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的用户为这 3% 的令人激动的小时刻,去妥协了 97% 的舒适的日常体验。
长城汽车 CTO 吴会肖在全新坦克 500 的发布会上,用这样一组数字,点明了硬派越野车主们长久以来的一个核心矛盾。
为了少数时刻的翻山越岭,用户需要接受日常通勤中,可能存在的笨拙操控和相对滞后的交互体验。这是一种在过往被普遍接受的行业取舍。
而全新坦克 500 此次的更新,便是坦克品牌为这个议题交出的一份答卷。它的核心思路很明确:不再让用户做选择题,而是在一台车上,同时满足越野、豪华与智能这三个在过往看似冲突的需求。
坦克在发布会上公布了全新车型的预售价格。其中,全新坦克 500 Hi4-T 为 36 万元;定位更高的 Hi4-Z 版本为 38.88 万元。
这个价格所锚定的,是坦克品牌在产品策略上的一次清晰表达。它试图证明,一台车的硬核实力,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质感和智商并不矛盾,三者可以,也应该同时在一台车上实现。
鱼和熊掌,它全都要
要理解坦克 500 的这次进化,照例先从它的外形看起。
乍眼一看,全新坦克 500 和现款车型在造型上没有太大的区别,还是属于自己的那套“中式豪华”。
无论是源自古代殿宇屋顶、追求横向开阔感的“曲折中网”,还是取自榫卯结构、层层咬合的“斗拱大灯”,亦或是借鉴城墙线条、贯穿车身的“承天腰线”。在坦克看来,这些设计语言共同的目标,是在恢弘的体量感之下,营造一种中正、大气的秩序之美。
车身之内,是两套愈发成熟、但性格迥异的混动系统。
在动力层面,全新坦克 500 延续了其全面混动化的策略。本次发布的 Hi4-T 与 Hi4-Z 两种版本,并非单纯的高低功率之分,而是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术思路。
Hi4-T 可以理解为一种 P2 架构的混动,它将电机放置在发动机和传统的 9 速自动变速箱之间,最大限度地保留传统越野车的机械四驱结构,系统综合功率为 310kW(415 马力)。
▲ Hi4-T
Hi4-Z 则更侧重于电,采用了一套集成度更高的 3 速 DHT 专用混动变速箱方案,635kW(851 马力)的综合功率远高于 Hi4-T,驾驶感受也会趋近于一台纯电动车:安静、平顺、响应极快。
这种架构的差异,直接带来了性能表现的不同。Hi4-Z 的零到百公里加速时间为 4.3 秒,踏入了高性能车的门槛。而 Hi4-T 的 6.9 秒,对于一台大型 SUV 而言同样可观,但它的性格显然更温和,动力输出也更线性。
对于这两套系统的越野能力,长城早就用环塔拉力赛的冠军奖杯证明过了,不必再过多解读,更重要的反而是长城在“豪华”和“智能”这两方面的动作。
全新坦克 500 座舱里有不少地方都体现了长城的新思考——从场景出发。
例如,零下 6 摄氏度的压缩机冰箱,是在解决真实的户外需求;带有“渐进式阻尼”的 Nappa 座椅,则是在思考越野时如何提供有效支撑。而前后四座都配备的通风、加热与按摩功能,则是在试图将这种舒适体验,平等地分享给车上的每一位乘客。
长城赋予这辆车的另一层——“智能”,其出发点同样是解决用户的真实痛点。
最典型的痛点,是从城市到越野目的地的长途高速。为此,全新坦克 500 搭载了 Coffee Pilot 智驾系统,核心能力是“车位到车位”的端到端覆盖。它的价值在于将驾驶者从枯燥的机械操作中解放出来,将精力留给真正的驾驶乐趣。
需要指出的是,吴会肖在发布会上反复强调了“人机共驾”这一点,并明确:辅助驾驶不能替你越野,“这个真没有”。
真正有的,是“远红外夜视系统”,它能在夜间、大雾甚至沙尘天气下,帮助驾驶者识别前方物体。这并非一个常用功能,但对于一台时常需要应对非理想环境的越野车来说,它更像是一种底层的安全冗余,在关键时刻,能提供额外的感知能力。
回到城市,这套系统同样致力于解决大型车的“生存”难题,通过记忆泊车、100 米循迹倒车等功能,降低在狭窄空间挪车的难度。
另外,坦克 500 这次还把小蓝灯给加上了。
智能座舱方面,全新坦克 500 采用了基于高通 8295 芯片的 Coffee OS 3 系统——当然这是预料之内的,真正有趣的是,长城在发布会中表示,这套系统的交互逻辑吸取了“10 后是最好的设计师”这一观点。
简单来说,这意味着座舱的交互逻辑在试图摆脱工程师的参数思维,转而回归家庭成员,尤其是孩童的直觉化操作。
后排那块 17.3 英寸的吸顶屏,便是这种理念的集中体现。它不仅提供了娱乐功能,更在细节上考虑周全,提供触控、语音、手势、遥控器、触摸等多达 6 种控制方式,试图让每一个家庭成员,无论老幼,都能找到最顺手的使用方法。
从植根于东方审美的外观,到内里强悍且高效的混动心脏,再到座舱中对用户场景的细致考量。坦克 500 正在试图将两种看似矛盾的气质融为一体:它既有足以应对前路险阻的硬核实力,又具备体察入微、关照全员的细腻心思。
这恰如发布会上被反复提及的那个比喻——一个温和的巨人。
坦克想聊的,不只是车
当产品力的各个维度被逐一铺陈开,全新坦克 500 的市场画像也随之清晰,这辆硬派越野车,正试图将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市场。
这种改变,从一个颜色开始。
魏建军在发布会上花了不少时间,去解释新颜色“敦煌绿”这一命名的由来。他表示,这个名字并非营销团队的包装,而是他本人的坚持,为的是摆脱过去漆色命名喜欢“沾点洋味儿”的习惯。
这是一种品牌姿态的物化:从追随国际标准,到主动从东方文化中寻求审美认同。
这背后,是坦克品牌试图重新定义“豪华越野”的核心价值。用魏建军的话说,坦克为用户提供的,不止于工具属性,更是一种情绪价值。
基于这个逻辑,它与丰田普拉多的竞争,便从单纯的功能、性价比之争,上升到了“生活方式”的对话。普拉多在过往代表着极致可靠的工具,而坦克 500 则在此基础上,试图扮演一个更丰富的角色——它是一个情绪的载体,一个圈层社交的媒介。
它与另一个对手——以理想 L 系列为代表的家庭 SUV——的对话,则建立在不同的价值基点上。
如果说理想解决的是家庭城市出行的“效率与舒适”问题,那么坦克 500 则是在回应这个问题的同时,额外提供了一种“挣脱束缚、拓宽生活半径”的可能性。
这种对不同生活方式的洞察,最终也物化在了全新坦克 500 提供的两种动力选择上。它们分别吸引着两种心态截然不同的用户。
选择 Hi4-T 的用户,他们或许尊重并热爱传统越野的机械内核,但又主动选择用更高效、更现代的混动技术去实践这份热爱。而选择 Hi4-Z 的,则更像是被电驱性能和行驶品质所吸引,硬核的越野能力对他们来说,或许不常用,但必须要有,这是一种对车辆能力边界的探索。
这两种混动路径的选择,本身就是坦克品牌对未来的宣言:无论用户的具体偏好如何,品牌通往未来的技术路线,都已坚定地指向了新能源。
但坦克品牌的视野,显然不止于此。在发布会后半段的对谈中,一些看似即兴的问答,反而透露出其更长远的规划和野心。
在今年上海车展上,长城汽车首次对外展示了自研的 4.0T V8 发动机,而在今晚的发布会里,面对是否会将其搭载于坦克车型上的直接提问,魏建军并未给出确切的承诺,但他说:
V8 不是超跑的专属,(搭载它的车)可以是一个顶级的 SUV。
这句话,清晰地释放了两个信号。
其一,是技术上的亮剑。这表明长城在传统大排量内燃机领域,依然保留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其二,则是品牌向上探索的野心。这暗示了坦克的未来,有可能向更高端、更豪华的市场区间发起冲击,去和国际一线豪华品牌在顶级产品上进行对话。
这种全球化的视野,也体现在对汽车运动的态度上。
魏建军将赛车运动定义为“文化表达的最高形式”,并表示将积极参与包括雨林挑战赛在内的国际赛事。这些年来,长城一直在尝试输出品牌文化和生活方式。而赛道,将成为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技术认同和品牌共鸣的重要舞台。
今晚发布的这辆坦克 500,更像是坦克品牌发展至今的一个阶段性样本,体现了一家中国车企在技术、文化、品牌三个维度上,同时建立起来的自信。
它所努力的方向,也已经超越了一台交通工具的范畴,更像是在打造一个以越野为起点的“文化产品”——它承载着用户的情绪价值,构建起一个活跃的社群,并开始尝试向全球市场,讲述一个来自东方的、关于探索与生活的新故事。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