024年年报中指出,碳化硅材料折射率显著高于高折射率玻璃和铌酸锂,可以实现更大的视角及更简单的全彩显示结构,减少 AI 眼镜的尺寸、重量以及制造成本和复杂性,从而显著提升AI 眼镜的用户体验。由于碳化硅材料卓越的光学特性,AI 眼镜行业市场预计将大幅增长,至 2030年,全球出货量将超过6000万副。可以看出,碳化硅将推动AI眼镜迅速放量。
12 英寸碳化硅光学片助力AR眼镜大规模普及
尽管碳化硅光波导AI眼镜具备众多优势,但过高的成本仍是其难以绕开的障碍。当前阶段,碳化硅光波导产品的成本高企与良品率偏低问题,仍是制约带显示功能的 AR 智能眼镜大规模普及的核心瓶颈,碳化硅波导片的降本进度直接决定 AR 眼镜放量进度。
AR眼镜光学显示系统是最核心的部件,价值量最大,约占总成本40%以上。以微软Hololens为例进行硬件BOM分析,光学显示单元约占整机成本43%,是AI眼镜最为核心的部分,其中所涉光学方案对产品的生产与推广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碳化硅波导应用放量关键看降本节奏。按照Meta Orion的情况,成本约 1000 美元一片,50% 为碳化硅原材料成本,其余为设备良率、加工费。刻蚀路径基于半导体制程,降本确定性高,核心降本难点在碳化硅材料成本。按照东吴证券研报数据,目前8寸/12寸衬底片成本大致为6000/10000元,分别能切削出4副/10副眼镜,对应单副眼镜成本从1500元左右下降至1000元左右,大大降低AR眼镜成本及售价,并加速在消费市场的渗透。
产业链的成本下降或将超预期,加速碳化硅波导片渗透。AR厂商与碳化硅衬底厂商的合作会带动碳化硅光波导的出货量快速增加,从而带动成本迅速下降,而成本的下降将进一步推动AR眼镜销量上行,二者相互促进。
据公开资料显示,天岳先进与舜宇奥来的合作就是基于这一产业趋势。两家公司的合作是将天岳先进的碳化硅衬底材料与舜宇光学的精密光学设计和制造能力深度结合,围绕12英寸光学技术,针对AI眼镜所需的碳化硅光波导镜片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与产业化推进。7月14日舜宇奥来临港项目首台核心光刻机正式迁入,项目的落地将有效推动光波导产品的成本下降,同时显著提升行业整体产能供给能力,为 AR 智能眼镜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据全球知名调研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分析,2030年基于碳化硅的光波导镜片将达到6000万件,假设都采用12英寸碳化硅衬底,需求量可达60-180万片。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这一市场需求还有望继续增长,加速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预计在2028-2030年,带有碳化硅显示功能的AR眼镜将成为市场的主流,推动整个产业的爆发式增长。预计碳化硅市场将迎来指数级增长。碳化硅衬底在 AR 市场空间远期可达到 300 亿元 ,天岳先进有望在下一代AR眼镜镜片技术研发中取得突破,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天岳先进已成为碳化硅光波导材料核心供应商
推动AI眼镜用碳化硅晶圆向更大尺寸转变是有效降低成本的途径之一。据了解,天岳先进是行业内率先推出12英寸碳化硅晶圆的厂商,目前正在将12英寸芯片推向产业化。公司12英寸高纯半绝缘碳化硅衬底作为高端光波导核心材料,实现轻量化与高透光度突破,同时也有效降低了碳化硅镜片成本,为规模化生产提供关键支撑。
天岳先进2024年年报指出,据测算,100万副眼镜需要30万片8英寸碳化硅晶圆,而12英寸的利用率将更高,晶圆无效区域可进一步压缩,有效提升SiC镜片的出片率,从而显著降低单位成本。
天岳先进的大尺寸芯片利用及稳定产能,可以持续为AR镜片的降本提供助力。镜片占据眼镜整体成本的较高比例,随着12英寸产品的日趋成熟,它的高效利用和单位成本下降将为AR的商业化加速赋能。天岳先进一季财报,宣称将继续推动光学级碳化硅材料在AR眼镜领域的应用,相关产品已对多家客户形成销售,未来还会继续加大相关布局。
天岳先进作为碳化硅衬底行业龙头,其碳化硅衬底不仅可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AI数据中心、光伏系统、轨道交通、电网、家电及先进通信基站等领域。在新兴领域,如AI眼镜,公司同样保持创新领先性,引领碳化硅材料的渗透应用。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